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融发展指数(2017)在京发布 金融发展在调整中稳健前行

2018-07-25 11:44:51
李万民
关注
2018-07-25

2018年7月25日,北京市金融发展促进中心、北京大学在京联合发布2017年北京金融发展指数。

 北京金融发展指数旨在科学评价北京金融综合动态发展状况,反映北京金融业发展程度,分析北京金融发展的新现象、新问题。2018年7月25日,北京市金融发展促进中心、北京大学在京联合发布2017年北京金融发展指数。

2017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开局之年,金融发展图景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创新和监管并存。北京金融发展指数从2010年基期1000点上升至2553.59点(图1),相比2016年增长8.64%。金融业全面落实中央的“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成效显著,金融发展成为首都经济稳增长的“主力军”。

0001.PNG

图1:北京金融发展指数体系


本次发布的北京金融发展指数由四级指标体系构成,包含4个一级指标、38个二级指标、82个三级指标和107个四级指标(图2)。其中,一级指标包含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创新和金融生态环境,从四个维度刻画北京金融业发展情况。与去年相比, 新增外资证券公司与信托公司等其它外资金融机构一个四级指标,指标体系进一步优化。修改了金融生态环境调查问卷,问卷条目进一步细化。

00002.PNG


图2:北京金融发展指数指标体系


    20102017年期间,北京金融发展指数的增长趋势大致呈现三阶段特征:第一阶段是20102013年,北京金融发展指数增速稳定,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9.78%,整体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第二阶段是20142015年,北京金融发展指数增速明显提升,年均增速提升至23.72%;第三阶段是20162017年,北京金融发展指数仍然保持了正增长,但增速下降至8.64%。

2017年金融机构、金融创新和金融生态环境三个一级指标均有所增长,而金融市场有所下降。从2017年各一级指标的增量来看,金融创新指数增长最快,从2016年3771.74点上升至4706.72点,增长24.79%;其次是金融机构和金融生态环境指数也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相比2016年分别增长7.49%和5.88%。从增速来看,在经历了2015年高速增长和金融市场剧烈动荡之后,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生态环境指标增速在2016年下降的基础上2017年再次下降。而金融创新指标增速则仍呈现较强增长,成为2017年北京金融发展的“主力军”。

从二级细分指标来看, 2017年北京金融发展主要呈现以下新特点:

金融创新发展势头强劲,文化金融和绿色金融表现尤为活跃,成为北京金融发展的主要“拉动力”。文化创意产业表现不俗,文化金融增长迅猛。绿色金融迎来发展“黄金期”,北京市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达935亿元,同比增长27.53%,发行数量达到了28支,居全国首位。普惠金融全面推进,北京棚户区改造提前超额完成全年任务,支持首都重大项目和民生工程投资额持续大增。科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成效显著。

金融机构改革稳步推进,金融服务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不断提高。银行、保险、基金及创投和其他金融机构增长幅度较大,是北京市的优势金融行业。2017年,北京市首家民营银行中关村银行正式开业,全国首家直销银行百信银行正式开业,开启“互联网+金融的新金融模式。金融去杠杆、去通道成效明显,存贷款主业更加突出,信贷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力度加大。表外业务明显收缩;不良贷款整体实现双降,银行业风险抵补能力增强;证券期货机构数量稳步增长,上市及改制程序有序推进,期货公司抗风险能力增强,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稳步增长,保险业稳步发展,保险深入和保险密度全国第一。基金与创投业规模持续上升,创业的门槛显著提高,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领域的科学家增长显著。金融监管助力其他金融机构规范发展,持续增长。金融机构的发展领跑全国。

金融生态环境持续稳定发展,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金融法制环境、金融监管环境成效显著,走在全国前列。坚持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从严监管,全面监管的监管理念,针对比特币交易、现金贷等异常问题,率先采取相关措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高水平建设各具特色的金融功能区,拓展金融街发展空间,与丽泽金融商务区一体化发展;通州城市副中心重点发展面向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金融增值业务,发展新兴金融服务功能。金融机构竞争程度进一步提升。北京市金融发展政策环境不断改善,以1+4政策为抓手,北京市将进一步推动金融改革开放,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优化金融功能区布局和营商环境,为北京市金融业发展提供健康稳定的金融环境。

金融服务环境、社会信用环境、金融人才环境、居民金融意识环境持续提升,多项指标蝉联全国第一。 2017中国城市商业信用环境体检报告(CEI)指数显示北京市连续五次蝉联第一名。2017年,北京市金融从业人数超过50万,仍位居全国第一。2017年,北京市保险密度、保险深度分别为9080元,7.05%,仍位居全国第一,和国际主要城市的差距不断缩小。

    金融服务业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17年北京市发布了一系列促进和规范北京金融发展的经济投资政策。通过放宽市场准入、改革监管模式、优化市场环境,使北京市金融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成为国家全方位主动开放的重要实践。随着北京市金融行业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和国际化,外资金融已成为支撑首都金融发展的重要力量。继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中非基金之后,2017年7月24日亚洲金融合作协会在北京设立,会员已达107家,遍布全球五大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涵盖银行、证券等金融领域。

金融市场结构转型,宏观调控初见成效。金融市场指数和增速下降主要是由于债券市场、货币市场指数的下降所导致的。同时还引起了各个子指数占比的结构性变化。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随着债券融资额和票据融资额的下降,信托发行规模相对比重大幅上升,体现了市场融资方式的结构调整;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尽管股票市场的融资额也比2016年有所降低,但是股票市场融资额在近几年来第一次超越了债券市场融资额,这意味着更多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宏观调控初见成效。宏观调控和监管对金融市场的冲击是短期的,从长期来看却可以使得市场整体规范化程度提高,为金融市场的可持续良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总体而言,尽管2017年世界经济出现向好势头,但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形成的深层次问题仍是威胁世界经济增长的难点。发展的包容性不足,使一些国家的反全球化思潮持续滋长,保护主义不断升温。全球经济逐渐步入危机后的深度调整阶段,威胁世界经济复苏的各类风险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反而在不同程度上有所累积。同时国内经济正处于阶段更替、结构转换、模式重建和风险释放的关键期,面对诸多不确定性的国际经济形势和改革发展“稳增长”的艰巨任务,北京市金融业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全面深入贯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的体系,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创新金融调控思路和方式,实施稳健中性的金融监管政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有效抑制金融体系杠杆的同时,保持了北京市金融发展总体仍然是在调整中稳健前行。

北京金融发展指数(2017)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主任、金融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一鸣教授发布并对北京金融发展指数报告(2017)进行了解读。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

李万民
74文章
·
0评论
·
1粉丝
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