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芊:首程要做机器人产业的“滴滴”,半年内开10家机器人4S店只是开始
叶芊:首程要做机器人产业的“滴滴”,半年内开10家机器人4S店只是开始
“首程的目标不是单点投资,而是成为机器人产业的链主企业。”
在发布半年报业绩后的采访中,首程控股(0697.HK)联席总裁兼首程资本总裁叶芊开宗明义,点出了公司未来几年的战略方向。
他直言,机器人产业正在经历从“技术突破”到“场景兑现”的关键转折点,谁能率先打通上下游产业链,谁就能真正掌握主动权。
一、全链条闭环:材料—整机—应用
叶芊介绍,首程并不是零散投资,而是在构建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闭环:
上游材料:首程全资设立了首程机器人先进材料产业有限公司,聚焦电子皮肤、腱绳、轻量化PEEK等关键环节的投资、联合研发、孵化与并购,补齐机器人在触觉感知、柔性控制、轻量化上的短板。
中游整机:依托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基金及旗下基金,投资宇树科技、银河通用、松延动力、星海图、加速进化等数十家头部企业,覆盖人形机器人本体、运动控制、感知交互等核心领域。
下游应用:机器人已进入汽车产线(与阿尔特汽车合作)、充电站(与万勋科技共建成都ICD自动充电站)、医疗(术锐手术机器人在首钢医院落地)、消费端(体验店与即将开业的4S店)。
他总结说:“这是一个由场景驱动的生态,从实验室到工厂,再到家庭,首程已经把链条打通。”
二、4S店的意义:消费化窗口
与新能源汽车一样,机器人要想走进千家万户,也需要渠道网络。首程选择的解法就是机器人4S店。
叶芊透露,半年内将在全国核心城市落地10家机器人4S店,集展示、销售、租赁、维修、体验于一体。此前8月在北京“冰丝带”场馆外的快闪体验店,200平米空间实现了日均流水3万元、单日进店6000+人次,大大超出预期,成为推进这一模式的最好验证。
“4S店不是终点,而是机器人消费化的起点。”他强调。
三、资本与财务:产业的“安全垫”
要推开如此庞大的战略,资本和财务基础是关键。
业绩硬核:2025年上半年,首程营收7.31亿港元,同比增长36%;归母净利润3.39亿港元,同比增长30%;资产融通收入同比大增69%。
现金充裕:公司现金储备超80亿港元,已清偿所有银行贷款,有息负债率仅7.9%,连续三年获AAA主体评级。
股东回报:2025财年累计派息11.59亿港元,股息率近8%,并已回购超4000万股,用真金白银彰显信心。
在资本端,首程的投资能力也屡屡得到验证:
宇树科技IPO在即,首程是其董事会中唯一上市公司股东,持股约4%,有望成为最大受益方之一。旗下机器人基金整体回报已超3倍,凸显投研能力。
路演中还提到,首程正在探索稳定币和RWA(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的结合,未来有望为机器人生态开辟全新的金融工具。
四、前瞻:3-5年窗口期
叶芊判断,未来3-5年是机器人产业化的关键窗口期,首程的“链主”定位将在这一阶段逐步放大。
“机器人4S店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我们要做的,是把资本、材料、技术和场景真正整合起来,推动机器人像新能源车一样普及。”他说。
随着材料公司补链、中游企业IPO推进、4S店消费化落地,首程的“产业+资本”双轮驱动正驶入快车道。
叶芊的总结掷地有声:“首程要做的不只是分红王,而是机器人生态的引领者。千亿市值,只是时间问题。”
来源/周口网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