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海再卖海外资产 卢志强已走到最艰难时刻
卢志强的泛海系,在流动性危机面前正在不断出售资产。
出品|大摩财经
6月3日晚间,泛海集团在官网公告,称公司决定与黑石集团签署最终协议,以13亿美元的价格出售泛海旗下的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IDG是泛海收购的一家全球化数据和信息服务公司。
收购IDG的交易是泛海在2017年3月份完成的,彼时中国泛海成为IDG运营业务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为90%,IDG资本持股10%。泛海系收购IDG的价格外界猜测约在12亿美元。
就在今年4月,历经四年之后泛海控股以27亿美元并购美国大型综合金融保险集团Genworth的计划宣告终止。Genworth董事会表示,中国泛海无法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双方拟议的交易。
泛海控股在美国5个城市(纽约、洛杉矶、旧金山、夏威夷、索诺马)共有7个地产类项目,其中洛杉矶、旧金山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去年,泛海曾两度欲出售旧金山项目,其中一家意向接盘方为弘毅资本,但受疫情影响交易未能达成。
卢志强创办的泛海以房地产起家,逐渐构建起一个涉足金融服务、房地产及基础设施、科技服务与数据信息技术、电力、战略投资等多个领域的庞大的资本帝国。
从2014年起,泛海系急剧扩张,扫荡式入主民生信托、民生证券、亚太财险等国内外金融公司以及增持民生银行股权,通过收购一系列金融牌照,泛海系快速成为囊括几乎所有重要金融牌照的巨型民营金控集团。
几乎同一时间,泛海系还和同期的海航、复星、万达等一样,在海外大举收购和投资。其涉足的项目,既包括洛杉矶、旧金山等城市的大体量商业地产——单个项目投资即超10亿美元,也包括斥巨资收购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Genworth金融集团、华富国际等一系列重量级国际金融公司。
目前,泛海系控制泛海控股(000046.SZ)、民生控股(000416.SZ)、中泛控股(00715.HK)、中国通海金融(00952.HK)和投资了民生银行(600016.SH)、联想控股(03396.HK)等多家内地与中国香港上市公司。
近几年,金融去杠杆对盲目扩张、债务堆积的民企产生重大影响,以地产、金融等为核心主业的泛海系也逐渐出现了流动性危机,不得不频繁通过出售地产资产、旗下金融机构引战等方式,来获取资金来缓解公司危机。
去年以来,泛海系不得不拿旗下最赚钱的资产民生证券来融资,去年9月和今年1月,泛海控股分两次转让民生证券股权,共计获得66.5亿元资金。在上海国资背景股东进入后,民生证券总部已搬迁至上海,泛海系持股预计将下降至30%以下。
尽管如此,泛海系的债务困局仍然日益加重。截至2020年底,泛海控股的负债合计1460亿元,其中流动负债有1136亿元,而手持货币资金仅有193.88亿元,完全无法覆盖。泛海控股2020年亏损高达46亿元。
5月24日晚间,泛海控股公告称,公司在2019年5月份发行的一笔2.8亿美元债已兑付了1.46亿美元,剩余的1.34亿美元债本金及利息计划在今年8月23日前完成兑付。事实上,该笔美元债应该在2021年7月份完成兑付。
最新迹象显示,泛海系已陷入频繁的债务诉讼之中,这是债务危机难以化解的特征。
5月18日,泛海控股公告,公司控股股东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持有的2.94亿股被冻结股份将被拍卖,占公司股份总数的5.66%。最新数据显示,泛海控股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包括公司实际控制人卢志强、公司股东泛海能源控股)的股权质押率已经达95.5%。
稍早前,泛海控股核心地产平台武汉中央商务区项目陷入山东高速20亿元贷款纠纷,被起诉冻结了相关资产。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