首程控股康雨:机器人+汽车将成为最具爆发力的应用赛道
首程控股康雨:机器人+汽车将成为最具爆发力的应用赛道
在北京亦庄的一条汽车生产线上,焊接机器人、检测机器人与协作机械臂正并肩作业。不同的是,其中一台新近导入的机器人,已经不仅能完成重复性装配,还能根据传感器反馈实时调整动作。这类产品不再只是“会跑会跳”的展台明星,而是真正走入汽车产业链的“产业工人”。
“机器人最大的价值在于应用。”首程控股(0697.HK)董事会办公室总经理康雨直言,“汽车产业链的研发、制造、测试、出行环节标准化程度最高、可复制性最强,是最适合机器人规模化落地的场景。这就是我们选择和阿尔特合作的核心逻辑。”
一、从炫技到上岗:应用落地窗口已到来
过去一年,从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到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公众见证了机器人踢球、跳舞、奔跑的精彩瞬间。但行业的焦点正在悄然转向:如何让机器人真正“干活”。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上半年,国内公开披露的人形机器人订单仍以科研机构为主,千万元级以上商业订单仅占6%。但拐点正在加速来临。松延动力已经实现百台级交付,银河通用推出的“银河太空舱”便利店正在商圈落地,智元机器人进入了汽车零部件工厂。
这正契合了 《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国发〔2025〕11号) 的战略方向:到2027年,人工智能要在六大重点领域实现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体应用普及率超过70%,产业要从“0到1”的科研突破加速迈向“1到N”的应用落地。
二、补齐“车规级”落地拼图
汽车,是机器人应用最难也是最重要的“考场”。要进入主机厂产线,必须通过严格的车规级体系,从零部件可靠性到整机安全性,每一步都要求工程方法论和量产经验。
阿尔特正好提供了这一能力。作为国内唯一独立汽车设计上市公司,阿尔特累计服务 80+主机厂客户,参与开发近 500款车型,具备整车研发、工程化设计和快速量产的全流程能力。其子公司阿尔瑞特正在基于 NVIDIA Isaac/Omniverse 搭建一体化仿真平台,目标就是让机器人先在虚拟环境完成验证,再进入真实产线。
“我们熟悉主机厂的体系和标准,可以帮助机器人更快通过验证,真正走进产线。”阿尔特一位管理层人士向记者表示。
三、首程的“应用账本”:资本+场景+生态
对于首程控股而言,这不仅是一场技术合作,更是一笔清晰的“应用账本”。
资本:首程手握几十亿现金,既能通过基金投资布局前沿企业(如宇树、银河通用、松延动力、星海图、加速进化),又能通过并购与孵化支持生态完善。
场景:首程在园区、交通枢纽、停车等城市运营环节拥有独特优势,为机器人提供真实的应用验证场。
生态:旗下首程机器人已与上百家上下游企业签约,形成从整机到零部件、从算法到服务的完整资源池,可推动产品二次开发和快速适配。
通过与阿尔特的优先采购机制,首程能够第一时间将研发成果引入产线、测试和出行场景,加速商业化转化。
康雨强调:“短期目标不是概念,而是建平台、出样机、上产线。我们希望在1–2年里推出可示范、可商用的成果,真正形成研发—产线—应用的闭环。”
四、宇树IPO:资本回报的另一重催化
除了与阿尔特的合作,首程的投资布局也在收获期。其C轮领投的宇树科技已计划于年内启动IPO,首程或为最大收益方之一。结合宇树在具身智能领域的地位,这将进一步增强首程的资本回报能力。
这意味着,首程未来的增长逻辑不再局限于“基础设施+REITs”,而是形成“稳健现金流+机器人高成长”的杠铃型组合。
从北京产线的示范,到政策文件的明确导向,再到经济账的可量化测算,机器人+汽车正在成为最具爆发力的应用赛道。康雨总结道:“我们要做的不只是把机器人带到展台,而是要把它带进车间和道路。当研发、工程和商业在同一条跑道上加速,产业拐点往往比想象中更快到来。”对首程而言,这既是一笔“真实账本”,也是估值逻辑重塑的起点。
来源/宿迁网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