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得到被指裁员不给补偿,张泉灵“已读不回”,作文课是否违规?

2021-08-14 18:06:19
三言Pro
关注
2021-08-14

近日,有多名网友爆料称,少年得到裁员,不仅不给员工补偿金,而且还强制员工休年假。

出品|三言财经

作者|DorAemon

提到在线教育,大家都知道新东方、学而思、高途、作业帮等这些公司属性强的品牌,前央视主持人、后转型投资人的张泉灵担任董事长的“少年得到”,似乎在这次双减政策调整中一直处于“隐秘的角落”,不太被业界关注。不过,“张泉灵的语文课”你一定不陌生。

近日,有多名网友爆料称,少年得到裁员,不仅不给员工补偿金,而且还强制员工休年假。

图片


还有网友表示,少年得到HR竟然公然无视合同和劳动法规,不给予裁员补偿。

图片


图片


网友爆料主要集中在少年得到裁员不给赔偿方面;

图片


今日,三言财经注意到,一认证为少年得到运营中心的某员工再次爆料少年得到裁员。根据该网友提供的截图显示,少年得到裁掉的员工中,处于试用期的员工不给予补偿。

少年得到大裁员:涉及运营、产研、销售和讲师

试用期不给补偿,张泉灵“已读不回”

三言财经联系到几位少年得到被裁员工,对方表示,这一次裁员涉及到运营、产研、销售和一部分讲师;裁员总人数尚不清楚,但是也并不少。公司运营中心在裁员前有三百多人,自己听说之后只会留下三十几个人;而且销售主管也都属于被裁员之列。

而被裁员工中,既有早已转正做的比较久的,也有刚入职没多久还处于试用期的。

这名员工告诉三言财经,自己遇到的问题就是“试用期不给予补偿”。自己先后被各个部门领导约谈了多次:第一次是部门领导先告知要被裁员;第二次则是HR部门告知最后离职日期,并且咨询是否同意不赔偿,还要求提供交接工作的最后日期;第三次约谈又被告知可以工作到本月20日,然后签自愿离职协议,或者签署“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无补偿离开。

此外,约谈过程中,少年得到HR还专门请了一名律师与员工商谈离职问题。

图片

图片


8月12日,有数名员工在工作群中质问少年得到CEO曾捷为何试用期被裁不给赔偿。但随后就被群管理员踢出群,并且将群设置成全员禁言。

图片


8月5日,曾有员工私聊少年得到董事长张泉灵称,公司HR竟扬言如果员工要赔偿,直接周五离职,“有能耐你去仲裁,反正仲裁时间很久”。

但是张泉灵对这条信息“已读不回”,至今没有作出回应。

除了上面这位员工,三言财经也采访到另一位已经同意签协议离职的少年得到员工。

这名员工在被裁之前,任职于少年得到运营部门,并且也处于试用期。他告诉三言财经,少年得到这次裁员最开始的说法是试用期没有赔偿,只有已转正的员工有赔偿。

但从8月11日起,新的裁员方案中,给予了试用期被裁员工大概半个月工资补偿,同时本月社保正常缴纳。

不过,这名员工表示这个方案是运营部门的,对于其他部门具体是否有变化并不清楚。据他所知,目前有员工同意不拿补偿离职;也有员工认为补偿不够,坚持要走法律程序的。而自己之所以同意签协议离职,是认为自己处于试用期,即使打赢仲裁补偿也就一个月工资。

张泉灵内部信:少年得到最艰难的时刻已来

被裁员工告知三言财经,实际上在本次裁员开始前,张泉灵已经做了“预告”。

8月2日,少年得到董事长张泉灵、CEO曾捷发布一封致全体成员内部信。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封信称,由于受到“双减政策”带来的大环境改变,少年得到面临较大困难,不得不做出改变。包括暂停一些福利政策、暂停一批晋升人员调薪,还包括暂时收缩个别业务的发展;同时,信中也提到部分员工将因业务调整离开。

针对员工爆料裁员问题,少年得到方面尚未回应。

三年融资超3亿

图片


据天眼查,少年得到于2017年8月完成天使轮融资,直至2020年10月完成近2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短短3年融资总额超过3亿元。

