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节上的每一杯酒,是狂欢更是归属感
年轻人扎堆Citydrink,青岛啤酒节的“青春密码”是什么?
年轻人扎堆Citydrink,青岛啤酒节的“青春密码”是什么?
作者 | 张语格
编辑 | 趣解商业消费组
“夏天没有青岛啤酒节是不完整的。”
第35届青岛啤酒节开幕后的每天傍晚,都能在街道上看到车水马龙、人潮如织。许多久居青岛的土著,一下班就直奔啤酒城。
一位市南区长大的青岛土著在小红书上感叹,今年啤酒节的金沙滩会场十分热闹,老城会场则舒缓闲逸,“一年一度的啤酒节不只是畅饮活动,更像是这座城市每年的夏日记忆。”
图源:青岛啤酒节
啤酒节不止是本地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也让“啤酒味的夏天”成为很多游客对青岛的第一印象。自初次举办至今,青岛啤酒节已经走过了35个年头,成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即便青岛啤酒节已经步入而立之年,每年走进青岛啤酒节的夏天,仍有不少耳目一新的体验。
01.从原浆到精酿,啤酒口味All in
作为啤酒消费的风向标,青岛国际啤酒节会场里的啤酒种类每年都在动态调整,从最开始只有本土品牌,到陆续引入国际特色啤酒,直到今天本土与国际口味全面覆盖。“越来越丰富”是很多常客对青岛啤酒节的第一感受。
“趣解商业”了解到,今年青岛国际啤酒节引入的啤酒品类高达2300余种,经典口感的青岛原浆、纯生和白啤、黑啤仍是老少皆爱的资深“顶流”,会场几乎人手一杯,接酒的大桶随处可见。
社交平台上有青岛啤酒节的常客表示,今年明显感到会场里青岛啤酒自营的精酿品类变多了,“最早常喝的是散装鲜啤和纯生,但现在老街分会场能喝到IPA(印度淡色艾尔啤酒)和世涛(Stout),甚至果味精酿。”
图源:青岛啤酒节
精酿此前受限于产能和制造成本,通常难以成为大体量庆典的常客。然而近两年,随着Z世代和女性受众的增多,精酿啤酒的市场也在迅速膨胀。青岛啤酒十分敏锐地捕捉到当下消费者的口味变化,今年推出了藤椒赛松、草莓西柚等精酿新品。
藤椒赛松是四川藤椒与赛松啤酒的结合,第一次尝试的消费者都对这种新奇的味道印象深刻,“没想到川味火锅的麻香居然还能在啤酒里品尝到,回味还会有淡淡的烟熏味。”
图源:小红书截图
在啤酒刚刚成为餐桌主流饮品的年代,果啤由于度数低、口感偏甜一度不受到传统啤酒爱好者的喜欢。但近些年女性消费者和社交消费需求增加,果啤也开始在年轻圈层中“文艺复兴”。青岛啤酒今年也与时俱进地推出了两款青岛啤酒节定制果味的“RADLER”。
RADLER是一种低酒精度的果味啤酒。Flywheel发布的《2024年果啤消费市场趋势》显示,当前果啤消费偏好复合型风味创新持续渗透,多元混合口味产品占据主流市场份额,差异化味觉体验正在驱动增长。
青岛啤酒节此次推出的柠檬味和混合莓味“RADLER”,正好打在了许多果啤受众的口味偏好上。中国酒业独立评论人肖竹青认为,RADLER作为低酒精饮品,顺应“低度酒+健康”潮流,满足年轻群体“轻负担社交”需求;果味精酿与限定款包装强化“打卡分享”属性,适配Z世代“为情绪价值买单”的偏好。
有青岛消费者表示,混合莓味“RADLER”回甘有麦芽香味,没有街边机打的果啤那么甜腻,冰镇喝上一口,解渴又解馋。
图源:青岛啤酒节
无论是传统青岛啤酒原浆鲜啤,还是定制化的口味精酿,青岛啤酒以“传统+创新”的双轨布局几乎覆盖了所有年龄圈层的味蕾。正如每个来青岛的人都会去青岛啤酒博物馆打卡,今年的青岛国际啤酒节,也正在成为一座旅客和本地人都不想错过的口味博物馆。
02.从“啤酒畅饮”到“夏日乐园”
“趣解商业”注意到,啤酒节开幕之前,就已经有不少用户在社交平台上分享攻略,讨论哪些项目最值得体验。
