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天“十一档”,少卖了2.78亿元
今年十一档,比去年更“凉”。
来源|斑马消费
8天长假仅斩获18.27亿票房,不仅较去年7天假期的21.05亿元少卖2.78亿元,更直接回落到十年前的票房水平。
爆款没“爆”、黑马未“突围”,这样的结局,从档期供给端的疲软态势来看,似乎早已注定。但凉意中仍有确定性——十一档主旋律题材红利从未消失。未来的优化方向,正在多元探索与质量提升中明晰。
票价降、观众走
此前,暑期档119亿元票房“稳中有升”,叠加十一档影片题材看似丰富、不乏“大片”的表象,曾让市场对这一传统黄金档期抱有期待。
但最终,十一档总票房仅停留在18.27亿元(截止至10月8日20:00),较去年同期同比下降13.2%,直接回落到2015年的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十一档平均票价低至36.6元,较去年的40.3元下降3.7元,进一步降低观影门槛。
即便如此,票房仍未回暖,观影人数同步下滑:今年国庆8天仅吸引0.50亿人次,较去年7天的0.52亿人次减少223万,档期吸引力显著疲软。
深究核心原因,供给端看似“多点开花”,实则陷入“无爆款带动,腰部影片乏力”的困境。
作为《志愿军》系列的收官之作,《志愿军:浴血和平》本被寄予厚望,但档期票房4.5亿元,与去年十一档《志愿军:存亡之战》的票房相比,近乎腰斩。
另一部大IP《刺杀小说家2》,虽说前作10亿元票房,档期票房却不足3亿元,既未延续前作热度,也未能成为档期的票房引爆点。
更具代表性的是,在新片集体乏力的情况下,档期票房排名第二的作品,竟是已上映20多天的《731》,其在十一档内仍收获3.4亿元票房,这一现象更凸显出新片竞争力的不足。今年十一档同样不乏“小而美”的作品:豆瓣7.5分的《震耳欲聋》、7.4分的《毕正明的证明》、7.2分的《三国的星空》,均收获较高口碑。
但口碑未转化为票房动能:仅《震耳欲聋》斩获1.74亿元档期票房,其余两部未形成广泛号召力,档期票房不足1亿元。
谁吃饱、谁跌倒?
十一档作为第四大传统档期,对影视公司业绩至关重要。今年十一档,电影公司们谁吃饱、谁跌倒、谁陪跑?
中国电影(600977.SH)的形势不容乐观。作为十一档参与影片数量最多的A股公司之一,它先后参与了《志愿军:浴血和平》《刺杀小说家2》《震耳欲聋》《浪浪人生》等多部影片的出品。主控片《志愿军:浴血和平》,预测内地总票房6.02亿元,片方分账约2.2亿元,预计很难盈利。
不过,得益于暑期档凭借《南京照相馆》打了一场翻身仗,中国电影仍能通过前期收益进行一定的风险对冲。
近几年接连亏损的博纳影业(001330.SZ)则缺乏这样的缓冲空间。此前受《蛟龙行动》票房不及预期影响,博纳影业2025年上半年已亏损10.56亿元;今年十一档,其仅参投《志愿军:浴血和平》,短期内难以摆脱亏损困境。
《刺杀小说家2》的主控方为华策影视和猫眼,影片预测总票房4.13亿,若网传3亿元的投资成本属实,亏损不可避免。
其他影片的主控方同样面临收益困境:《浪浪人生》由上海亭东影业和猫眼影业主控,预测内地总票房3.28亿,如若投资真有2亿元,很大概率赔本。
曾在春节档风光无限的光线传媒,是《三国的星空第一部》的第二大出品方,该片预测内地总票房仅0.96亿,存在赔本可能。
在多数影企陷十一档盈利困局时,联瑞影业的“小成本投入+生老病死现实题材”打法依旧奏效:其主控的《震耳欲聋》预测内地总票房达2.27亿,有望实现盈利。
值得注意的是,影企盈利困境背后,部分大IP、名导参与的项目,上游项目方会通过溢价方式提前转移风险,锁定自身利益。这种操作也进一步压缩了后续参与方的实际收益空间。
市场不容“偷懒式创作”
当十一档主旋律作品吸引力渐弱,创作者与观众不禁追问:主旋律与十一档是否还天然适配?
答案清晰——题材红利从未消退,只是“偷懒式创作”的时代已然落幕。
回望十一档,早期《夏洛特烦恼》等轻松喜剧是“票房宠儿”;2016年《湄公河行动》引爆市场后,主旋律开启“票房神话”,成为十一档的常客与“票房灵药”。
随着主旋律影片扎堆涌现,套路化创作逐渐显形:部分作品陷入“宏大叙事堆砌、人物形象扁平”的困境,生硬的情感输出引发观众“致敬疲劳”。
《志愿军:浴血和平》的票房失利便是明证。其“标准化角色处理、拼接式故事架构”的“预制菜式创作”,与当下“内容驱动”的市场规则严重脱节,最终票房失利。
近两年十一档“换打法”的趋势愈发明显:2024年十一档仅1部标准主旋律影片,其余均为多元商业类型片;2025年《刺杀小说家2》《浪浪人生》等作品进一步丰富题材,弱化单一主旋律依赖的调整。
但主旋律仍握有核心竞争力。去年与今年十一档票房冠军均属主旋律,今年十一档票房TOP2的《731》更是以17.8的场均人次位居第一,证明观众对优质主旋律仍有强烈需求。
优质作品的表现,更打破了“主旋律式微”的迷思:暑期档“救世之作”《南京照相馆》跳出同质化陷阱,以历史细节的“稀缺性挖掘”打动观众,最终斩获30亿元票房。
主旋律在十一档的影响力从未弱化,只是创作者需沉心探索题材内核、打磨作品质感,用“诚意”代“套路”、以“新意”破“同质化”,方能重新激活十一档活力。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