图片


多家媒体也曾纷纷报道过少年得到完成近2亿B轮融资事件,少年得到已成为在线教育赛道中重要的玩家之一。

图片


少年得到是罗振宇力推的“专为青少年提供定制化学习服务”的在线教育平台,从其官网展示的公司里程碑时间表中也可以看出,2018年App正式上线,到2020年10月累计下载量突破2000万,足见这个项目的成功。

但走到如今,“双减”风波下在线教育玩家都不得不优先自保,少年得到变革转型也迫在眉睫。

不过,笔者在调查了解少年得到此次裁员事件过程中,注意到少年得到疑似还存在很多问题。

少年得到定位是什么?有没有教育资质?是不是在贩卖焦虑?

第一个问题:少年得到到底是不是K12在线教育机构?

今年3月,北京市教委下发通知,要求根据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要求,对从事学科知识培训的人员的资格进行排查,具体要求为全面核查教师资质、按要求公示信息、逐一审核课程。

此次整改后,各大K12在线教育机构均在官网增加备案内容承诺公示,将平台拥有的备案教师、授课教师等信息明示。

图片


以某在线教育平台为例,用户可以明确看到平台内各个老师的教师资格证信息。

图片


但是,少年得到官网中的师资介绍页面,所有讲师均没有明确标识其拥有教师资格证,只是单纯的宣传每位讲师的光鲜履历。

这似乎意味着少年得到根本不是K12在线教育机构,如果当真如此,“双减”政策又如何影响其要开始裁员呢?

三言财经联系少年得到在线客服,咨询有关产品定位问题。客服表示,课程会着重培养语文有关的综合素养,包括辩论、写演讲稿、做小报以及口头表达能力等,并且强调这些并不是学校的课本内容。

图片


同时,在最近的宣传文章中,少年得到董事长张泉灵也一直在宣传“素质教育”。

那么,这看上去“实锤”了少年得到和传统K12教育是有区别的说法。

然而,在有关少年得到的各种宣传中,却有意无意的暗示其与K12教育有密切关联。

图片


少年得到官网宣传中,在介绍公司荣誉的页面,全部是少年得到董事长张泉灵在各大公立学校参与教研以及为重点学校进行教师培训的照片。

图片


而且网站宣传内容也包括像“梳理各学科知识点和考纲重点”这类描述。

在2018年的有关少年得到的一篇分析报道中,也明确写明“少年得到切入K12市场”的说法。文中还有着这样一段话:

“据少年得到介绍,其中“超越课堂”栏目的“每一门课都是重点中学的特级教师先梳理从小学到高中所有的考纲知识点,然后再请这些知识高手从考纲知识点延展开帮用户做更高级的知识拓展服务”。”

当时报道中还提到,少年得到宣传重点就是“天下名师,服务一个孩子”;还有少年得到正计划把全世界顶级大学的学习方法引进等。

图片


同样是2018年,少年得到官微发布的一则地理课程宣传广告,明确标明了这个课程是为了帮助孩子中考考的更好。

图片


还有报道显示,少年得到的热门产品“泉灵的语文课”已经完成了从幼升小到五年级的研发,这同样说明其平台是对标学校教学。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少年得到App中,与传统K12教育相关的课程内容比比皆是,首次登陆App还会要求用户选择孩子所处年年纪等信息。

