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宝集体“塌房”,安克创新代工隐患暴露

2025-07-01 13:16:44
达摩财经
关注
2025-07-01

许多消费者出门必备的充电宝,一夜之间变成了“烫手山芋”。

出品|达摩财经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发布紧急通知,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这无疑让禁止携带充电宝的范围大幅扩大。据中国民航局此前规定,旅客可以无条件携带额定能量不超过100Wh的充电宝,经航空公司批准后可以携带额定能量在100Wh至160Wh之间的充电宝。随着新规发布,许多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发帖询问,自己手中的充电宝是否能够带上飞机。

事实上,此次充电宝风波已经发酵了一段时间。早在今年5月,就出现过充电宝热失控导致起火的案例,进入6月,又有多起类似事件发生。由于上述事件中,罗马仕品牌充电宝发生事故的几率更高,因此在6月中旬,北京多所高校发布了“禁用罗马仕充电宝”的紧急通知。

6月17日,罗马仕宣布召回旗下部分型号的充电宝产品,涉及数量合计49.17万台。此后,有“充电宝一哥”之称的安克创新(300866.SZ)也宣布召回,其中国内召回71万台,美国115.8万台。

多个知名品牌充电宝同时被召回,源于供应商安普瑞斯提供的电芯出现问题。安克创新在声明中称,供应商提供的部分批次电芯出现了未经批准的原材料变更,这可能导致极少数产品在长期循环使用后隔膜绝缘失效,引发过热甚至燃烧。

安普瑞斯在行业内颇为知名。公开信息显示,安普瑞斯成立于2014年,其独有的负极材料及电芯设计生产技术,可以生产出高能量密度高品质的锂离子电池,让充电宝等产品既能快充又能轻薄。除前文所述的罗马仕、安克创新外,小米、绿联、倍思等知名充电宝品牌同样采用过该品牌电芯。

据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官网,目前,安普瑞斯旗下全部11款锂电产品,已被暂停CCC认证。此外,小米、绿联、罗马仕、安克创新等品牌旗下的部分充电宝,也被暂停认证。

监管政策催生更换需求,头部品牌却集体暴露问题,未来,充电宝行业或因此迎来洗牌。


外包惹祸


一家电芯厂商的产品出现问题,下游多家充电宝公司受到影响。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源于充电宝公司多数采用外包形式生产产品,“充电宝一哥”安克创新正是其中之一。

安克创新成立于2011年,由80后北大毕业生阳萌一手创立。2012年,安克创新抓住了跨境电商风口,在亚马逊等平台上销售充电宝,逐渐打开品牌知名度。此后,公司以充电宝为支点,逐步拓展智能家居和智能影音类产品,成为一家平台型公司。2020年8月,公司在深交所上市。

上市之后,安克创新发展迅速,业绩规模持续增长。2022年至2024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42.51亿元、175.07亿元、247.10亿元;归母净利润11.43亿元、16.15亿元、21.14亿元。期间,公司的毛利率也持续上升,分别为38.73%、43.54%、43.67%。

安克创新之所以能在业绩增长的同时保持较高的毛利率水平,主要源于自身轻资产的运作模式。招股书显示,公司主要采用“自主研发设计+外协生产”的业务模式,自身主要开展设计与研发业务,生产则由供应商和外协厂商负责。

在阳萌看来,安克创新是一家处于“微笑曲线”两端的公司,即掌握曲线左侧的研发和技术以及右端的品牌和市场,进而占据产业链价值高地。

此外,高端定位也是安克创新能够维持高毛利的原因之一。国盛证券研报显示,安克、绿联、caibeike品牌三合一充电宝的售价分别为289元、114元、84元,安克创新产品价格最高,品牌溢价十分明显。

若产品品质管理得当,安克创新的经营模式无疑能带来可观的收益率。但若供应商出现质量问题,消费者或会质疑溢价购买公司产品的必要性,进而导致公司业绩受到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安克创新绝大多数业务来源于海外市场,2024年,公司境外业务的收入占总收入的96.42%。而安克创新的出口产品同样出现了安全问题,据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披露,安克已收到19起火灾和爆炸报告,其中包括两起无需就医的轻微烧伤报告,以及11起财产损失报告,总损失超过6.07万美元。

在此背景下,安克创新亟需挽回自身口碑。公开信息显示,安克创新已终止了同安普瑞斯的合作,将ATL(新能源集团)定为新的电芯供应商。此外,公司还宣布建立长效机制,通过组建电芯安全专家团队、严控电芯供应商选择、建立移动电源行业领先的电芯检测实验室、搭建专门大数据平台对接电芯供应商的生产系统等方式,确保不再出现类似品质问题。

公开信息显示,ATL电芯安全性较高,但产品价格也相对较高,此次变更供应商或将让安克创新成本上升,进而影响公司毛利率水平。


行业变局


对于充电宝行业来说,这场风波也带来了新的机遇。

长期以来,消费电子配件并不是一门好做的生意。国盛证券研报显示,2024年,移动电源产品的市场规模约为32.9亿美元,天花板相对较低。且该行业头部企业的集中度并不高,2023年的CR5(规模前五企业市场份额之和)仅为18%。

这也意味着,一旦行业发生变动,便会出现许多腰部公司对头部公司发起冲击。此次民航局通知中要求禁止非CCC认证充电宝登机,正是行业洗牌的契机。

事实上,国内对充电宝实施CCC认证管理的时间并不算久。2023年,市场监管总局决定对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移动电源实施CCC认证管理,自当年8月起开始实施,过渡期为一年。自2024年8月1日起,未获得CCC认证的充电宝等产品,不得出厂销售。

由于开展认证的时间不长,国内消费者手中仍有大量未获CCC认证的充电宝处于使用状态。随着有关部门对未经认证产品的监管趋严,或有更多消费者选择更换手中的充电宝产品。

由于小米、绿联、罗马仕、安克创新等充电宝行业头部品牌均卷入了这场召回事件,消费者对上述品牌的信任或受到影响,其余腰部品牌可以借此机会抢占市场真空。而对于罗马仕以外的头部品牌而言,被暂停认证的产品仅是其产品线中的一部分,绝大多数产品并未出现质量问题。在此背景下,各个品牌需要采取更多手段重塑市场信心,以维持自身口碑,保住市场份额。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

达摩财经
449文章
·
0评论
·
2粉丝
关注资本市场人与事
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