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证券空降“80后”副总!管理层迎新一轮调整

2025-10-23 10:58:27
独角金融
关注
2025-10-23

何时重塑投行业务竞争力?

作者 | 付影 谢美浴 来源 | 独角金融

继“掌舵人”更换半年、首席投资官调整后,中原证券再次迎来核心管理层变动。根据中原证券公告称,同意聘任滑欣辉为公司副总经理、执行委员会委员职务。

就在副总经理变更前,中原证券交出了一份增利不增收的半年度“成绩单”:营业收入同比下降超两成;归母净利润为2.6亿元,同比增长29.34%。一降一升的背后,主要来自成本端收缩与结构性收益改善。

而依靠压缩成本、“看天吃饭”的收益结构实现利润增长,这种盈利模式能持续多久?随着中原证券高管的密集调整,让市场对其利润能否实现可持续性增长与战略方向是否有所调整尤为关注。

1

中原证券迎“80后”副总经理,

年内多名高管调整

1984年出生的滑欣辉出任副总经理、执行委员会委员,早在2015年9月份就加入中原银行,先后任该行投资银行部副总经理、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主持工作)、资产管理部总经理、漯河分行党委书记兼行长、投资银行部总经理、公司金融部总经理等职务,最终于2025年8月离开该行。

此前,中原证券曾在9月4日公告称,收到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滑欣辉任职的通知》,任命滑欣辉为公司副总经理。彼时,中原证券表示,将按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规定,尽快履行副总经理聘任程序。10月20日,公司董事会公告走完内部流程,正式发公告聘任。

滑欣辉大概率接替8月26日离任的副总经理王晓刚的工作。王晓刚在中原证券工作超过20年,曾先后负责经纪业务、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等核心业务条线,但也留下了被监管警示的记录。

2020年8月,河南证监局在检查中原证券资产管理业务时,发现公司存在诸多合规漏洞,包括尽职调查缺失、债券交易风控不足以及投资偏离合同约定等问题。王晓刚彼时担任总裁助理,并分管资产管理业务,因此被出具监管警示函。

同日,中原证券还公布了一则人事变动:独立董事贺俊因工作原因提出辞职,公司董事会提名王辉为独立董事候选人。

简历显示,王辉于1979年出生,拥有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博士学位,历任河南合协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经理、南阳普康药业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深圳华信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深圳华信柏年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现任中国首控集团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升辉清洁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

今年以来,中原证券的高管层人事变动频繁,从董事长到副总经理等职位都有调整。

图源:罐头图库

4月29日,中原证券宣布,张秋云接任公司董事长职务,原董事长鲁智礼卸任后仍继续履行董事职责。鲁智礼在6月10日因工作调动离任董事职务。

同月,刘灏因个人工作变动原因,辞去中原证券执行委员会委员、首席投资官职务。刘灏在2018年6月加入中原证券,2020年5月至2025年4月任公司首席投资官,2022年1月至2025年4月任中原证券执行委员会委员。

6月9日,李兴佳先生由于到龄退休,辞去董事和董事会下属专门委员会委员等一切职务。

在位不到两年的原董事长鲁智礼在4月份离任,“70后”张秋云“接棒”董事长一职。

张秋云生于1972年,最早担任过开封市第一中学教师、河南省发改委财政金融处任副调研员、副处长,河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党支部书记,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自2019年6月至今任河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金融管理部主任,自2022年9月至今任河南中原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2020年6月至2021年11月任中原证券监事。

此外,张秋云还在中原银行担任非执行董事及董事会战略发展委员会委员职务,4月17日辞去上述职务,转任中原证券董事长,由李文强接替张秋云原有职务。也就是说,新任副总经理与张秋云均来自中原银行。

鲁智礼,是中原证券的一位“老将”。2002年11月,中原证券注册成立之际,鲁智礼以副总经理身份出现在高管团队中;自2013年3月担任常务副总经理,2014年6月公司完成了香港上市计划后,2015年9月,鲁智礼转任监事会主席。2017年1月公司又完成了上交所主板上市,成为在香港和境内主板上市的券商,风头一时无两。

