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迪国际被分拆独立上市,上市前夜豪派7.7亿元分红

2025-11-28 16:51:18
趣解商业
关注
2025-11-28

蔓迪国际被分拆独立上市,上市前夜豪派7.7亿元分红

作者 | 郝文

编辑 | 趣解商业资讯组

近日,三生制药公告,拟将其附属公司蔓迪国际分拆至港交所主板独立上市,港交所已确认可进行该分拆事宜。分拆完成后,三生制药将不会保留蔓迪国际的任何权益。

同日,蔓迪国际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独家保荐人为华泰国际。若此次上市成功,蔓迪国际将成为国内头发健康领域首家上市公司,摘得“防脱第一股”桂冠。

图片来源:招股书截图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IPO前,蔓迪国际进行了7.7亿元的分红。

截至招股书披露日,蔓迪国际由三生制药、英泰管理有限公司、Mandi Group Limited、GL Wecan Investment IV L.P.及阿里健康(香港)科技有限公司分别拥有约87.16%、3.38%、2.80%、4.00%、2.65%的权益。

英泰管理有限公司由Honor Success Holdings Limited全资拥有,而Honor Success Holdings Limited由娄竞通过信托安排控制。

IPO前,三生制药单一最大股东娄竞、邢丽莉夫妇,为蔓迪国际实控人。

娄竞为蔓迪国际董事会主席,拥有逾30年生物制药研发与领导经验。自2006年起,长期担任三生制药董事。

通过信托控制英泰管理,再叠加母公司三生制药87.16%的持股,娄竞夫妇成为此次7.7亿元分红的最大受益者。

此前,2022年和2023年,公司已向股东宣派股息分别为2.5亿元、4亿元。今年的《胡润百富榜》,娄竞家族以150亿元财富上榜,排名443位。

据三生制药发布的公告,分拆完成后,蔓迪国际将彻底脱离母公司。有观点认为,这意味着娄竞夫妇通过“分红+股权剥离”的组合拳,既锁定了短期收益,又规避了后续可能的经营风险。

而在企业面临多重经营压力时,实控人优先选择分红而非补充资金,传递出其对蔓迪国际长期发展的信心缺失。

官网介绍,蔓迪国际成立于1959年,是一家有着悠久历史底蕴的医药企业。公司以毛发和皮肤为主要聚焦领域,为中国脱发需求用户提供专业解决方案,拥有酊剂、软膏剂、乳膏剂、喷雾剂等丰富剂型产品。旗下毛发线产品——葛迪·米诺地尔酊,已成为国内OTC脱发类领导品牌。

据灼识咨询,蔓迪系列米诺地尔类脱发治疗产品自2014年起连续十年在中国脱发药物市场及米诺地尔类药物市场排名第一,按零售额计算,2024年,蔓迪系列米诺地尔类产品在国内脱发药物市场及米诺地尔类药物市场分别占有57%和71%的市场份额。

图片来源:招股书截图

据招股书,公司近年营收与净利润均呈现增长态势。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9.8亿元、12.3亿元及14.5亿元,三年复合年增长率达21.7%;净利润方面,2022-2024年分别为2亿元、3.4亿元及3.9亿元,三年复合年增长率达39.1%。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进一步增长至7.43亿元,同比增幅20.2%,净利润达1.7亿元,同比增长64%。

不过,米诺地尔类脱发治疗产品给蔓迪国际带来高收入的同时,也导致公司存在营收高度依赖单一产品的风险。

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蔓迪产品系列为公司贡献了90%以上的收入。其中,蔓迪5%米诺地尔酊剂销售收入分别占蔓迪产品系列营收的91.3%、91.6%、68.8%,是公司高度依赖的主力产品。

相比之下,蔓迪的莱兹产品近年来对公司总营收贡献较少。今年上半年,该产品销售收入约0.25亿元,较去年同期下滑,收入占比也降至3.4%。

图片来源:招股书截图

而单一产品依赖已直接影响盈利水平的稳定性——近年来公司毛利率与净利率呈现明显波动下滑趋势。公司毛利率从2024年的82.7%回落至2025年上半年的81.1%;净利率波动更为显著,从2024年的26.8%下滑至2025年上半年的23.4%,反映出市场竞争加剧与成本压力上升对盈利空间的持续侵蚀。

目前,脱发治疗领域的市场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达霏欣、康恩贝等企业正加速产品迭代与全渠道布局,通过优化配方、精准定价、强化场景化营销等方式持续分流市场份额。目前,公司尚未形成足以与米诺地尔类产品体量相当的第二增长引擎,一旦脱发治疗领域市场格局发生变化,将直接导致整体营收与盈利双双承压。

此外,研发投入不足与销售费用高企的反差,也引发市场对其长期竞争力的担忧。招股书显示,2022年公司销售费用达4.76亿元,占当年营收的48.5%;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进一步增至3.75亿元,占比超过50%。高额销售投入主要用于线上渠道推广、线下学术营销等领域,虽短期内推动了产品销量,但也显著挤压了利润空间。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偏低。2025年上半年,蔓迪国际研发开支仅1949.6万元,占收入比重仅2.62%;截至2025年6月30日,研发团队仅46人,且核心研发人员多聚焦于产品配方优化、临床数据收集等应用层面,在药物分子设计、新技术研发等核心领域的布局相对薄弱。对于一家主打医药产品的企业而言,研发投入不足可能导致其在技术迭代中逐渐掉队。

图片来源:招股书截图

有业内人士表示,长期来看,公司能否实现可持续增长,仍取决于三大核心问题的解决:一是如何平衡销售与研发投入,在维持短期业绩的同时,构建长期技术壁垒;二是如何加快新品迭代速度,摆脱对米诺地尔系列产品的过度依赖,形成多增长引擎;三是如何应对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在传统药企、新兴品牌与国际巨头的夹击下,保持市场份额稳定。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

趣解商业
854文章
·
0评论
·
0粉丝
关注新科技、新消费,聚焦新模式、新商业
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