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余家城商行披露合作助贷平台名单,谁留在了名单之上?
近期,北京银行、盛京银行、厦门国际银行、河北银行等加速公布合作助贷平台名单。消金界统计发现,截至目前,已有20余家城商行陆续披露合作助贷“白名单”。其中藏着哪些看点?
来源|消金界 作者|夏天
消金界统计发现,早在2025年初,靠API导流起量的助贷平台大大小小有将近300家。彼时人们完全有理由认为,“A导B,B导C,C再导A”的游戏会一直继续下去。
如今,随着金融机构不断更新合作平台白名单,助贷市场正在经历从“36%”向“24%”的惊险一跃,这类靠API起量的机构显得无处遁形。
不过,也有一些平台留在了名单之上,已经有新的机会开始酝酿。毕竟日光之下无新事,每一轮周期中,总有借款人和平台出清。在这轮新的周期之中,既有的格局改变,新的故事正在书写。
此轮整改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加之助贷新规落地,金融机构进行自查审慎经营,行业发展可期。
01
加紧清退低质互联网渠道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下称“助贷新规”)正式实施了。银行密集披露合作方的背后,主要是合规的考量。但从内部管理上而言,也需要一次深度梳理。
消金界发现,不少城商行通过整体规模压缩、省内投放增加和择优选择合作机构的方式,不断规范互联网贷款业务运作。如今在新规面前,这一趋势更为迫切。
比如,某家北方民营银行公布的最新合作导流获客名单,由此前的59家,缩减至9家。根据一家消金公司最新披露的名单,合作机构的数量和此前相比,减少了10家。如今,城商行也在加紧清退一些低质的互联网渠道。
一些城商行此前已向合作平台发出通知,暂停暂停36%和24%+资金的投放。受此次影响,不少平台放款量腰斩。
比如,某贷余在百亿的助贷机构,由于此前多是36%资产,已紧急下线合作机构,如今只有个位数合作机构在线,放款量也接近于零。
02
对于合作机构的披露维度不一
通过已经公布白名单的城商行可以看出,大家披露的维度不一,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
比如,有的机构按照项目名称进行披露(如青岛银行);有的按照营销获客、共同出资、支付结算、增信服务、逾期清收等合作类型进行披露(如徽商银行、石嘴山银行);也有一些银行披露的维度较为模糊,将营销获客、融担平台等放在一起(如哈尔滨银行)。
哈尔滨银行公布的合作机构名单
不过,还有一些城商行尚未公布合作平台名单。越是互联网布局较为广泛的、或者与单一平台合作规模过于集中的城商行,对于合作平台的公布更为谨慎。
过去一段时间内,互金平台赖以迅速扩大规模的方式,就是靠API拒量导流。举个例子,A不要的客户,卖给了腰部平台B;B不要的客户,又卖给了余额只要二、三十亿的平台C。
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助贷资产的鄙视链。同时,客群质量也是肉眼可见的下沉,有些客户在裂变的过程中,只能在下一级APR36%的小平台借钱。
看着更小的机构通过此模式赚钱,更多的平台开始蠢蠢欲动。于是,整个行业比拼谁的风险底线更低。渐渐地大家发现,每个平台都在接流量,每个平台都在对外导流。这种不断下沉的客群策略,虽然是行业的客观需求,但也不得不承认,这些客户增长并不可持续。
消金界统计,早在2025年初,靠API导流起量的助贷平台大大小小有将近300家。如今,随着金融机构不断更新合作平台白名单,这类机构显得无处遁形。
03
寻找新的贷款业务增长点
此前一些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较为集中,如今也在面临着较大的转型压力。透过白名单可以看出,城商行也在加速探索新的引流渠道,寻找贷款业务增长点。
比如,九江银行与网新新云联金服信息服务公司达成合作,探索烟草业务场景等。
此外,尽管优先合作头部机构成为行业共识,但中腰部甚至更小的玩家也频繁出现在合作名单之上,比如,青岛银行合作了福建润楼数字科技。
未来两天,还会有更多小机构浮现在名单之上,而这些机构,或者是客户的质量更好,或者是风险控制能力更好,还有可能是交易模式更好,资金来源更好,只要能够在这波浪潮中活下来的,一定未来在马太效应下,势必会迎来新一轮红利期。
过去那种认为助贷规模会一直向上涨的看法,制造出了一种虚假繁荣的氛围,使放贷人和金融机构降低了贷款的准入门槛,弱化了针对可能出现的违约情况的风险管理。实际上,金融机构有能力为“优质客群”提供更低利率的产品,他们不再需要补贴群体中资质较差客户形成的坏账。
日光之下无新事。在每一轮互金的周期中,都有借款人和平台出清。旧的魔法失效,互金平台亟待寻找新的定位。而在下一轮周期之中,已经有新的机会开始酝酿。
城商行互联网贷款规模及合作平台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