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头部VC不投大厂高管和公务员了?

2022-12-05 10:57:31
融中财经
关注
2022-12-05

防教授、防公务员,还要防大厂员工。


作者/阿布  编辑/吾人  来源/融中财经(ID:thecapital)


前一阵,融中报道了VC投资一个新趋势:防骗子教授,如今,投资机构连大厂员工和公务员也开始不要了。


“大厂员工创业不投。“一位人民币基金合伙人告诉融中记者。


过去,高P创业曾一度受到市场追捧,所谓高P,就是互联网大厂内部,职位级别较高的员工或者管理者。


曾几何时,这类人群,凭借大厂高P的光环,在下海创业时,VC就会奔涌而上。他们有产业背景,有一定资历和相对丰富的社会资源及人脉。在创业时,也相对靠谱。这使得VC/PE特意划分了一个“族群”,并加以关注。


但走到今年,高P光环不再。


“不靠谱的人挺多的,以为自己有大厂背景,天使轮上来就是2000万。”上述合伙人直言。“需要考虑一个问题,这个光环,是平台给他们的,还是真的个人能力强?”


名厂光环,没了?


过去,投资圈有无数大厂高P被风投追着拜访的案例。


比如前百度高管,百度研究院执行院长余凯创立的地平线机器人,项目成立2个月,就拿到红杉、高瓴、真格等一线机构的天使轮,余凯曾回忆,“我连BP都没写,投资人就把钱送过来了。”


此前,源码成立了专门投向种子的源码一粟,当时,源码董事总经理张星辰曾表示,源码一粟将以“投人”理念和决策机制,发现、支持并陪伴从0到1的科技创业者。“如果是大厂高管,那我就要欣赏他强悍表达能力之外的东西,比如在有限的资源下,落地和从0到1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时,源码投资了一位1994年的博士,是做通用电源控制器的。张星辰曾透露过该项目的投资过程,在与创始团队聊过后当天就出了TS。


对人的选择,让互联网巨头的高管们备受资本“宠爱”。


投资人们在市场上广泛撒网,“你创业了可一定要告诉我!”这可能是互联网大厂高P们常常听到的一句话。


事实上,投资人对于大厂高P的青睐,也情有可原。


对于高P,他们在行业里大多已经沉淀十余年时间,通过长久的深耕,他们对于产业运营有更深刻的了解,对于供应链上下也有了资源积累。同时,能够攀到管理层,也说明他们在沟通、以及企业内文化有很强的适应性。


这类人出来创业,可以说有备而来。“投资人喜欢下注大厂中高层,除了他们具备专业能力,另外,大厂已经在学历、专业度方面进行了一次筛选。”张腾飞是一位猎头。他直言,就连招聘,大厂高P也难以加入到投资机构了。“近年来,机构普遍收缩了招聘,尤其是在校招方面几乎停止,而在社会面招聘上,对于大厂原因的选择也少了,他们更喜欢来自实体产业的人,比如生物医疗。”


过去十余年,互联网行业经历了飞速发展,在高薪的带动下,大厂也掐尖儿了一大批头部高校的高材生。过去每年校招,百度、阿里腾讯、字节率先强人,在985、211院校里率先预定了最优秀的人才。


投资就是投人,这是业内的金科定律。


投资一位有产业背景的大厂管理者,对于投资人们而言,就是少了一道筛选的途径。


风口之上,猪都能飞上天,但风停了。如今的高P创业,也遭遇寒冬。


萧条的经济环境,敲破了各种高频融资、高估值的泡沫幻像。大厂就业环境也不香了。


过去,大厂管理者创业的原因是自身积累了一定资源决定创业;但如今,这些人创业也与大厂薪资环境不佳有关。大厂得到的薪资待遇也并没有想象中好,不如自己出去闯一闯。


这样的背景下,使得大厂创业的人数增多。“这类型的今年见了不少,坦率说,已经不是一种稀缺资源。我们今年不会因为是大厂出来就高看一眼。”张晓彤任职于一家头部美元VC,她看来,“P8以上今年聊了很多,但没有出手。”