2023年6月,中原证券时任董事长菅明军到龄退休,鲁智礼于2023年7月正式接过掌门帅印,直到其离任前,担任董事长不足两年。

2021年及2022年,中原证券业绩经历“过山车”,营收分别为44.21亿元、18.81亿元,分别同比变动42.46%、-57.4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13亿元、1.07亿元,同比变动分别为392.04%、-79.23%。

图源:罐头图库

鲁智礼上任后的首份年报业绩亮眼。2023年,中泰证券实现营业收入19.68亿元,同比增长4.62%;归母净利润2.12亿元,同比增长98.54%,主要是受投资业务收入同比增加和业务及管理费用、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减少的影响。

到了2024年,中原证券增利不增收,其中营业收入为16.9亿元,同比下降14.13%;归母净利润为2.46亿元,同比增长16.18%。

上半年,公司盈利继续面临挑战。上半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6亿元,同比增长29.34%;营业收入9.21亿元,同比下降23.14%。

2

业务版图的“功过答卷”

上半年营收降、利润升的主要原因在于成本端收缩与结构性收益改善。

分别来看,上半年中原证券营业成本6.28亿元,同比下降36.16%,主要原因是期货子公司大宗商品销售成本大幅减少,2024年同期为2.35亿元,上半年仅0.01亿元。上半年公司加强精细化管理的背景下,业务及管理费降至6.14亿元,同比减少0.99亿元。

图源:半年报

此外,上半年该公司的信用减值损失0.02亿元,同比大幅减少92.28%,主要原因是融出资金、股票质押等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减少。

作为营收占比超过50%的证券经纪业务,直接撑起经营基本盘;另外信用业务占营收比例24%。

营收新的增长引擎来自投资管理业务,占营收比例12%,2024年同期近乎为零贡献。主要原因是子公司中鼎开源新增2亿元基金备案规模、以及中州蓝海回收1.8亿元项目资金,成为业务版图的“黑马”。

从营业收入看,自营、投行业务承压。其中自营业务占营收比例8%,同比下降3.83亿元,主要系投资收益下滑59.26%所致。对比42家上市券商自营投资业务,中原证券降幅最高。

上半年投行业务仅0.3%的营收占比,成为中原证券的业务短板,承销收入同比下跌77.89%。

值得一提的是,中原证券的投行业务曾为营收做出较大贡献。

2021年中原证券的投行业务实现收入6.19亿元,同比增长245.9%,在71家券商中排名26位,投行业务收入占总营收的比重达14%。也是在2021年,中原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菅明军明确喊出了“再造一个中原证券”的口号。

不过,这一高光时刻并未持续太久,2023年年报显示,其投行业务收入0.85亿元,较2021年下降了86%,投行业务占总营收的比重降为4.3%。

图源:罐头图库

中原证券投行业务的下滑,也与监管机构阶段性收紧IPO节奏,券商投行业绩整体下行有关。

在竞争激烈的券商环境中,中原证券正在寻求重塑投行业务竞争力。中原证券在2023年年报中明确提出要深化投行业务转型,包括完善制度体系、提升内控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构建机构客户服务体系,加速向能满足企业全生命周期综合服务需求的"集团军"模式转型。

2024年8月,中原证券引进房建民为公司高管,试用期为一年。

房建民出生于1972年,是一位在证券行业拥有近30年丰富经验的“老将”,曾在民生证券工作十年,1997年4月至2007年5月,先后担任过该公司投行项目经理、高级经理、副总经理等职位。2008年5月至2016年1月,房建民先后担任过中原证券总裁助理、副总裁等职务,任职期间分别分管过投行业务及股权投资。

房建民任职副总裁期间,中原证券的投行业务经历了快速增长,投资银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从2009年的0.04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2.09亿元。据“财联社”曾报道,房建民回归较大可能是分管投行业务。

当高管接连调整后,中原证券能否重塑投行竞争力?评论区聊聊吧。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

独角金融
1528文章
·
0评论
·
98粉丝
致力于涵盖银行、保险、信托、券商、基金、期货、互联网金融等大金融领域的报道,以独家视角观察金融,拆解市场,穿透迷雾。
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