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宁德时代延长付款期,近一年股价大涨160%的天赐材料赴港募资扩产
对于天赐材料而言,在业绩持续低迷、行业产能持续过剩的背景下,公司计划赴港募资在海外建设产能寄希望于海外高毛利率能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但鉴于全球大部分锂电池产能在中国,后续公司扩产的电解液产能能否顺利找到客户还存在较大疑问。
编辑 |冯羽 作者|段楠楠 来源|创业最前线 审核|颂文
10月10日,国内电解液龙头企业天赐材料公告称,公司发行的3410.50万张可转债,第三季度因3609张可转债进行转股,公司可转债数量有所减少,总股本有所增加。
得益于近两月股价大涨,天赐材料34亿元可转债到期赎回压力骤降,这对于资金本就趋紧的天赐材料而言无疑是较大利好。
在股价大涨的背景下,天赐材料还计划赴港募资,扩充海外电解液产能。但目前电解液产能依旧过剩,且固态电池商业化已经提上日程,未来电解液有很大可能被替代。
在此情形下,天赐材料为何仍要赴港募资扩张电解液产能?在股价大涨过后,天赐材料在中国香港又能否受到投资者青睐?
1
两年利润下滑超90%,产能过剩难阻公司扩产
招股书显示,天赐材料成立于2000年,成立之初公司主要从事日化产品生产、研发。2005年天赐材料开始锂电池材料研发。
2011年,经过多年研发的天赐材料迎来六氟磷酸锂规模化生产,打破日韩垄断。2014年,经过多年发展的天赐材料在深交所完成上市。
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天赐材料不断发展壮大,此后通过收购成功打入宁德时代产业链,并在2016年成为全球出货量第一的电解液企业,直到2024年公司已经连续九年成为全球电解液出货量第一的企业。
灼识咨询披露的数据显示,2024年按出货量计算天赐材料电解液全球市场份额为35.7%。天赐材料官方微信披露的数据显示,2024年公司电解液销量超50万吨,同比增长约26%。
除电解液外,天赐材料还在生产和销售正极材料磷酸铁锂。2024年,公司磷酸铁锂出货量为9.5万余吨,较2023年增加109%。
但由于电解液及磷酸铁锂整体产能过剩,电解液及磷酸铁锂产品价格大跌。
2024年,天赐材料包含电解液及磷酸铁锂的电池材料平均售价为1.381万元/吨,较2023年的2.304万元/吨下滑超40%,较2022年的4.833万元/吨下滑超71%以上。
在产品售价大幅下跌影响下,即便电解液及磷酸铁锂出货量大幅上升,天赐材料业绩表现也不理想。
2022年至2024年,天赐材料营业收入分别为223.17亿元、154.05亿元、125.18亿元,同期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7.14亿元、18.91亿元、4.84亿元,两年时间里公司归母净利润下滑超90%。
即便行业产能过剩严重,此次IPO天赐材料仍计划扩产海外电解液产能。招股书显示,天赐材料计划将募集资金的60%用于摩洛哥年产15万吨电解液及核心材料产能建设。
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电解液规划产能超600万吨,但实际产量仅为165万吨,行业开工率不足30%。
2024年,天赐材料电解液设计产能为98.39万吨,但实际产量仅为58.08万吨,电解液产能利用率仅为59%,实际销量仅为50万吨出头,产销率则在50%左右。
2025年上半年,随着大客户宁德时代旗下锂电池销量上升,天赐材料电解液产能利用率才上升至73%。
即便产能利用率有所恢复,但天赐材料海外扩充产能,未来能否顺利销售还是未知之数。海外毛利率扩产的电解液毛利率相对较高,但仍受全球电解液产能过剩影响。
且电解液是锂电池的核心材料,而锂电池70%以上的产能在中国。天赐材料在海外建设电解液能否成功销售,还存在较大疑问。
对此,「创业最前线」试图向天赐材料了解,目前全球电解液产能开工率仍在低位,贵公司仍要募资扩产15万吨电解液产能,是否会引起行业进一步产能过剩?
