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金服入股《财新》背后——中国彭博隐现

2016-03-03 19:56:36
野马财经 缪凌云
关注
2016-03-03

36氪、虎嗅、以及传闻中的财新传媒,蚂蚁金服在传媒领域的战果尚不丰盛,但可以肯定的是,正如千年之前初破李筠的赵匡胤一样,蚂蚁金服的宏图画卷,也才刚刚展开。

36氪、虎嗅、以及传闻中的财新传媒,蚂蚁金服在传媒领域的战果尚不丰盛,但可以肯定的是,正如千年之前初破李筠的赵匡胤一样,蚂蚁金服的宏图画卷,也才刚刚展开。

 

32日,据钛媒体消息,蚂蚁金服入股财新传媒。

 

消息称:“从多个权威渠道获悉,蚂蚁金服已与财新传媒签订战略入股协议。”同时,今天(32日)下午,财新网发布题为《关于财新传媒引入新投资者的声明》,声明称“财新传媒即将完成C轮融资,引入若干优质投资机构。”

 

声明同时强调:“新的投资者与原有股东一样,尊重财新传媒不受股东商业利益左右的编辑独立原则,也认可内部防火墙、合规管理等制度安排,以保障财新传媒的公信力。”

 

媒体?不只是媒体

 

蚂蚁金服在传媒领域的动作其实并不太多,如果不算尚未坐实的财新传媒,应该只有36氪与虎嗅两家。而且,前者的传媒属性已经十分有限,反倒在众筹等金融领域风生水起,后者也非蚂蚁金服直接入股,而是旗下云鑫投资代为出手。

 

不过,正如《韩非子》所述,“见微知萌,见端知末”,虽然动作有限,但从这三起事例中,已然可以感受到蚂蚁金服的投资风格——垂直、精准。

 

36氪自然不必多说,虽然自媒体起家,但目前来看,众筹等金融属性更强的业务已然成为其核心竞争力,与蚂蚁金服主体业务存在空间很大且契合度很好的互补可能,譬如在宣布与蚂蚁金服达成全面战略合作的同时,36氪就曾明确表示将其股权众筹平台“介入支付宝”。

 

谈及虎嗅网,其营收状况有待发力,且出现过“购买理财产品”的尴尬事件,但必须承认的是,科技类新媒体中,影响力能出其右的屈指可数;与此同时,一个有趣的现象是,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开始青睐“科技金融”这个称号。

 

正如201510月,蚂蚁金服投融资事业群总裁韩歆毅接受新浪科技采访时所表述的:“蚂蚁金服会进行生态型的投资,即那些短期内不会与蚂蚁金服业务形成明显的协同,但可以增加互联网+金融生态多样性的项目。”未来或有一天,虎嗅网能带给蚂蚁金服意外的惊喜,也未尝可知。

 

至于此次尚未坐实的财新传媒,它对于蚂蚁金服的价值,更加远非一家“权威的财经媒体”如此简单。

 

蚂蚁金服的筹谋

 

当年,对入主南唐的赵匡胤而言,“封桩库”的充实固然重要,但三十五州的广袤土地与稠密人口方是根本;同样,如果此次入股最终坐实,财新传媒能够带给蚂蚁金服的,除了财经金融领域不容忽视的传播力之外,更是那些水面之下的实力。

 

譬如财新的智库业务。

 

20157月末,财新成功拿下PMI冠名,彼时的胡舒立就曾表示:“PMI冠名,是依托财新智库平台所进行的一项新业务,也是财新智库战略规划的第一步。”

 

时至今日,虽然刚刚过去不足一年,该项业务也尚未显示出太大优势,但毫无疑问,没有人敢否认基于财新传媒这一背景建立而来的智库平台的发展潜力。

 

蚂蚁金服入股财新传媒,前者不仅可以为蚂蚁金服的未来路径提供有效决策建议、发展参考;而且可以更好地将蚂蚁金服累积而来的金融大数据加以整理分析、开发利用,与“阿里+一财”形成很好的共振。

 

对财新与蚂蚁金服而言,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智库的能量

 

针对一系列收购传媒机构的行为,阿里巴巴资深副总裁王帅回应:

 

“阿里坚信未来商业数据的发展前景,我们选择与最专业的财经机构第一财经合作,力求打造中国版彭博。”

 

同样,虽然蚂蚁金服尚未对入股财新传媒一事作出回应,但正如上文所述,与媒体传播力相比,蚂蚁金服所看重的,也应该是财新背后对专业商业数据的处理能力。如果再算上财新常年积累而来的权威影响,考虑到财经PMI背后更深层次的布局,一个中国版的彭博,甚至一个比彭博更大的野心,未必没有可能。

 

实事求是地讲,如果中国版彭博真的能够打造成功,除了阿里、蚂蚁金服及其它相关公司外,中国广大消费者也会获益匪浅,同时,还能有效提升商业运作效率,助推经济转型良性发展。

 

无疑,这是一幅美好的画面,但想要实现,也势必存在着重重困难。

 

彭博之所以能够成为全球最大的财经资讯公司,得益于两个方面的坚守。

 

一方面,自然是数据的分析能力,虽然就在这两天,蚂蚁金服《2016中国消费金融趋势报告》中,有关京东白条部分被京东指出“数据不严谨”等问题,但相信,随着对财新传媒等公司资源的进一步整合,一份无可挑剔的报告离我们或不遥远。

 

另一方面,则是第三方的观察视角。

 

对于如何处理与被入股方的关系,阿里的回应是:“无意于时事,更别谈控制。”相信,这也应该是蚂蚁的态度;不过也有人质疑:“关于内部防火墙有多大作用这个问题,了解互联网金融的人都会明白,为何要实行第三方存管。”

 

野马财经此前曾发表过题为《阿里巴巴的传媒帝国》的文章,文末有这样的表述:“事情在一步步发展,讨论阿里巴巴构建的“是帝国还是生态圈”并没有太多实际意义。”

 

同样,无论外人议论如何,资本都不会停下其扩张的步伐,衷心希望,一个真正公平、专业的中国彭博,能够早日从朋友圈,跳脱到这个世界上。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

野马财经 缪凌云
209文章
·
0评论
·
19粉丝
早岁哪知世事艰
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