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4亿旧账未了,东证资管二审上诉!建元信托如何接招?
东证资管近三年资管规模缩水4成。
作者 | 刘银平 编辑 | 付影 来源 | 独角金融
近日上海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东证资管”)对建元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建元信托”,600816.SH)提起上诉,涉案金额4.02亿元,目前二审已受理,尚未开庭。
从一审立案到宣判,经历了将近5年时间,而该案件要追溯到2016年10月,持续9年的“恩怨”究竟会怎样收场?
近三年东证资管受托资产管理规模缩水1493.61亿元,降幅达到4成。5月份,原国信证券(002736.SZ)副总裁、国信资管董事长,有着近20年资管经验的成飞正式出任东证资管总经理,曾推动国信证券资管收入三年翻了2.4倍,能否带领东证资管再续辉煌?
1
9年“恩怨”未了,
东证资管二审起诉建元信托
东证资管与建元信托的信托纠纷最早被市场关注到,是因2020年10月9日安信信托(2023年5月更名为“建元信托”)发了一则“诉讼公告暨前期诉讼进展公告”,其于当年9月18日收到了上海金融法院出具的《应诉通知书》,案号是(2020)沪74民初2489号,原告是东证资管,代表的是“东证资管-平安银行-龙江银行定向资产管理计划”。
2016年10月,东证资管代表上述定向资管计划作为委托人和受益人,与安信信托签署了《信托合同》,投资金额4亿元,期限24个月。
《信托合同》订立后,东证资管与安信信托另行签订了《信托收益权转让协议》,约定安信信托需在2年后(2018年10月11日)完成全部转让价款的支付,但直至东证资管起诉时,安信信托仍未足额支付信托收益权转让款。
来源:2020年10月9日建元信托公告
又过了2年,2020年9月东证资管起诉安信信托,诉求是:
1.安信信托立即向东证资管支付信托受益权转让款3.72亿元;
2.安信信托立即向东证资管支付因延迟支付信托受益权转让款给其造成的资金占用损失,暂计0.3亿元左右,合计4.02亿元左右;
3.安信信托承担全部诉讼费用和保全费用。
根据“界面新闻”报道,由于上述案件中事涉产品为一款定向资管计划,因此东证资管为委托人承担相关诉讼等事务性管理工作,龙江银行为实际出资方。
一直过了近5年该案才有了结果。2025年7月3日,建元信托发布了一则诉讼进展公告,称公司近日收到上海金融法院送达的(2020)沪74民初2489号《民事判决书》,判决如下:驳回原告东证资管的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人民币205.15万元,由东证资管负担(已预交)。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15日内上诉,上诉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简称“上海高院”)。
来源:2025年7月3日建元信托公告
紧接着,8月21日建元信托又发了一则诉讼进展公告,因不服上述判决,东证资管提起上诉,建元信托于8月19日收到了上海高院的传票,案号为(2025)沪民终419号。目前二审已受理,尚未开庭。
来源:2025年8月21日建元信托公告
建元信托披露的公告信息有限,且从头到尾东证资管及其母公司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方证券”,600958.SH)并未对此事发声,裁判文书网也未公开披露该案件的具体信息及判罚依据。
但4.02亿元的涉案金额,无论是对该定向资管计划的哪一方来说,都不是小数目。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表示:“类似信托计划就是以信托投资资管计划为名、进行非银行贷款的实际业务,除了银行以外,不允许以固定回报还本付息的方式进行融资。《信托收益权转让协议》类似于‘还本付息’约定。当经济处于上行或火热的周期时,资管计划的底层资产运行正常时,到期还本付息就不会出现问题;但如果经济出现拐点,底层资产的收益不足以覆盖本息时,一方坚持还本付息,另一方可能会以投资风险自负原则不愿意继续履行。”
“如果《信托合同》协议约定是风险自负,那么即使彼此的默契是保本付息,从法律角度法院也不会支持原告全额赔付的诉讼请求。”沈萌说。
图源:罐头图库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以来,建元信托的历史遗留诉讼事件取得突破性进展。根据建元信托披露的诉讼案件进展,与营口银行、上海慧瞳智能科技、天津能源化工清算中心、平安汇富资产管理、海西控股、乌鲁木齐银行、常州千红制药等公司的司法案件,诉讼结果均对被告建元信托有利,可以说是“未尝败绩”,审理结果包括原告败诉、撤诉、撤销执行、建元信托支付和解款后撤诉等。
2
受托资管规模3年缩水超千亿元
东证资管也被称作东方红资管、东方红,是A股上市券商东方证券的全资子公司。前身是东方证券资产管理业务总部,1998年开始从事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2005年首批开展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发行东方红1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东方红”品牌由此诞生;2010年成为国内首获证监会批准设立的券商系资产管理公司;2013年成为业内首家获得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的券商资管公司。
根据东方证券年报披露的信息,截至2024年末,东证资管受托资产管理规模2165.68亿元,同比下降8.14%,连续三年下降,近三年规模累计减少1493.61亿元,降幅为40.82%。
从产品类型来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单一资产管理计划、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公募基金规模分别为203.07亿元、246.53亿元、54.4亿元、1661.69亿元,除了单一资产管理计划,其他三类产品规模降幅都比较大。
公募基金是东证资管的最主要资管产品,近三年占受托资产总规模的比例均在70%以上。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东证资管基金管理规模1798.43亿元,在198家公募基金管理机构中排在41位,其中非货基金规模1496.68亿元,排在33位。
今年东证资管基金管理规模较去年末增长了8.14%,但是过去几年规模整体呈下降趋势,2021年二季度末规模为2582.35亿元,四年缩水3成左右。
主动权益基金是东证资管的优势领域,2021年之前混合基金规模快速扩张,2017年多只产品投资业绩名列前茅,“东方红”品牌在市场上声名鹊起,2021年末混合基金规模一度达到2023.79亿元,占基金总规模的78.37%,行业排名升至11位。
随着高管及明星基金经理等核心团队成员的相继出走,叠加A股市场持续低迷,2021年下半年以来东方资管基金规模持续缩水,如今混合基金规模缩至高峰期的4成左右,行业排名降至13位。超千亿元的缩水幅度,在公募机构中降幅较大,与头部基金公司的差距也在拉大。
2021年东证资管业绩达到成立以来的巅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47亿元、14.38亿元,随着管理规模的缩水,营收及净利也持续下降,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7.3亿元、20.62亿元、14.3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28亿元、4.91亿元、3.33亿元,三年间营收、净利分别缩水61.71%、76.81%。
图源:罐头图库
今年5月,东证资管换新帅,原国信证券副总裁、国信资管董事长成飞正式出任东方资管总经理,董事长杨斌不再代履总经理职责。东证资管原总经理张锋因个人原因已于4月3日离任。
成飞此前在国泰君安、国信证券积累了近20年的资产管理经验,2021年5月加入国信证券后推动公司资管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资产管理手续费净收入由2021年的2.43亿元增至2024年的8.2亿元,三年翻了2.4倍。
虽然规模下降,但近年来东证资管已逐步形成自身的特色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尤其是主动权益和“固收+”领域积累先发优势,东方红品牌积累了较高的知名度与客户信任度,东证资管的主动权益资管规模在业内仍处在靠前水平。
成飞加入后,能否给东证资管业务带来新的气象?与建元信托的4.02亿元信托纠纷的审判结果能否迎来逆转?评论区聊聊吧。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