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新三板小IPO,3种时光穿梭机助你穿越融资寒武纪
上周,《21世纪经济报道》的一篇《“挂牌同时定增”模式酿变新三板融资流程规范趋同IPO》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
上周,《21世纪经济报道》的一篇《“挂牌同时定增”模式酿变新三板融资流程规范趋同IPO》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业内人士欢呼鼓舞,纷纷称之为小IPO。确实,新三板融资难尤其是冰火两重天的融资不均现象广受诟病。
目前,我们熟悉的新三板挂牌企业融资方式主要是定向增发和股权众筹。其实,还有3种你没注意到的时光穿梭机可以助你穿越融资寒武纪。
穿梭机1:股权质押
其实,早在2012年,首届券商创新大会提出的“创新十一条”就包括股权质押。由于当时新三板市场交易并不活跃,银行基本不敢对新三板企业尝试股权质押业务,所以股权质押业务非常稀少。
新三板股权质押业务逐年呈爆发式增长
基于东方财富choice金融终端,2012年7月23日(质押起始日),赛亿智能(430070)成为新三板市场首个吃螃蟹的人:赛亿智能董事长胡为峰先生因个人原因将其持有的本公司股份6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0.00%)质押给杭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关村支行。但是该股权质押并没有在质押起始日之后立即公布,而是在2014年8月5日才发布公告。不过按照质押起始日算,2012年和2013年股权质押分别发生了7笔和17笔,股权质押这条融资通道似乎并不顺畅。2014年之后,股权质押业务迅速增长。截止2016年1月30日,新三板挂牌企业累计发生股权质押业务1443笔,其中质押起始日明确的共有1394笔。各年份股权质押业务的具体情况如图:
604家挂牌企业参与质押,4.46%股本被质押
截止2016年1月30日,共有604家挂牌企业参与质押,其中天开园林(830800)以17笔的次数成为质押王。而参与质押的股份数达145.52亿股,占总股本的4.46%。
747家机构或个人担任质押方(质权人),个人质押方占比超过10%
另一方面,共有747家机构或个人担任质押方(各银行支行视作单独一方)。质押方包含银行、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资本管理公司、房地产公司、基金公司、咨询公司以及个人,质押方种类非常丰富。特别有意思的是个人质押方有88个,占质押方总数的比例达到12.5%。
将近八成出质人为个人
在1443笔股权质押业务中,大约只有290家出质人为法人,其余出质人皆为个人,个人出质人占比79.90%。
如此看来,想要募集资金,除了传统的定向增发,这股权质押也是一条好路啊。当然,要想获得质权人尤其是银行质权人的青睐,公司股票的流动性不能太差,否则,依然没什么质权人愿意和你合作。但是对于做市企业,通过股权质押募集资金并没啥问题。
穿梭机2:公募债发行
2015年11月24日出台的《全国股转系统挂牌公司分层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分层意见稿)明确提出,对于进入创新层的企业,将优先试点公募债等融资方式。一般而言,能够发行债券的基本是政府、金融企业、大型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一般公司并没有资格发行债券。创新层试点公募债发行将有效拓展挂牌企业的融资渠道,丰富创新层企业的自己来源,使得创新层企业在承受更严格监管的同时也享受一些上市公司或大型国企的好处。
穿梭机3:并购贷款
除了公募债发行,分层意见稿还提出要在创新层并购贷款。所谓并购贷款是指商业银行向并购方企业或并购方控股子公司发放的,用于支付并购股权对价款项的本外币贷款。
并购贷款与普通贷款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普通贷款具有最优偿还顺序且必须以银行存款或清算资产偿还,而并购贷款通常只能以股权分红来偿还债务。
为什么要在创新层推出并购贷款?这是因为5000家之后,企业并购将成为新常态,比如创新层企业并购基础层企业,为了帮助并购方节约并购资金,可以让其试点并购贷款。当然,由于并购贷款往往以股权分红偿还,所以银行在发放并购贷款时肯定会考虑到企业的分红可能性,分红不积极的将很难获得并购贷款。
结语
随着新三板市场融资功能的不断完善,融资渠道必将越来越多样化,未来除了股权质押、公募债发行、并购贷款,或许还会有更多的融资渠道。当然,企业要想获得更多募资渠道,首先要做的还是提高自身的实力,否则,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
研究员 彭承天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