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期乐“冰火两重天”:投诉超14万条、二季度利润激增125%
分期乐“冰火两重天”:投诉超14万条、二季度利润激增125%
作者 | 郝文
编辑 | 趣解商业资讯组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中国消费者协会主办 《中国消费者》杂志发布的名为《分期乐被指“挖坑”给消费者:利率不透明,提前还款遇阻》文章显示,近一年来,其投诉平台收到大量有关贷款的投诉,且涉及网络信贷消费的投诉则多达上百条;其中,“分期乐”平台的相关投诉最为集中。
有多名消费者反映,在分期乐平台借款时遭遇了一系列问题:平台故意拖延提前还款流程、违规收取高额担保费及会员费、实际贷款利率远超合同约定,且客服响应迟缓,甚至出现失联情况。
据报道,浙江省杭州市孟某投诉称,其于2023年9月和2024年4月通过分期乐平台(由苏宁银行发放贷款)分别申请了10300元(年利率6%)和15000元(年利率7.5%)两笔贷款,合同均显示分12期还款,具体方式为等额本息还款。
然而,孟某查询银行流水后发现,二笔借贷实际总还款额均高于按合同计算的总还款额。同时,平台并未以显著方式披露除本金、年利率外的其他费用、服务内容及定价依据,也未提及可能存在担保费或第三方费用。孟某认为,实际支付金额与合同约定利率严重不符,多出的款项没有合同依据,涉嫌变相提高利率或违规收取其他费用,侵害了其作为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图片来源:公众号截图
孟某进一步表示,合同上标注的利率看似合理,但实际还款过程中,各种隐性费用的收取,最终导致还款利率大幅超出合同约定利率,使借贷方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高额借贷的困境。
孟某遭遇的“不知情被收其他费用”情况并非个例。分期乐平台在未明确告知的情况下收取“担保费”“信用评估费”等其他费用问题屡被消费者投诉。
据沙某投诉称,2023年8月,其通过分期乐平台的“乐花借钱”申请两笔各49880元的借款后,平台在未明确告知的前提下收取了1102.14元的担保费,后发现款项设置被隐藏在冗长的电子协议中。面对沙某的投诉,分期乐始终未给出有效回应。
还有江苏的王某反映,其通过分期乐平台贷款23000元,却被收取了高达8000元的担保费;另有消费者在还款账单中莫名发现此前从未约定过的199元会员费。
消费者投诉的分期乐平台借贷隐性费用包括担保费、信用评估费、手续费等,且分期乐平台在消费者借款前都未履行充分告知义务。
有律师表示,对于出借人与网络借贷平台向借款人收取的各种费用,人民法院会对实际借款本金进行审查,对变相突破法定利率红线的部分不予支持。
此外,暴力催收同样是分期乐饱受诟病的痛点。黑猫投诉显示,截至2025年10月13日,共有超过14万条投诉中包含搜索词“分期乐”,仅最近30天,就新增近5000条相关投诉。黑猫投诉显示,不少投诉内容涉及高利率、暴力催收问题。
图片来源:黑猫投诉截图
9月20日,有用户投诉称,“分期乐在我本人不失联的情况下,暴力催收威胁恐吓,要爆我通讯录”;9月27日,另一消费者表示,“投诉分期乐平台,在能联系本人情况下,威胁联系家里人,言语充满威胁挑衅,已构成暴力催收等违法行为,对本人身心造成极大影响 现要求分期乐平台停止暴力催收,威胁恐吓”;10月10日,还有消费者称,“分期乐逾期后暴力催收,爆我的通讯录,非法获取我的通讯录,骚扰威胁我的亲人朋友,态度十分恶劣,并且用私人号码发送短信给我同事,发到工作公司”。
图片来源:黑猫投诉截图
不少消费者反映,分期乐平台通过“担保费”“咨询费”“会员费”等名目,将综合年化利率推高至36%,远超最高人民法院24%的利率红线。
更严重的是,乐信还涉嫌违规向学生放贷。2025年3月,一位家长投诉,其孩子在国外上学期间,平台未核实身份、无担保放款1万多元,年化利率36%,并捆绑保险。2025年8月,一位大学生投诉,2021至2025年在校期间,分期乐违规放贷,收取超24%的高额利息,违反银保监会禁令。这些行为将无收入学生推向债务深渊。
图片来源:黑猫投诉截图
据“趣解商业”了解,分期乐平台隶属于吉安市分期乐网络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是江西省吉安市首家网络小额贷款公司,主要从事货币金融服务,是乐信旗下深圳市分期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其宣称构建服务于年轻人群的互联网消费金融生态系统,为年轻用户及供应链企业等提供信贷解决方案。
据“趣解商业”了解,今年上半年,乐信实现营收66.83亿元,归母净利润9.41亿元。
其中,第二季度,乐信营收为35.87亿元,同比下滑1.89%;归母净利润达到5.11亿元,同比激增125.75%;但利润增长主要靠技术授权服务收入激增55%和融资成本下降,而非主营业务扩张;有业内人士指出,成本压缩空间一旦见顶,利润增长将失去支撑。
此外,乐信管理层在利润分配方面的决策引发了外界关注。公司将分红比例从20%大幅提升至2025年计划的30%。
创始人肖文杰持股23.9%,仅2025年上半年分红便达5632万元,过去一年半累计分红超1.1亿元。2025年上半年,乐信净利润9.4亿元,其中25%用于分红。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公司研发投入占比持续下降。在竞争激烈的金融科技行业,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蚂蚁集团、奇富科技等竞争对手均在AI风控、大数据等领域加大投入以突破增长瓶颈。而乐信将大量资金用于股东分红,可能削弱自身在业务拓展、市场竞争应对及监管合规适应等方面的能力。
此外,乐信二季度末注册用户2.36亿、借款用户3520万,近10季度几无增量,活跃用户仅微增。此外,也存在营收连续两季同比负增长、合规风险高企、技术失血等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4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助贷新规,要求综合费率透明、不得变相加价,增信服务费一并计入24%的年化利率红线。受此政策影响,乐信贷款便利服务费收入同比下滑21%,部分利率较高的表外贷款业务也被迫调整定价。
在金融科技行业监管持续趋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乐信还需持续提升合规管理水平、强化技术创新能力。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