做素质教育同时绑定K12教育,或者说两者会不可避免的产生交集这本身没问题,但是这就意味着如果涉及传统K12教育,理应有相应的教学资质。

第二个问题:少年得到平台老师是否有教师资格证

无论是少年得到官网还是App,即使平台也有很多各行各业的大佬作为讲师,但张泉灵却是主要宣传IP。

图片

图片


少年得到很多课程,都是以张泉灵作为宣传点推销。张泉灵的个人照片出现在各式各样的地方,并且强调“北大毕业,前央视记者、主持人”等职位。

然而,所有有关张泉灵的宣传中,没有一项和教师资格证有关,虽然官网上她的名字后备注了“泉灵老师”。

三言财经就“张泉灵是否持有教师资格证”咨询少年得到客服,对方并没有正面回答,只是强调少年得到的老师均是正规老师。

除了张泉灵外,少年得到官网师资介绍中,数十位讲师拥有各大名校、亮眼工作履历,但都没有提及是否具备教师资格。

图片


只有一位讲师介绍中,有“从教20余年,语文标杆老师”这种说法。

宣传上称“不是传统K12教育机构”,但做的业务却多多少少与K12沾边,很难否认少年得到这是在打“擦边球”。

此前少年得到重点宣传的“泉灵的语文课”就是典型的例子,这里似乎少年得到有意在玩“文字游戏”。

“语文”本身就是K12教育中的重点课程之一,只要享受9年义务教育必然会接触的一门课程。

但是,少年得到客服却强调平台只是提供写作、阅读、口头表达等素质教育能力培养。

诚然,写作、阅读这些的确属于语文课门类下的细分内容,但是少年得到却在宣传上并不明确区分所教授的“语文课”到底是素质教育还是传统“语文”学科。

图片


三言财经注意到,目前少年得到App中无法搜索到“泉灵的语文课”相关课程,官网中的相关宣传也仅仅是一张海报图。

图片


但仍然能在网上找到曾经这门课的相关信息,据了解,《泉灵的语文课》共分5个年级,每年级分为上下两期,即春季班和秋季班;每学期课程售价2599元,一个年级课程价格就要5000多元钱。

不过,根据此前媒体介绍的《泉灵的语文课》内容,这门课和学校里的传统语文课有较大区别。

比如《泉灵的语文课》幼小衔接阶段,并不教孩子拼音、识字、练字等内容;而是一开始就主要以培养孩子阅读和写作能力为主。比如一年级的春季班就要求学生写短文、看图说话、学古诗文等。

图片


《泉灵的语文课》搜不到后,少年得到又开始直播带货《泉灵的作文课》,宣传“写作能成为孩子的终身优势”。

严格来说,这些内容属于学校内语文课的补充没有问题;但是在宣传上,少年得到一直在“蹭K12传统教育的热度”。

这或许已经违反了“双减”政策要求。

“双减”政策第14条明确规定,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从事学科类培训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教师资格,并且在网站显著位置公布。

对于少年得到来说,如果自己不是学科类培训机构,压根就没资格涉及教“语文”,但事实上平台却存在大量与学科类培训有关内容,已经违规;如果是学科类培训机构,却又不公示平台教师的教师资格证,也是违规。

更何况,从幼小衔接阶段就教孩子超出其应有范围的内容,亦可能属于“超范围、超标超前”培训。

所以,少年得到急于转型自保。

第三个问题:少年得到是不是在贩卖焦虑?

伴随着罗振宇成名的一个形容词,是“贩卖焦虑”。

几年前,“贩卖焦虑”被称作是罗振宇的财富密码,但那时至少他兜售的对象是那些奋斗中的年轻人,如今却有点觊觎家长群体的意思。

图片


早在2018年时,就已经有媒体报道罗振宇开始向家长“贩卖焦虑”了。

图片


在少年得到App中显著位置,有一个名为“泉灵的阅读表达”体验课宣传入口,里面是介绍如何提高孩子阅读表达能力的课程宣传。

课程宣传称,该课适合6-10岁,并且强调针对“阅读难、排斥写、表达弱和习惯差”的孩子制定的优质课程;而且上课后还能提高孩子情商、思辨力、创造力和学习力等能力。

如果仔细品一品这个宣传点,其实不难看出这是给孩子家长创造“焦虑点”。

有句人尽皆知的顺口溜:“七岁八岁狗都嫌”。这句话虽然有夸张成分,但是却形象的描述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爱玩、调皮本是天性。那么,6-10岁的孩子存在“阅读难、表达弱”等这类现象,一定是“异常”的吗?或者说是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完全解决不了的问题吗?

