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镁医药CFO有投行背景,林刚IPO前施展“美颜术”
拿到山东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硕士学位后,黄安军便决定不做医生了。
文|瑞财经 作者|杨宏彬
他虽然出身医学,但做营销也是一把好手。离开医院后,他加入了上市私企康哲药业,干了14年后,坐到了康哲深圳销售管理部总监的位置,负责制定和实施销售策略。2021年,康哲药业打算将皮肤业务线独立运营,成立了德镁医药,黄安军做一把手。
在私企当高管,应是比在公立医院赚的多多了。今年,康哲药业分拆德镁医药上市,据招股书披露,2022年-2024年,黄安军的薪资分别达到206.6万元、221.9万元及296.3万元,3年连续上涨。
在黄安军的领导之下,德镁医药目前仍未实现盈利,3年合计亏损了1.66亿元。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德镁医药在营销上的大量支出。
不过好在,德镁医药背靠着康哲药业,资金方面不用太过发愁。3年来,德镁医药均未向银行借钱,大量资金来自康哲医药。康哲医药也十分慷慨,掏出去的资金通过受让德镁医药发行的股份,也已经抵消的差不多了。
递表前从母公司套现2.63亿,投行背景CFO空降
德镁医药于2020年于境外成立,是康哲药业(0867.HK)为分拆旗下皮肤业务线独立运营而设立。
2024年12月至2025年2月,德镁医药将非核心业务出售予康哲药业,作价2.63亿元。
截止递表,康哲药业间接持有德镁医药90.8%的股权,剩余9.2%的股权由ESOP信托A及ESOP信托B持有,用于股权激励。
康哲药业控股股东为TreasureSea,持股47.9%,TreasureSea则由林刚持有。因此,林刚为康哲药业实控人,也是德镁医药的实控人。
德镁医药的董事会及高管成员包括董事会主席兼非执行董事林刚;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黄安军;执行董事、副总裁兼处方药业务部负责人孙洪伟;首席财务官彭宇峣。
德镁医药的执行董事及高管几乎都来自康哲药业,除了林刚外,黄安军与孙洪伟也都是康哲药业的老臣。
黄安军曾是一名公立医院的医生,2005年6月,他取得山东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硕士学位,1个月后,便加入了康哲药业。孙洪伟则是在2000年6月取得山东医科大学药理学硕士学位后便加入了康哲药业。
CFO彭宇峣则是个例外,他毕业于清华大学,现年34岁,于今年3月才加入德镁医药。
此前,彭宇峣任职于多家知名投行包括花旗、高盛、华兴证券,曾一度坐到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的位置。
加入德镁医药前,彭宇峣于华兴证券(香港)有限公司香港医疗投资银行部任主管,领导香港医疗投资银行团队并管理医疗行业的股权市场交易。
控股股东为主要客户及供应商,2024年最大供应商突变
德镁医药主营皮肤处方药及皮肤学级护肤品。
德镁医药的皮肤处方药覆盖银屑病、白癜风、特应性皮炎(AD)、皮肤挫伤、浅表性静脉炎、静脉曲张、化脓性汗腺炎(HS)、结节性痒疹(PN)、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等主要皮肤疾病,主要产品包括益路取®、喜遼妥®、安束喜®、芦可替尼乳膏、MG-K10、Povorcitinib、CMS-D001, 其中,益路取®、喜遼妥®、安束喜®已经批准上市。
在皮肤学级护肤品领域,德镁医药的代表性产品包括禾零舒缓系列产品与喜辽妥®—壬二酸祛痘系列,该等护肤品主要针对患有特应性皮炎与寻常痤疮的消费者。
2022年-2024年,德镁医药的收入分别为3.84亿元、4.73亿元及6.18亿元,收入主要来自于皮肤处方药,各期业务收入占比总收入的97.5%、89.9%、87%,剩余收入来自皮肤学级护肤品,该业务的收入占比在逐年提升。
德镁医药的客户主要为医药产品的分销商。2022年-2024年,五大客户为其贡献了74.2%、64.9%及61.3%的收入,最大客户为其贡献了29.1%、20.7%及24.0%的收入。
康哲药业为德镁医药2022年及2024年的第五大客户,各期为德镁医药贡献了2901.6万元及4756.8万元的收入。
