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比区块链李军:区块链的真实应用场景到底怎样?
一个区块链应用需求是否是在真实的,很容易判断,就是看区块链的应用是否解决了实际问题——能否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而不是为了应用区块链而应用区块链。
在野马财经与侠客岛联合主办的“超越信任——区块链与科技金融生态革命”主题沙龙上,布比区块链联合创始人、COO李军做了题为《区块链要点辨析与应用探索》的演讲。以下为演讲内容:

人人都在谈论区块链。然而,对于这个概念的认知,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混乱。为探究区块链的真实应用场景,首先有这几个问题要搞清楚。
1.公有链和许可链有何不同?
人们通常将区块链分为公有链和私有链,但其实,用公有链和许可链的概念来区分更合适。
公共链所有人都可加入,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其本身也有一定的激励机制。这个激励机制建立在区块链的共识算法之上,采用比特币等做为记账单位。为了让激励更有效,通常又采取锚定法币等方式令记账单位有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就积累起了一定的公信力,在公有链上可以做存证、支付等业务。
许可链包括一般所说的私有链和联盟链。
用“专有链”来表述指称“私有链”更为恰当。专有链通常在一个大公司或大集团内部使用。在多对多的汇报体系及对账体系之中,管理成本很高,采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了信息共享和更有效的监督,就能大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联盟链往往是几家企业联合构造的一个区块链,这些企业原本就有关联,或者是上下游甲乙方关系,或者是横向互联合作关系,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而采用了区块链技术。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联盟链和专有链的本质上是一样的,都需要参与者在技术上得到许可才能加入,其中各方也是受限的,因此叫许可链。因为在原本的经济活动中就有关联,所以不再需要区块链上的激励机制,在实际应用中也不一定产生代币。
2.信息公开的区块链之上如何保护隐私?
区块链的应用中,信息是透明的、共享的,那么隐私保护问题如何解决?如何处理监督制衡与隐私保护之间的关系?
其实,区块链上信息的共享是有选择的共享,透明也是有限度的透明。并不是所有的数据都会写入区块链,只有那些需要监督和共享的数据才需写入。另外,对于已经写入区块链的数据,也并非全部透明,那些不透明的数据可能是需要得到授权才能看到。这些是通过加密手段可以实现的。
3.如何在数据高速增长的同时保证处理效率?
随着数据的增长,数据库越来越大,不但增加存储负担,随时处理效果也会受到影响,如何处理效率与数据增长之间的矛盾,是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
而且由于区块链中有多方参与,所以有人可能会认为其处理数据的效率一定比中心化的网络要低。
其实这要视实际需求而定,在大多数情况下,区块链是可以满足效率需求的。
影响处理效率的两大环节,一是验证机制,即验证每一个打包块的真实性;二是共识算法。此二环节耗时最多。
对于许可链来说,可以采取多种办法提高效率。例如在验证机制中不用POW算法,而用验证池的算法。哪些数据写入区块链、哪些数据是透明的、哪些是被监督的,都可以与实际情况结合来定。
4.区块链的真实应用需求
在当下的各种讨论中,人们畅想了各种各样的区块链应用需求。但其中很多并不是真实的需求。
一个区块链应用需求是否是在真实的,很容易判断,就是看区块链的应用是否解决了实际问题——能否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而不是为了应用区块链而应用区块链。
根据客户方面的反馈,在区块链的实际应用中,最看重的就是安全可控——共识算法、分级授权、联合签名只有在可控的前提下才能应用。再进一步的要求是能够高性能处理,包括对交易的处理效率以及对存储结构的读取效率。第三是私钥与隐私管理。既要透明监督,又要有隐私保护,这当然是必须的。第四是内置的简单合约。之所以是简单合约而非智能合约,也是出于可控性方面的考虑,智能化提高,可控性势必下降。最后,可扩展性,即支持多种类型的交易与存证、支持海量数据与大规模用户,为了更好的用户体验,也一定要有快捷开发与可视化工具,这对于区块链应用的普及是很关键的。
布比区块链的探索
布比搭建了区块链基础平台以及一个灵活可扩展的应用业务支撑层。

布比区块链平台
布比一直致力于把各种各样的资产搬到区块链上:

布比区块链 + 数字资产构想图
一旦发行方发行完资产,他们和买卖双方之间的关联就很弱,买方和卖方只要通过区块链这条总线,就可以端到端地实现资产的转移和清算。这是区块链作为IT基础设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重要功能。
至于区块链的实际应用,以仓单质押融资为例:

仓单质押融资过程中有这样几个角色:厂商、仓库、参检单位、交易平台、金融机构、物流等。仓库或某个交易方会和金融机构产生一定的金融业务,这时候就需要区块链把所有的数据记录下来,记录的就是统一凭证以及履约全过程。金融机构依据区块链里的数据,可以做风险评估,为交易方提供贷款。
其中有一点要注意,在最开始的初始映射中,一定要保证数据的真实性,这种信任会在其后的过程中会被传递下去,于是能够极大降低人工成本。
免责声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授权野马财经发表,不代表野马财经立场。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