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水流深——甄颖和她的“信任之桥”

2025-11-26 14:06:39
2025-11-26

静水流深——甄颖和她的“信任之桥”

自2004年我国全面推行企业年金制度以来,这项关乎亿万职工“第二养老金”的制度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人社部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全国企业年金积累基金已达3.84万亿元,投资资产净值达3.81万亿元,正稳步逼近4万亿大关——这不仅是一组数字的跃升,更承载着数千万家庭对体面养老的殷切期待。

在金融世界的宏大叙事里,尽管规模庞大,但“以稳为主”的年金投资如同一场静水流深的远航,它并不追求惊涛骇浪般的短期收益,而是以稳健、专业和持久的耐力缓缓驶向未来。在这背后,是一群看不见的“掌舵人”——他们不直接买卖股票债券,却决定着谁来管理这笔千万家庭未来养老的资金;他们深谙数据与模型,更懂得如何用语言化解客户的焦虑,平安养老险北京业务总部MOM(管理人的管理人)经理甄颖,正是其中一员。

在年金投资这艘巨轮上,作为受托资产管理的关键一环,甄颖并不直接参与交易每一笔资金,却凭借对数据的敏锐洞察、对风险的精准把控和对客户的深度共情,用专业与智慧,为这艘巨轮校准航向、规避风浪。

自2007年初入平安,历经离别与回归,甄颖将“省心、省时、省钱”的服务理念转化为一次次精准响应与长期陪伴,架起一座“信任之桥”。

架起一座“信任之桥”——我只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探路者

清晨,当整座城市在上班族匆匆的脚步声中渐渐苏醒,甄颖早已坐在办公桌前,完成了各项准备。8点30分,她准时加入团队的晨会,与总部研究员、外部券商分析师讨论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货币政策动向、行业景气变化以及全球市场的连锁反应,这是感知市场脉搏的第一站。

持续近一个小时的头脑风暴,在高强度的信息碰撞之后,甄颖的繁忙才真正开始。

“我只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探路者,”甄颖谦逊地说道,“我们之所以能对年金计划实现如此高效、精细的综合管理,靠的不是个人能力,而是整个总部庞大而精密的投研体系和数字化基础设施。”

甄颖口中的“巨人”,正是平安养老险多年来持续投入打造的专业投研团队与智能系统生态。这支团队覆盖宏观、固收、权益、信用风险等多个维度,对市场上22家年金投资管理人及其旗下数百名基金经理进行持续跟踪、风格画像与绩效归因;而背后支撑这一切的,是高度集成、高频更新的“受托绩效管理系统”数字化平台。

晨会结束后,甄颖的工作便与“受托绩效管理系统”的内部平台深度绑定。这个系统如同她的“作战指挥室”——通过系统平台,甄颖需要随时关注每一个年金计划的最新业绩、各投资组合的仓位结构、风险敞口等核心数据。这些数据,正是她进行分析、判断和决策的基石。

“如果没有这套系统,我看到的只是一个结果数字,却无从知晓背后的原因。”甄颖强调。穿透式的数据分析,让她能够精准定位问题根源——是市场系统性回调?是某个行业突发政策利空?还是某位投资经理偏离了既定策略?

而她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将这些复杂信息转化为客户可理解、可行动的洞察。当客户因组合短期回撤而焦虑时,甄颖迅速调取系统数据,结合晨会研判,用专业而不晦涩的语言,给出清晰的解释,把冰冷的数据转化为有温度的陪伴。

在甄颖看来,她的工作本质是在系统与客户之间架起一座“信任之桥”——一边是海量、精密、动态的数据世界,一边是充满关切与责任的委托人心声。

共同进退共情——三省文化下的客户价值创造

在平安养老险,“省心、省时、省钱”不仅是口号,更是早已融入每位员工血液深处的服务文化与行动准则。对甄颖而言,“三省”理念并非抽象概念,而是贯穿于她每日晨会分析、系统监控、客户沟通乃至深夜应急响应中的具体实践,是对MOM经理这一角色价值最生动、最深刻的诠释。“省时省心,对我们的岗位来讲,最重要的就是缩短链条,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反馈时效。”甄颖一语道破关键。

