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兰科技董事长再被限消,公司深陷“欠薪风波”
深兰科技董事长再被限消,公司深陷“欠薪风波”
天眼查APP显示,7月9日,深兰科技旗下公司——深兰盛视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兰盛视”)新增一条来自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的限消令。内容显示,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于2025年05月27日立案执行申请人吴嘉炜申请执行深兰盛视追索劳动报酬、经济赔偿金纠纷一案,因深兰盛视未按执行通知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对深兰盛视公司及法人陈海波采取限制消费措施。
“趣解商业”注意到,深兰盛视5月27日被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16万元。
图源:天眼查截图
值得一提的是,陈海波即深兰人工智能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兰科技”)的创始人、法定代表人、董事长。
在此之前,陈海波已存在多条限制消费令和历史限制消费令。天眼查显示,目前,陈海波现存26条限制消费令,立案日期均为2025年。以及10条历史限制消费令,涉案总金额为20.87万元。同时,深兰科技也现存四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为55.97万元。
图片来源:天眼查
7月9日对深兰盛视的限消令是因劳动报酬纠纷引起。前段时间,深兰科技陷入了欠薪风波。据媒体报道,深兰科技来自深圳、上海、鹤壁的上百名离职员工组建了一个维权群讨要薪资,并进行起诉维权。他们表示,2023年7月开始,公司便开始拖欠薪资;2024年,深圳分公司搬迁并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后,仅赔偿了三个月,就又开始拖欠。当时,被拖欠的总薪资高达上千万元。为劝退维权员工,深兰科技还启动了离职时明确不会启动的竞业协议。
社媒平台上,有自称深兰科技的员工在发文讨薪,“实名举报,深兰还我血汗钱,离职后一年一毛钱不发,欠薪欠社保”,“实名制举报,深兰恶意欠薪”,“实名举报,深兰欠我薪水,欠我社保……”,“欠我的工资现在还没发”。
图片来源:公众号截图
天眼查数据显示,近几年,深兰科技的参保人数在不断下降。2019年为558人,2023年下降到了131人,2024年为55人。
据企业官网介绍,深兰科技创立于2014年,旗下多家公司,业务涉足智能驾驶、智能机器人、智能工业和智能医疗等领域。依托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机视觉、生物智能、自动驾驶、认知智能等核心技术,在众多世界计算机科学及人工智能领域顶级赛事上获得50余项冠军,被国家工信部授予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
图片来源:小红书
光环加身,让深兰科技深受资本青睐。2025年4月,浦东创投集团参与完成对深兰科技的数亿元Pre-IPO 轮投资;公司负责人透露,公司估值有望在2025年底或者2026年初达到230亿元。截至目前,深兰科技已获得了12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云锋基金、华映资本、中金公司、绿地集团等机构。
图源:天眼查截图
据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截至7月8日,机器人赛道累计已发生融资事件213起,逼近2024年全年286起的总量。更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亿元级别的融资事件显著增多,其中具身智能赛道占据多数,不乏单轮融资数亿元甚至十亿元级项目,且大多由国资平台、产业基金与头部VC联合出手。
机器人企业间正在涌现一波上市潮。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卧安机器人、三花智控、仙工智能、乐动机器人、石头科技、云迹科技、埃斯顿、兆威机电等多家机器人宣布了IPO计划。7月9日,移动机器人厂商极智嘉在港交所挂牌上市,这是机器人公司港股上市的最新一例。
而早在2018年,市场上就传出深兰科技准备上市的消息。彼时,随着中金资本以及绿地集团的先后注资,深兰科技迅速跻身“独角兽”行列;还有媒体报道,证监会当时也曾前往深兰科技进行调研,其距离科技企业IPO“绿色通道”仅一步之遥。
图源:新浪财经截图
不过,深兰科技IPO动作至今尚未有实质性进展;今年4月份的Pre-IPO 轮投资也被外界视作为IPO加速准备。
事实上,当前拟冲刺IPO的机器人企业中有不少陷于亏损,财务也面临压力;寻求港股上市背后,可能是企业面临一定的经营压力,希望拓展融资渠道。
而深兰科技欠薪纠纷以及董事长被限制消费的情况,正受到多方关注。作为公司创始人、董事长被限消,不仅会影响个人声誉,也可能会对企业形象以及融资和IPO进程造成影响。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