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超算 Deep X 系列:以 “高性能 + 高性价比” 破局,让 AI 算力成为企业增长新引擎

2025-10-22 18:57:07
2025-10-22

东方超算 Deep X 系列:以 “高性能 + 高性价比” 破局,让 AI 算力成为企业增长新引擎

 【北京,2025 年 10 月】在 AI 技术加速渗透各行业的当下,“算力” 已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生产力。此前,国际巨头长期垄断高端 AI 算力市场,设备高价、部署复杂、场景受限等问题,让众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望而却步。如今,东方超算(AI-POWER)推出的 Deep X G20 系列 AI 算力设备,凭借 “性能超国际竞品 82%、价格亲民、便携易用” 的核心优势,打破行业僵局,为企业提供了能快速落地、快速创收的算力解决方案,成为推动 AI 商业化落地的关键力量。

性能够强:跑赢国际大牌,多行业效率直接翻倍

对企业而言,算力的价值最终要体现在 “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能不能提效增收” 上。Deep X G20 系列的旗舰型号 G20 Pro Max,在国际权威的 MLPerf v3.1 测试中,综合 AI 性能比 NVIDIA DGX Spark 高出 82%,1824 TOPS 的 AI 推理算力,能轻松应对大模型、图像生成、实时检测等核心业务需求。

具体到实际应用中,这款设备的表现更让企业眼前一亮:运行 LLaMA 14B 大语言模型时,每秒能处理 338 个 token,比竞品快 82%,智能客服、报告生成等业务响应速度大幅提升;生成 Stable Diffusion XL 图像时,每分钟能出 30 张图,效率提高 67%,设计、营销团队不用再等 “隔夜图”;做 YOLOv8 实时目标检测时,每秒能处理 60 帧以上画面,性能提升 95%,工厂质检、智能监控等场景的实时性需求完全满足;就连对算力要求极高的 BERT 模型训练,也能加速 78%,算法迭代周期直接缩短近一半。

“以前用传统设备做量化策略回测,要等 6 小时才能出结果,现在用 Deep X,45 分钟就够了,信号延迟还从 30ms 降到 5ms 以下。” 某 10 亿规模量化基金的 CTO 透露,正是这波性能提升,让公司的 Alpha 收益多了 2-5 个百分点,在高频交易中稳稳抓住了更多市场机会。

用着够方便:巴掌大机身随身带,告别机房束缚

传统的企业级 AI 设备,动辄几百公斤重,还得配专业机房、装复杂的散热系统,只能固定在一个地方用。但企业的需求往往在 “机房之外”—— 建筑师要去工地改方案,医生要去分院会诊,交易员要在办公室随时调策略,这些场景下,传统设备根本派不上用场。

Deep X G20 Pro Max 彻底解决了这个痛点:把 1824 TOPS 的算力,塞进了一个仅 2.7L 体积、1.68kg 重的 “小盒子” 里,单手就能提,放进背包就能带走,重量和一台轻薄笔记本差不多,却能发挥出传统 300kg 服务器的算力。

能做到这点,靠的是三大核心设计:一是 “三芯协同” 的神经态异构计算架构,让 CPU、GPU、NPU 配合更默契,300W 的功耗就能达到传统 500W 设备的性能,不用大功率电源;二是液态金属 + VC 均热板的散热设计,再加上镁铝合金机身,既轻又能快速散热,运行时噪音还不到 40 分贝,在办公室、会议室用完全不吵;三是内部硬件布局优化,24 核心的 CPU、24GB 显存的专业显卡、最高 192GB 的内存、4TB 的高速存储,都紧凑地集成在一起,数据传输不卡顿。

现在,上海某甲级设计院的建筑师,带着 Deep X 去工地,业主说 “会议室要扩大 10 平米”,当场就能在设备上改 BIM 模型,3 分钟渲染出日景、夜景效果图,项目沟通不用再跑往返;北京某三甲医院的医生,带着设备去基层义诊,512 层的肺部 CT 影像,6 分钟就能完成 AI 标注,漏诊率从 8% 降到 1% 以下,患者不用再等半天出报告。

成本够划算:4 万就能买,最快 2 个月回本

过去,国际品牌的高端 AI 工作站,动辄十几万、几十万,中小企业想试试 AI,光硬件投入就占了大半个预算,风险太高。而 Deep X G20 系列直接把价格拉到了 “企业可承受范围”:单台只要 4 万元左右,和国际竞品价格差不多,性能却强了 82%,彻底打破了 “性能高就必须贵” 的行业潜规则。

更关键的是,这台设备能帮企业快速赚钱、省钱。从东方超算公布的数据来看,不同行业的回本速度都很快:量化金融领域,3 年的投资回报率(ROI)能到 1900%,每年光省下来的云 GPU 费用就有 60-120 万;医疗影像领域,4 个月就能收回成本,还能提升诊断效率;影视后期行业,3.5 个月回本,8K 视频剪辑效率提升 7.5 倍,月产能从 3 条片子涨到 7 条;智能制造领域更夸张,2.5 个月就回本,一台设备能顶 20 个质检工人,人力成本直接降下来。

“以前想搞 AI 质检,一算要花上百万买设备,一直不敢动。现在 4 万买台 Deep X,两个月就赚回来了,就算试错也不怕。” 某传统制造企业的负责人说,正是这台设备,让公司终于迈出了 AI 转型的第一步,质检精度还比人工高了不少。

落地够快:8 分钟部署模型,不用请专业工程师

对很多企业来说,买了 AI 设备只是第一步,后续的模型部署更头疼 —— 要装系统、配环境、下模型、调参数,没专业的 AI 工程师根本搞不定。有企业试过,3 个工程师花 2 天部署一个 LLaMA 14B 模型,最后还因为版本冲突、显存不够失败了,时间和人力都白费了。

Deep X G20 系列早就想到了这点,设备里预装了一个 “AppMall.ai 模型商城”,里面有 1000 多个已经调好的 AI 模型,覆盖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等 50 多个领域,而且每个模型都针对 Deep X 的硬件做了优化,拿来就能用。

现在部署模型,根本不用麻烦工程师:打开模型商城(10 秒),搜索找到需要的模型(1 分钟),点击 “一键部署”(6-8 分钟),系统会自动从国内 CDN 下载模型、配置环境、优化参数,最后还会生成调用示例,就算是产品经理、设计师,也能自己操作。

对比传统部署方式,效率直接提升了 60 倍:以前要 8-23 小时,现在只要 8 分钟;以前成功率只有 40%,现在能到 98%;以前硬件利用率只有 50-60%,现在能到 85-92%,算力不浪费。某 AI 创业公司的 CTO 说:“现在部署模型比装手机 APP 还简单,我们终于不用把精力耗在调环境上,能专心做业务创新了。”

目前,Deep X G20 系列已经在量化金融、医疗影像、建筑设计、影视后期、智能制造等 10 个行业,服务了 500 多家企业。对企业来说,这款设备不只是一个 “算力工具”,更是一个 “增长引擎”—— 不用大投入,就能快速用上顶级 AI 算力,在业务中提效、增收、降本。而对整个行业来说,Deep X 的出现,也让 AI 算力从 “少数巨头的专属”,变成了 “更多企业能用上的标配”,推动中国 AI 商业化落地进入了 “快车道”。

来源/周口网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