在传统服务模式中,客户的问题往往要经过产品经理、运营支持、投研团队等多层传递,耗时且易失真。而甄颖作为直面超大型年金客户的MOM经理,主动将服务半径向前延伸至委托人端、向后对接投资管理人,构建起一条高效直达的“信息高速公路”。当市场突发波动,客户急需向年金管委会汇报原因时,她能在最短时间内提供结构清晰、数据翔实的专项简报——不仅说明“跌了多少”,更解释“为何跌、谁受影响、是否可控、后续如何应对”,用即时、精准的响应让“省时”真正具象化。

而“省心”,则体现在更深层次的主动性和前瞻性上。“客户集团年金计划的管理部门,其实他们的压力是非常大的,”甄颖坦言,“百亿资金、几十万员工的养老钱,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正因如此,她始终以“比客户多想一步”为准则。凭借对22家投资管理人及其旗下各类基金经理的持续跟踪,以及对宏观经济与信用风险的敏锐洞察,她常常能在问题萌芽阶段就发出预警:某固收组合久期过长、某权益经理风格漂移、某行业持仓集中度过高等。这些“防患于未然”的建议,便是最高阶的“省心”。

至于“省钱”,则是一个相对更复杂的命题。甄颖解释道:“因为大年金计划的管理费已经是低无可低的了。”这也意味着,真正的“省钱”并非压缩显性成本,而是通过卓越的投资管理,为客户创造“阿尔法收益”。正是基于此,无论是定期优化大类资产配置方案,还是结合客户差异化的风险偏好选聘适配的投资经理,甄颖的每一个决策目标都指向同一个结果——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让长期回报跑出超额,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的“省钱”。

这种融合了效率、前瞻与专业价值的“陪伴式服务、共同进退、共情”模式,让甄颖与客户之间建立起了超越普通业务往来的深厚信任。她的角色不再局限于客户的“顾问”,更多的是客户面对复杂市场的“风险伙伴”和“决策参谋”。这份无关乎短期利益、根植于长期共担的信任,正是由一次又一次精准、及时、有温度的专业服务所铸就——这也是“三省”文化最动人的内核。

向前一步——专业自信与深度沟通的平衡

养老险业务事关为老百姓退休生活补充提供一份稳定的养老收入和权益保障,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而正因如此,养老险公司的岗位要求往往重在“平衡”,

在理赔现场的同事需要平衡的是冰冷的条款与客户炽热的情感,年金业务产品同事需要平衡的是短期利益与长期信任,而甄颖在投资管理中需要平衡的,则是严谨的规则与复杂的人性。

谚语有云:“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年金投资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工作,充满了复杂的指标、模型与监管框架:大类资产配置比例、投资管理人绩效归因、风险敞口监控……每一个决策背后,都是严密的逻辑链条。然而,甄颖也清醒地认识到,再完美的模型也无法完全预测市场的非理性波动,更无法量化人性在恐慌或贪婪驱动下的行为偏差。她的专业自信,不仅来自于对复杂数据的绝对掌握——北大经济学背景、CFA/FRM双证加持、总部系统与研究团队的强力支撑,更来自于一种稀缺的能力:与客户进行深度沟通的能力。

甄颖不会用晦涩术语堆砌专业壁垒,而是站在客户立场,理解他们面对市场回撤时的焦虑、面对业绩排名压力时的不安。当客户问“为什么我们的组合跌了?”,她回答的不只是Beta系数或行业轮动:“这次下跌主要集中在XX板块,我们组合持仓较重,但相比同业,我们的最大回撤控制得更好,且信用风险敞口为零。”专业又共情的表达,让客户在情绪波动中获得理性锚点。

在养老金这个长周期、低容错的领域,真正的专业,从来不是孤芳自赏的数据游戏,而是在规则框架内,以深度沟通化解不确定性,以共情能力守护这份信任。

更重要的是,甄颖将沟通视为服务的核心而非附属。她主动延伸服务半径,7×24小时在线响应;在问题发生前预判风险,在客户未开口前准备方案。正是这种“向前一步”的姿态,使她在专业自信与有温度的深度沟通之间找到了精妙的平衡点。

甄颖的故事,无疑是平安养老险争当“国内领先的养老金融服务机构”这类宏大叙事中的重要一章。她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驾驭着数据的浪潮,以“省心、省时、又省钱”的服务理念,为亿万养老资金保驾护航。她的工作,或许没有那些惊心动魄的瞬间,却有着日复一日的坚守与专业。

在数字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正是甄颖们的坚持,让金融的“温度”未被算法稀释,同时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与坐标——平安养老险的从业者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定义着年金行业的价值与温度。

来源/云掌财经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