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关闭14家门店,美特好怎么了?
美特好能否守住阵地?
作者:三晋财经汇
近日,山西本土规模最大的连锁超市品牌美特好,正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从多家门店闭店、商品缺货,到相关传言发酵、消费者恐慌抢购,这家扎根山西32年的企业,在其“而立之年”遭遇了一场信任危机。
01
缺货、闭店引发恐慌
美特好陷“舆论风波”
10月12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位于漪汾街的美特好门店“想买袋大米都没有”。随后,更多网友在跟帖中反映,兴华街店“方便面都没有”,体育路店“泡面、汤圆等基本产品都没有”,并猜测“感觉要撤店了”。
图片来源:小红书
除商品缺货外,包括幸福里、富力城的多家美特好门店也在国庆前陆续关闭。常规商品缺货叠加集中闭店,引发消费者不安,不少人猜测“美特好是否面临倒闭危机”。
图片来源:小红书
图片来源:小红书
随着消息持续发酵,更多针对美特好的讨论声音涌现。有观点认为美特好“商品定价偏高”,且“业绩依赖购物卡支撑”;还有网友爆料称“美特好不退股金强制关门”。
图片来源:小红书
多重传言进一步引发消费者的恐慌 ——近两日,大量消费者因担忧“闭店”传闻成真,涌入美特好各门店抢购商品,试图减少潜在损失。
面对混乱局面,也有理性声音指出“美特好正处于转型阶段,购物卡仍可在其新业态“开心大集”使用。”
有网友好奇 “美特好闭店后会不会有其他品牌入驻”,有人回复 “若美特好倒闭,我们失去的是这个本土老品牌,并不会迎来其他的替代选择”。
02
32年本土零售龙头
百强商超中的山西代表
资料显示,美特好全称山西美特好连锁超市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创始人为储德群。
储德群1962年生于太原,毕业于山西大学财经系,曾从事教育、餐饮、水产等多个行业。1990年储德群下海经商,创立太原首家连锁超市“金海岸”,1998年转型仓储式超市并更名为美特好,开启了规模化发展之路。
股权结构上,美特好为自然人控股企业,其创始人储德群持股67.325%,为实际控制人。副董事长李海清持股28.425%,为第二大股东。
图片来源:天眼查
在全国商超地图上,美特好也占据一席之地。今年7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2024年中国超市TOP100》榜单,美特好以65.5亿元销售额位列第27位。
图片来源:中国连锁经营协会
从具体数据看,美特好门店从2023年的139家调整为129家,同比减少了7.2%,但销售额同比增长了5%。侧面体现出门店结构优化与运营效率的提升。
经过30余年发展,美特好已形成覆盖生鲜零售、供应链、餐饮、电商等领域的多元化商业生态,成为华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本土零售品牌之一,在区域内建立了坚实的护城河。
03
官方回应战略转型
能否稳住消费者?
近年来,全国商超行业正经历深刻的结构性变革。
资料显示,从2020年至2024年,全国商超门店总数从3.1万个缩减至2.52万个,行业发展重心从“规模扩张”转向了“效率提升”。
与此同时,消费习惯持续向线上迁移,叠加即时零售、社区团购的快速崛起,线下实体商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
仅2025年上半年,全国就有至少720家超市闭店,其中不乏永辉、大润发等全国性品牌。
面对挑战,各地商超纷纷展开“自救”。以胖东来为代表的新模式成为行业学习标杆,包括永辉在内的众多企业均明确提出“学习胖东来”模式,试图通过服务升级、商品优化挽回消费者。
作为山西商超行业的“领头羊”,美特好近年也在积极探索转型路径。
2015年美特好启动打造线上购物平台,2020年开始投入6.63亿打造“优鲜多歌”生鲜食材供应链,并于今年5月正式投产。旨在通过强化供应链能力降低成本、提升生鲜商品竞争力。
然而,转型路上争议不断。有不少消费者反映美特好“价格偏高”、“部分门店服务体验不佳”,部分顾客表示“仅因单位发放的购物卡是美特好的”而继续选择在此消费。
在新浪旗下的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美特好的投诉达132条,主要集中在商品质量方面。
图片来源:黑猫投诉
此外,山西本地超市竞争格局也在发生变化。永辉、山姆士等对手积极调整,亿家亲、快乐购等新兴品牌也加入战局,进一步挤压美特好的市场空间。
内外压力下,此次“闭店+缺货”叠加,直接引发了舆论风波。
针对近期的市场传言与消费者恐慌,美特好于10月14日下午发布官方公告,公开回应争议。
图片来源:美特好服务号
公告称,美特好已启动“美特好生鲜超市”与“开心大集会员店”双品牌战略。
其中,“开心大集会员店”布局太原东西南北四大区域,主打现制美食,定位为“本土化山姆”。其余全市百余家美特好门店升级为“美特好生鲜超市”,聚焦家庭日常三餐需求,强化生鲜商品供给。
图片来源:美特好服务号
美特好还表示,为集中资源推进新战略,其于10月8日前后集中关闭了14家门店,以聚力优质门店的升级改造。
公司同时强调,购物卡在所有美特好门店及“开心大集”均可正常使用。
从回应来看,美特好的战略重心已转向“现制美食”与“生鲜食材”,此举显然顺应了线上电商冲击下的消费趋势——生鲜商品线上替代难度高,现制美食则能吸引消费者到店,二者结合或能提升门店客流量。
但市场反馈呈现两极:部分消费者对“本土化山姆”的烟火气定位表示期待,愿意到店尝试;也有消费者质疑“开心大集本质是高价地摊集市”,对其定价与性价比提出担忧。
历经30余年,美特好早已超越“超市”的属性,成为太原市的一张本土商业名片。眼下的闭店、缺货风波,或许是品牌从“传统商超”向“新型零售” 转型路上必经的“阵痛”。
未来,美特好能否在行业洗牌与竞争加剧中守住阵地,仍需待其门店升级完成、商品结构优化后,才能给出更清晰的答案。
你怎么看待美特好此次舆论风波?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