客户A在2022年-2024年分别为德镁医药的第一、第二及第四大客户,各期为德镁医药贡献了1.11亿元、8329.8万元及4906.8万元的收入。招股书指出,林刚在客户A持股9.98%。
德镁医药向康哲药业的采购金额同样不低。2022年-2024年,康哲药业为德镁医药的第一、第一及第五大供应商,采购金额占比分别为50.6%、40.7%及6.1%。
可以发现的是,2024年德镁医药向康哲药业的采购金额占比大幅下降,期内公司第一大供应商变更为供应商G。
招股书介绍,供应商G为一家在孟买证券交易所和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主要从事药品制剂和活性药物成分的生产和营销,德镁医药与其建立合作的时间为2023年。
超七成毛利用于营销,3年亏损1.66亿元
德镁医药的毛利率是非常可观的,2022年-2024年分别录得70.1% 、76.9%及63.5%。
分业务来看,德镁医药皮肤处方药各期的毛利率分别为70.2%、76.6%、61.7%,皮肤学级护肤品各期的毛利率分别为65.1%、79.0%、74.9%,均处于较高水平。
然而,可观的毛利率水平并未让德镁医药实现盈利。2022年-2024年,德镁医药的净亏损分别为5517.1万元、470.3万元、1.06亿元,3年合计亏损约1.66亿元。
高昂的销售开支是导致德镁医药亏损的主要原因。2022年-2024年,德镁医药的销售开支达到2.46亿元、2.73亿元、3.88亿元,占比期内毛利的91.4%、75.2%及99%。
营销及推广开支为德镁医药销售开支的主要构成之一,各期分别为1.06亿元、1.13亿元及2.06亿元。
2022年-2024年,德镁医药研发投入分别为2.91亿元、1.87亿元及2.65亿元,但其中80.8%、48.5%及66.9%的投入是用于收购产品权利。
控股股东3年输血13.79亿,大额股东借款被转为股份
由于亏损,德镁医药经营现金流持续净流出,各期经营现金流净额分别为-6512.6万元、-3091.9万元及-2.36亿元。
同期内,德镁医药的投资现金流也均为净流出,公司主要依靠融资活动流入资金。2022年-2024年,德镁医药融资现金流净额分别为2.97亿元、614.9万元及6.17亿元。
招股书指出,德镁医药融资现金流的变化主要因股东贷款变化所致,上文提到,德镁医药的股东实际只有康哲药业。
而德镁医药的融资现金流中,并未有“股东贷款”一项,但有一项为 “关联方垫款”,各期流入资金5.97亿元、1.53亿元及6.29亿元,3年合计为13.79亿元。
事实上,康哲医药在资金上给予了德美医药极大的支持。德镁医药的流动负债下有一项应付关联方款项,于2022年末-2024年末分别为13.85亿元、15.75亿元及1.54亿元,其中应付应付中间控股公司款项分别为11.6亿元、13.89亿元及1.49亿元。
可以发现的是,德镁医药欠中间控股公司的钱在2024年大幅下降,这是因为其向中间控股公司发行了股份。
康哲药业通过全资子公司Dermavon Investment持有德镁医药,2024年12月30日,德镁医药向Dermavon Investmen发行9,900 股股份,总代价为22.8亿元,通过德镁医药应付DermavonInvestment的等额款项资本化悉数结清。
今年4月11日,德镁医药再向Dermavon Investment发行905股股份,作价5亿元,这意味着康哲药业或已继续向德镁医药“输血”。
有了康哲药业的大力支持,德镁医药并不需要向银行借款,截至今年2月末,德镁医药的银行结余及现金为3.17亿元。同时由于双方的资本运作,德镁医药的负债情况大幅改善。
2022年末及2023年末,德镁医药的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仅为26.5%及31.0%,而2024年,该指标飙升至318.1%。
德镁医药指出,公司流动比率于2024年末上升,是因为将一项股东贷款资本化,并将该贷款转换为本公司股本中已缴足股款之股份所致。
附:德镁医药上市发行中介机构清单
独家保荐人:华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安理谢尔曼思特灵律师事务所、迈普达律师事务所(香港)有限法律责任合伙、中伦律师事务所
核数师及申报会计师: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