这并非是消费者多此一举,而是青岛啤酒节的规模和声势,早已不止于当年的“啤酒城畅饮”。“趣解商业”了解到,今年的啤酒节光是会场就分为三个,西海岸演出丰富,崂山会场和景区联动,老城则主打“City walk”,三大会场总占地面积高达80万平方,无论青岛居民还是前来旅行的游客,几乎走出家门不远就能感受到啤酒的快乐。
在每个会场里,不停跳动数字的“啤酒交易所”无疑是今年最大的“显眼包”。不同口味的啤酒桶并列,接酒宛如在交易大厅买股票。有Vloger在视频里表示,买酒时会对比显示屏上的实时价格,计算自己爱喝的口味什么时候价格更低,“观望一下再买,没准会更便宜。”
实际上,交易所里的啤酒价格上下浮动价格并不大,只是这种实时定价让买啤酒多了互动趣味,消费者也不再单纯根据口味选择啤酒,新品类有了更多被尝试的机会。
图源:青岛啤酒节
像交易所这样的设计巧思,在今年啤酒节上还有很多。如果在会场闲逛,你可能还会碰上机器人迎宾和拥有机械臂的打酒员。在金沙滩的艺术巡游方阵里,也不乏机器人、机器狗的身影;一进入夜晚,裸眼3D秀和无人机表演,更是把这场视觉盛宴的科技属性拉满。
应接不暇的烟花秀、乐队演出,伴着海风吹来的啤酒香气,一年一度的青岛啤酒节早已不拘于啤酒本身。
在青岛啤酒陶醉里院MIX打造的“微醺情绪发酵厂”的全新场景,玩到“啤酒保龄球”“啤酒圈圈乐”的互动游戏,尝到啤酒秘制的鸡鸭和冰淇淋,能买到青岛旅行的专属纪念文创……
图源:青岛啤酒节
正如青岛啤酒的生产技术不断迭代,青岛啤酒节年年丰荣,经过35年的多元创新,早已从吹海风畅饮的餐饮场所,生长为容纳多元娱乐生态的夏日乐园。不仅吸引着国内各地的游客,国外各地区的游客、甚至明星艺人也都赶赴青岛,用不太熟练中文,接上一杯最新鲜的青岛啤酒。
03.啤酒节IP走向世界
近些年,随着青岛啤酒节生态愈加丰富,啤酒节自身的IP效应也越来越明显。
IP的溢出效应,给本就属旅行旺季的青岛更添了一把火。根据新华网山东频道报道,今年啤酒节期间,“白天游崂山,晚上‘哈啤酒’”,已经成为崂山会场的新时尚,共拉动啤酒城周边酒店商超、重点餐饮企业和崂山区主要景区景点累计实现营收3.5亿元。
携程数据显示,2025青岛啤酒节(7月11日-7月20日)期间,啤酒节对旅游订单拉动作用显著,订单量增长近50%。
“趣解商业”注意到,小红书上有不少用户都表示,为了啤酒节而选择7月底或8月初来青岛旅行,甚至有些酒精过敏的游客,还po出了“不喝酒星人攻略”,即使不能喝酒也要来感受庆典的欢乐氛围。
图源:小红书截图
肖竹青认为,啤酒节对非饮酒人群的吸引力验证了其“去酒精中心化”的转型成功。即使不喝啤酒,消费者仍愿为“音乐演出+美食市集+社交打卡”的复合体验付费,标志其成为类似“迪士尼”的独立IP。
如今,青岛啤酒已经将这个极具吸引力的独立IP复制到全国更多城市,甚至走向海外。啤酒是点缀夏日的快乐饮料,啤酒节自然能成为受各地消费者喜欢的社交娱乐场。当本地IP走出舒适圈,很容易由于饮食文化差异水土不服,但青岛啤酒节几乎都会根据当地特色进行创新,融入当地人更爱看、爱喝的啤酒和节目。
今年6月,青岛啤酒节在临沂举办了沂蒙山歌挑战赛在菏泽融合了牡丹等民俗手工艺内容,备受当地人喜欢。除此之外,青岛啤酒还在呼和浩特、太原等地以“啤酒节+音乐节”的方式举办,在江苏南京、扬州等地和苏超联动,据不完全统计,青岛啤酒节已经走进了全国100多个城市。
这种与当地生活的“无缝融入”,背后离不开青岛啤酒对本地文化与居民偏好的深度洞察,以及打破桎梏的创新精神。这种始终与消费者需求同频的敏锐,也是百年品牌能站在产业消费前沿的根本原因。
青岛啤酒从品牌逐渐长成代表城市气质、生活方式的文化符号,未来,将会有更多地区的消费者享受到盛夏啤酒节的快乐,更多城市的夏夜,会因这杯啤酒的欢腾而升温。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