鉴于全球锂电池产能主要在中国,公司在国外建设电解液产能,是否能开拓新客户?现在是否有意向客户?截至发稿,未获得天赐材料回应。
2
一年股价涨超160%,可转债到期强赎压力减小
由于近几年疯狂对外扩产,天赐材料有息负债也在持续上升。2020年,公司各类有息负债仅10亿元左右。
2020年,在“双碳”政策刺激下,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爆发,在此带动下锂电池装车量快速上升。作为锂电池核心材料,电解液销量快速提升。
为了抢占市场,2021年天赐材料连续抛出扩产计划。仅2021年,天赐材料便抛出5个项目扩产计划,累计投资金额超55亿元。2022年至2024年,天赐材料仍在通过对外投资来扩大旗下产品产能。
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投资性现金流分别流出17.58亿元、51.07亿元、38.93亿元、10.11亿元、8.29亿元。
为了筹集对外扩张资金,一方面天赐材料将日常经营所得资金用于对外扩产,另一方面也在加大对外筹资力度。
Wind数据显示,近五年公司累计募集资金高达76.04亿元,其中定增募资16.65亿元、发行可转债融资34.10亿元、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25.28亿元。
除定向增发不用支付利息外,可转债融资及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均需支付利息。截至2025年6月30日,天赐材料各类有息负债超70亿元。为此,公司也付出了较大代价,2025年上半年天赐材料利息支出便达1.09亿元。
作为对比,截至2025年6月30日,天赐材料在手货币资金为13.24亿元,加上公司还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及其他权益投资工资合计9.15亿元,公司类现金资金合计为22.39亿元,远不够偿还各类有息负债。
值得庆幸的是,由于近一年股价及可转债价格连续上涨,公司到期需赎回可转债压力正在减小。
2022年9月,天赐材料发行3410.50万张可转债,募集了34.1亿元资金,该可转债发行期限为5年,到期日为2027年9月22日,初始转股价48.82元,到期赎回价格109元。后续,由于股价下跌,公司转股价格下调至28.6元。
此前由于公司股价和可转债价格一路下跌,可转债价格最低跌至95元/张左右,股价最低跌至12.79元/股,让投资者更倾向于持有到期,而非转股。
近期,在固态电池及“反内卷”加持下,天赐材料股价及可转债价格开始上涨。截至11月4日,公司股价报收39.56元/股,较2024年8月份涨超160%,可转债价格涨至143元/张。
由于巨大获利空间,投资者转股意愿上升,公司到期强制赎回压力减小。这也意味着,公司到期超34亿元的债务,大部分可通过债转股的方式消除,对于天赐材料而言,无疑是较大的利好。
3
遭宁德时代延长付款期,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大幅上升
天赐材料的发展壮大与宁德时代密不可分。
招股书显示,天赐材料与宁德时代正式合作始于2017年。随着宁德时代的壮大,其对天赐材料的采购金额不断上升。2022年,宁德时代对天赐材料采购金额高达121.67亿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比例达54.5%。
此后,由于电解液价格下跌,宁德时代采购金额也在减少。2024年,宁德时代采购金额为50.02亿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比例为40%。
通过深度绑定宁德时代,天赐材料充分享受到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成长红利。但因为过度依赖宁德时代,在账款回收上天赐材料吃尽苦头。
截至2025年6月30日,天赐材料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余额高达51.03亿元,较2024年6月30日增长超20%。
半年报显示,公司前五大客户应收账款余额为12.87亿元,占公司应收账款比例约为24%左右。
而在前五大客户中,宁德时代的账款回收周期最长。数据显示,宁德时代信贷期为120天内,前五大客户中,只有宁德时代和第四大客户信贷期为120天,其他三大客户信贷期则为90天内(编者按:据业内人士推测,天赐材料客户集团A为宁德时代)。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天赐材料对宁德时代的信贷期为60天内,这意味着宁德时代正在拉长对天赐材料的付款周期。
在宁德时代拉长付款周期影响下,天赐材料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大幅上升。2022年,公司贸易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平均周转天数为99.9天,2025年上半年增长至147.1天。
所谓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是指企业从取得应收账款权利到收回款项、转换为现金所需的时间。一般而言,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越短说明企业资金回笼速度快,资金使用效率高,能更快将应收账款转化为现金,支持企业运营。
强势的大型企业一般而言,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较短,如宁德时代,2025年前三季度其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仅为62.29天。
而为了保证中小企业账款回收,此前国务院发布条例,自6月1日起,大型企业从中小企业采购货物、工程、服务,应自交付之日起60日内支付款项。
对此,「创业最前线」试图向天赐材料了解,今年国务院发布企业支付账款新条例,但2025年上半年公司第一大客户宁德时代信贷期仍在120天左右。条例公布后,公司信贷期有无减短,相关企业是否遵守国务院办法的条例?截至发稿,未获得天赐材料回应。
对于天赐材料而言,在业绩持续低迷、行业产能持续过剩的背景下,公司计划赴港募资在海外建设产能,寄希望于海外高毛利率能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但鉴于全球大部分锂电池产能在中国,后续公司扩产的电解液产能能否顺利找到客户还存在较大疑问。在股价持续上涨后,天赐材料能否顺利登陆港交所,「创业最前线」将持续保持关注。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

创业最前线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2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