所以如果孩子调皮,学习不认真,而家长又因为工作忙等原因忽视孩子天性,往往就容易被这类教育平台灌输“焦虑”情绪,认为只有报课才是唯一解决办法。

图片


前面提到的《泉灵的作文课》宣传文案中还写着“6-7岁,抓住机遇,让孩子赢在起跑线。”

图片


“泉灵学前阅读课”介绍显示,“4-7岁孩子的家长注意了,学前阅读用错方法会误了孩子一生”。

这种“激励人心”的焦虑鸡汤,耳熟不耳熟?

当然,培养孩子阅读表达和写作能力是很重要,亦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教育平台作为提升手段。从这个角度,少年得到这种“焦虑”方式还情有可原。

图片


但是,三言财经发现,最近少年得到在推荐一款“少年经济学”课程,由经济学者、原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美国西北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研究员以及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博士薛兆丰主讲。

这门课的质量和主讲老师水平自然无可挑剔,但是对于十几岁小孩来说,真的需要这么早学经济学吗?

图片


课程介绍描述中写道,欧美地区经济学早已走进中小学课堂,是培养理性思维和独立人格不可或缺的学科;国内只有大学才有。

此外,课程还宣传孩子学了后可以更懂事理,少走弯路;客观理性,不掉入情绪陷阱;理解他人,善于协作;求取共赢,更好地融入集体、社会。

看到这,笔者都开始焦虑无比,作为非经济学专业出身,感觉白读了数十年书。

三言财经特地将少年得到这门课程的介绍以及试听部分发给了几位孩子家长,最终得到的反馈是:经济学理念有意义,但孩子根本理解不了。

一位家长反映称,刚看到宣传文案时,确实有那么一瞬间觉得自己孩子应该去学一下。但是试听了两节课后这种想法消失殆尽。

他表示,不反对孩子多学一些东西,但是应该契合孩子年龄和认知。“超前学习没有任何意义,孩子自己没有成长到那个地步,学再多东西都没用。这本质上是卖给家长的,而根本不是站在孩子角度考虑”。

另一位家长试听完一节课后告诉三言财经称,课程其实不错,但是就和那种鸡汤一模一样。“你听了觉得学到了很多东西,但仔细一想又没有学到”。

这位家长介绍称,以用经济学“边际收益”原理督促孩子“不要只死磕一门课,要全面发展”的这节课为例,纯粹就是“用专业词汇堆砌出的一堆废话”。“我和孩子以及学校老师都知道孩子学习不能只顾及一门课,怎么要学了经济学才懂?”

还有家长指出,这门经济课还提到用“抵押”的方式取信于人。简而言之,就是人际关系中,要想获得对方信任,需要付出一定代价,包括交换物质、秘密等。这个概念对于成年人好理解,知道分寸;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家长担心孩子误解“抵押”的意义,价值观出现问题,导致人际关系中出现“拜金”行为。

很多家长都认为少年得到实际上是在给家长“制造焦虑点”,孩子的切实需求反而并不重要。

教育应回归本源

三言财经曾经统计过数十位前央视主持人离职央视后的经历,他们有的继续在行业内发展;有的自己创业;还有的则彻底跨界。(详见:央视出走创业者现状:马东罗振宇成互联网大咖,张泉灵郎永淳彻底跨界)

其中,罗振宇和张泉灵便是跨界的央视前主持人中的佼佼者之一。罗振宇离开央视后打造《逻辑思维》,之后又进军知识付费领域推出得到App;张泉灵则转型投资人,又在罗振宇大力支持下,成为少年得到董事长。

还有谁?樊登。你会发现知识付费界的前几大知名玩家都是出身央视。

目前,少年得到正处于转型存活的关键阶段,但无论未来怎么发展,“打擦边球”、“贩卖焦虑”这类营销方式是否还值得继续追捧,值得思考。K12市场远比成年教育市场特殊,它承载的是每一位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但这种“期望”不能成为资本眼中的韭菜。

对于家长来说,重视孩子天性,给孩子足够空间自由成长,远比各种“班”靠谱;对于学校来说,能在学校教会的,绝不带出学校,让教育回归本源。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

三言Pro
345文章
·
0评论
·
0粉丝
提供新科技、新消费、新未来的前沿资讯,一手消息及深度分析,严肃又活泼。
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