“投资机构要看到确定的回报,对创业者的考察将会更加严苛,不会因为你有个大厂背景,或者完成过什么项目,就大笔一挥,资金到位,让你过把创业瘾。”


尤其是在投资行业陷入募资难题时,每笔钱都更显得珍贵。一些大厂的高管,通过朋友、媒体把融资计划书递出去,投资人第一个问题就是“估值多少?”看到首轮估值就千万起步的创业模型,投资人的回答最多四个字:“不感兴趣”。


“一些对于自己背景有幻想的高P,估值张嘴就来,投资人也不会买账。”张晓彤直言,“天使轮,就千万估值,这是常态,大厂高管对自己能力定位有点飘。”


当前的环境对创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没有核心竞争力,有没有“长跑”能力,是否具备独角兽思维…那就是一般人。


公务员?资源型不吃香了!


一个不为人知的事实是,过去,公务员创业也曾受到投资人的关注。


原因在于,这类人有着强大的政府资源,一些资源依赖型项目,很多时候想要商业落地,就需要具有政府资源的创业者。


过去几年中,AI医疗项目一度混的风生水起,但项目在商业化进展上却迟迟未见起色。原因在于,中国的医疗体系是庞大复杂的。即便项目技术再好,没有资源,是切不进去的。一个业内知名AI医疗项目,就是凭借强大的关系网,得以率先实现战略性盈利。


业内投资人虽然一波哄的投资了一波这类项目,但时间沉淀后,也终于认清现实,“没关系,项目就无法落地。”


关系网,在一些项目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然,过去,也有一些公务员创业,从事和本职不想关的行业。


蓝城兄弟就是一个典型。在创办企业前,耿乐是一名警察。这家LGBTQ社区,融资也是拿到手软,中路资本、清流资本、顺为资本、DCM、嘉御资本、国宏嘉信资本、鼎晖投资、UG资本都是其投资方。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乐百氏的创始人何伯权也是公务员出身,他曾是中山小榄的团委副书记,但是他又放弃了公务员去下海创业。何伯权用了十几年成为了宗庆后最大的对手,却把公司以30多亿的价格卖给了达能集团。如今何伯权是中国最出色的天使投资人,在他的投资名单中,不乏7天、诺亚财富、爱康国宾、久久丫、喜茶等项目。


事实上,早在1992年,一场公务员下海潮轰轰烈烈地降临了。 时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不少体制内的人员积极投身到创业浪潮中,这一批人,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中流砥柱。这一背景,给公务员创业蒙上了一些非常靠谱的色彩。此外,放弃体制内的机会下海,大多数都是下定决心,不会轻易放弃。这也是投资人选择这类人群的原因之一。


但同大厂员工创业一样,如今,投资人对这类人群也更加谨慎的选择。


“一些体制内的干部在创业后,最不适应的不是市场化发展,也不是激烈的竞争,而是心里落差。”张晓彤直言。


李惠过去是一家国企总裁,45岁时,他决定自己创办一家企业,但有一点极为不适应“过去我参加一些会议,都是在第一排中间找自己的位置,现在三、四排开外了。”他笑着说,“而且这还是主办方给面子才能安排上的。创业后,最不适应的就是心态落差。”


“最关注连续创业者

他们不在乎面子,能豁得出去!”


“其实无论是大厂高管还是公务员,我们都不是非常关注,当前最关注的是连续创业者。”张晓彤坦率的说。


“人才是选择项目的关键。我们最不喜欢的创业者,就是爱摆架子,‘总是端着’。”张晓彤补充说,“连续创业者,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就是为了成功豁得出面子,干实事,也不拘泥。”


业内一家知名自动驾驶企业创始人就是一位连续创业者,当时他曾陷入资金链难题。“真的就是厚着脸皮上门要求。”该项目的投资人形容这位创业者,“他告诉我,另一个地方已经投了他,然后告诉对方,我们投了他。”


虽然手段不够光明正大,但拿到钱后,项目顺利度过难关,如今也成长为独角兽项目。“回想起来,我们还是十分认可他的。”上述投资人直言。“要是创业者为了面子不自己亲自去跑、去求,谁还能帮他?面子值几个钱?”


