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对母公司赴港上市,数据合规与诱导消费问题何解?
伊对母公司赴港上市,数据合规与诱导消费问题何解?
作者 | 赵栀
编辑 | 趣解商业资讯组
9月29日,据港交所披露,伊对APP母公司——米连科技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华泰国际为独家保荐人。
图片来源:招股书截图
公开资料显示,米连科技是一家在线情感社交平台公司,应用产品组合包括伊对及贴贴等主要国内应用产品,及HiFami、Chatta及Seeta等海外应用产品,为用户提供多元化社交体验。
其中,旗下App伊对专注于移动端交友,将音视频、直播和线上主持人创造性地融合在一起,开辟了音视频社交的独立赛道。活跃线上主持人4万多人,每月主持线上交友活动约1000万场,为用户提供了全新的社交体验。
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截至2025年6月末,按收入计算,伊对在中国在线情感社交行业排名第一;以收入计算,截至2025年6月末,伊对以15亿元位列中国在线情感社交市场第一,前五大平台合计收入51.0亿元,市场份额38.7%,伊对市场份额11.6%。
成立至今,米连科技已获得蓝驰创投、XVC、云九资本、光源创新基金、招银国际、小米、顺为资本等知名机构的投资。不过,米连科技在2024年曾完成一轮公司回购,所有股东均进行了一定的退出。
招股书显示,米连科技2022年、2023年、2024年营收分别为10.52亿元、10.34亿元、23.73亿元;期内利润分别为-1303万元、-1681万元、1.46亿元。
2025年上半年,米连科技延续了收入增长和盈利态势,实现收入19.17亿元,去年同期为10.31亿元;期内利润为2.62亿元,去年同期为4435.8万元。
不过,扭亏为盈背后,米连科技的上市之路仍面临多重挑战。米连科技在招股书中表示,于往绩记录期间,伊对和贴贴两款应用产品贡献了公司绝大部分的收入。较为依赖这两款应用,或将给公司的业绩带来风险,若用户增长放缓、付费率下降或头部主持人流失,将直接影响业绩。
其次是监管合规压力,作为一家在线情感社交平台公司,米连科技始终面临内容审核与数据安全的双重考验。
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第三方检测机构对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进行检查,发现包括“伊对”在内的37款APP存在违规收集个人信息,强制用户使用定向推送功能,强制、频繁、过度索取权限等问题。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2024年,据“海峡都市报”报道,一男子在伊对APP上认识了一名“白富美”,一个多月的时间,在平台上给对方打赏了4万多元的礼物,其间他多次提出加微信、见面,对方总以各种借口搪塞,提出质疑后,最终被对方拉黑。
截至9月29日,黑猫投诉平台上,有2535条投诉中包含搜索词“伊对APP”,其中多条涉及“诱导消费”。
图片来源:黑猫投诉截图
此外,米连科技表示,本次香港IPO募资金额的用途之一是透过现有产品渗透更多海外市场及开发适合海外市场的差异化产品。但是,海外拓展存在不确定性,海外市场虽具备一定增长潜力,但公司需要应对文化适配、本地化运营等诸多难题,目前推出的海外新品尚未形成规模效应,短期内难以扛起营收大旗。
米连科技在细分市场率先实现规模化盈利,用户黏性与付费转化率领先,但能否持续创新产品、拓展海外并应对监管,将成为其上市后的关键考验。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