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目星:已实现全固态电池制造关键设备覆盖

2025-09-11 11:33:15
2025-09-11

海目星:已实现全固态电池制造关键设备覆盖

 作为固态电池设备领域的先行者,海目星9月10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已成为业内首家同时进行“锂金属负极+氧化物电解质”与“硅碳负极+硫化物电解质”双技术路线布局的企业,不仅拥有知识产权,还有庞大的研发技术团队,支持固态电池相关技术的研发、测试、量产上市及售后服务。

目前,公司已成功打通锂金属固态电池量产的全线工艺环节,并已经获得2GWh固态电池价值4亿元量产设备订单,这也是行业内首个高能量锂金属固态电池设备的可量产商用订单。在硫化物全固态电池路线方面,公司实现了从全固态电极制备(涵盖混料及干法、湿法极片复合设备)、全固态电解质膜制备及转印复合设备,到裸电芯组装(包括新一代固态叠片机、胶框印刷设备)及高压化成分容等全固态电池制造关键设备的覆盖,并在核心环节取得多项技术突破。

现阶段,公司已向多家全球领先的新能源科技企业提供硫化物固态电池中试线设备,相关设备获得客户高度认可并陆续出货。

在行业普遍聚焦硫化物电解质布局时,海目星率先实现双技术路线突破,设备进入量产或中试线阶段。从行业发展趋势看,要达到全固态电池状态,锂金属是终极的负极材料,而硫化物的高离子导电率也被视为最合适的电解质材料。因此,不难看出,海目星的双路线布局,正是为了实现最终的“锂金属”+“硫化物”方案而提前铺路,它并未与同行在同一赛道奔跑,而是跑出了差异化路径。

近期,二级市场上固态电池概念股备受资金追捧,固态电池设备类公司更是成为热门标的:纳科诺尔涨幅翻倍,先导智能涨幅近190%,利元亨涨幅更是达到241.48%。而在固态电池双路线均领跑同行的海目星却成为“沧海遗珠”,股价仍处于低位,估值亟待重塑。

现金流充裕 环比两倍增长

订单和新技术代表未来,而对于设备行业来说,充裕的现金流则代表能快速发展的底气。

据海目星半年报,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2.48亿元,同比由负转正,环比也实现近两倍的增长。变动原因为销售回款增加,采购支出、薪酬支出及税费支出减少。

现金流的改善意味着精细化的降本增效策略和运营效率提升。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公司采取了更为严格的回款政策,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加强客户验收确认与回款力度、严格控制资本开支等多项举措,公司经营质量得到了实质性提升。

新签超预期的订单卷王

从新签订单上看,海目星也实现了优于同行的订单增幅。上半年公司新增订单约44.21 亿元(含税),同比增长约117.5%;在手订单约为100.85亿元(含税),同比增长约46%。去年全年公司新签订单约50亿元,这也就意味着上半年订单已经几乎相当于去年全年水平。而其中七成新签订单来自于锂电,总额30.28亿元,同比增长184.6%,其中,交付地为海外的新签订单为18.88亿元,占锂电新增订单比例的62.35%,同比增长192.5%,创下自公司成立以来海外订单的高峰。

值得注意的是,海目星的这份订单数据不仅相较自己实现了大幅超越,相较同行来说也是一骑绝尘的存在。上半年,随着商用车销量增长以及政策的扶持,国内锂电产业链呈现出逐步回暖的态势,国内锂电设备厂商都实现了不同幅度的订单增长,但从增幅而言,同行多数增长几十或者翻倍,而海目星是直接较同期增长近两倍,并且增幅更大的市场来自于海外。这也就表明,公司不仅乘着行业的春风实现了订单的增长,更在壁垒更高毛利更优的海外市场中实现了飞跃式突破。

在手订单充足,市场开拓能力强劲,新技术迭代突破,再加上现金充裕,甩掉包袱后的海目星已经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动能。对比同行翻倍的涨幅,目前股价仅在40元附近的公司,无疑是现阶段被严重低估的“小黑马”。

来源/周口网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