在当前的市场上,有不少独角兽项目的创始人都是连续创业者。


比如美团的王兴。


2004年初王兴放弃了在美国留学的学业,决定回国创业,找来了一个大学同学,一个高中同学,三个人就这样摸索开干。2005年创办校内网,也就是人人网的前身,2006年校内网卖身。2007年创立饭否网,2009年关闭。2010年创立美团,此时的王兴才终于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


或许是有了这一经历,让王兴在投资中,尤为青睐连续创业者。


此前,罗永浩的AR创业公司“Thin Red Line”,完成近4亿元天使轮融资,就是由美团龙珠领投,经纬创投、蓝驰创投等九家机构跟投,美团龙珠创始合伙人朱拥华代表美团方出任董事。


后来美团投资理想汽车。而创办人李想曾先创业泡泡网,后又带领汽车之家上市。此后又奔赴新的理想,成立了理想汽车。据说,在理想汽车刚刚成立时,王兴经常到公司走走。直到2019年8月,王兴终于出手理想,个人出资2.85亿美元,美团旗下龙珠资本出资1500万美元。


近期,上市一波三折的喜马拉雅创始人余建军是著名的互联网连续创业者,创业项目号称多达50多个,而喜马拉雅是其在奋斗十余年后的首个IPO。


说穿了,尤其是早期投资,一些项目甚至只有一个PPT、只是一个想法的时候进行投资,赌注都下在了创业者身上。为此,不少投资机构看面相、搞各种维度的问卷,目的就是考察创始人的个人素质。


考察一个创业者,除了大家普遍都看重的比如管理能力、沟通能力、业务能力要强以外,是否遵循商业道德;是否拥有雄心壮志,能够长期坚持下去;是否能担负责任,不会抛弃用户、股东、员工……这都是关键。


如果人对了,二流项目也能成为一流,如果人错了,一流项目也会沦为三流。


如果以人作为投资的标的, 连续创业者,为了目标不放弃、百折不挠的劲头,才是投资人真正想要的。“连续创业者天然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不用投后。”


过去,投资人青睐过教授、大厂高P、公务员,如今,又盯上了科学家、海归,一方面与环境相关,另一方面,市场风口赛道的转换也是关键原因。


此前,在消费、互联网火热时,美元VC投资了不少90 后、00后创业者,但现在,伴随这些模式创新赛道的冷落,在年轻人里找营销激情很显然已经过时了。


当前最火热的赛道——硬科技和医疗而言,没有高学历和研究基础、没有产业深耕十余载的支撑,几乎难以入行,更不要提投资。


如果说今天投资人最爱创业者画像,大胆猜测,40-50岁年龄,有生物医药等行业的研究背景,有多年国外头部医疗等机构从业经验,甚至从事过海外销售岗位的符合型人才,可能最为“ 畅销”。


除了对于赛道的选择之外,投资阶段的迁移也在改变投资人的喜好。过去偏向于后期投资的机构都逐渐投资VC成长阶段,而VC则纷纷下注种子轮。


天使轮看人,A轮看产品,B轮看数据,C轮看收入,D轮看利润。


中国股权投资市场风口在变,赛道在换,不变的是,投资人需要变换的、动态的看待创业者。


(张腾飞、张晓彤、李惠为化名)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

融中财经
166文章
·
0评论
·
0粉丝
中国领先的股权投资与产业投资媒体平台。聚焦报道中国新经济发展和创新投资全产业链。通过全媒体资讯平台、品牌活动、研究服务、专家咨询、投资顾问等业务,为政府、企业、投资机构提供一站式专业服务。
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