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阳新材半年报预盈,“卖地”撑起1.24亿收益,主业已连亏四年
核心盈利靠“外财”。
作者:三晋财经汇
核心盈利靠“外财”。
7月10日,山西A股上市公司华阳新材(600281.SH)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净利润7000万元至9000万元,较上年同期实现扭亏为盈。
然而细究其盈利构成,非经常性损益扮演了绝对主角,公司主营业务依然面临挑战。
来源:公告
01
核心盈利靠“外财”
主业经营面临挑战
业绩预告显示,华阳新材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000万元到9000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5600万元到-4000万元。
根据公告,华阳新材上半年业绩扭亏的核心驱动力来自三方面。
其一,报告期内,公司转让部分土地使用权给太原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确认净收益高达1.19亿元。
其二,收到太原市财政局土地出让补助资金500万元。仅此两项收益合计1.24亿元,贡献利润已远超预计净利润区间。
其三,贵金属业务受贵金属市场行情回升影响,转回存货跌价准备,为业绩提升助力。
而公司的转型业务生物降解新材料则处境尴尬,公告表示该业务“以销定产,产能利用率低,开工率不足,固定性费用较高”。
02
连续四年亏损
业绩持续承压
资料显示,华阳新材前身为太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于1999年由太化集团以下属化肥厂、化工厂、焦化厂等资产出资设立。控股股东为太化集团。主要聚焦于贵金属回收加工与生物降解塑料两大核心业务板块。
业绩层面上,华阳新材近年来表现不佳,已连续四年亏损。
2021年至2024年,华阳新材实现营收分别为:2.8亿元、3.28亿元、2.71亿元、3.8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45亿元、-0.37亿元、-2亿元、-1.86亿元。
来源:wind
2025年一季度,华阳新材实现营收9241.24万元;归母净利润为9881.52万元,较上年同期成功扭亏;但扣非净利润仍亏损2656.44万元。其中,土地使用权转让净收益和政府补助对净利润贡献较大。
此次半年报业绩预告则进一步延续了一季报趋势。
预盈主要依赖资产处置、政府补助等非经常性收益,主营业务尤其是生物降解新材料尚未展现出盈利能力。
03
相关方被罚400万元
引发市场关注
值得关注的是,7月11日,华阳新材发布公告,公司相关方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华阳集团”)近期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收到山西证监局罚单。
来源:公告
处罚缘由为,2021年4月至6月期间,华阳集团作为阳煤化工的控股股东,在未经阳煤化工同意的情况下,划转其账户资金 11.26 亿元,构成控股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截至2021年9月30日,被占用资金已全部归还,但阳煤化工并未在2021年半年报、2021年年报中按规定披露上述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情况,存在重大遗漏。
由此,华阳集团被罚400万元,相关财务人员高彦青、樊宗莉分别被罚200万元、90万元。
华阳新材年报显示,目前其控股股东为太化集团。而华阳集团是太化集团的托管方。
来源:财报
对此,华阳新材表示,上述处罚不涉及公司,不会对公司的日常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造成影响。但华阳集团作为相关方,其后续运营策略的调整及声誉变化,是否会间接关联华阳新材的发展,还需持续观察。
总体而言,华阳新材上半年业绩的扭亏为盈为公司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其业务布局的多元化也为未来增长埋下伏笔。
但剥离了“外财”支撑后,华阳新材持续盈利的能力依然面临挑战。
未来,华阳新材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仍需观察其主业经营状况的改善以及转型业务的进展。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