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期待中,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智能金融发展的高地?
智能金融的窗口期也机可不失,野马财经在会场了解到,多位嘉宾认为,它所承担的变革责任不只限于金融领域。
智能金融是概念还是已经落地?中国在此领域又该有怎样的作为?
金融界董事长、首席执行官赵志伟表示,在当今的中国,投资理财正由少数特定人群的行为,变成大多数普通人的必需。而大多数普通人恰恰是缺乏资源、缺乏专业能力和缺乏针对性服务的,因此往往在面临选择的时候无所适从,而他们最应该得到专业的服务。
智能金融的窗口期也机可不失,野马财经了解到,它所承担的变革责任不只限于金融领域。
金融界首席运营官马勇认为,如果能紧紧抓住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从消费移动互联网化扩展到产业移动互联网化,从智能金融扩展到对实体经济高绩效匹配,带动的将是全球经济增长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继成为全球移动互联网高地之后,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智能金融发展的高地。”马勇说。
智能须技术支撑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表示,科学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影响生活的各方面,比如电商,网购等。这些都是由于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的消费的模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具体到金融领域,吴晓求说:“因为金融的使命就是为实体经济服务为消费者服务,这是金融的使命。我们的经济方式、消费的方式发生了变化,那么金融的付方式也要发生变化,没有金融支付的变革,人们的消费方式会很难得不到满足。”
智能金融的发展有现实需要,也有技术基础。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弗里曼经济学讲席教授、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我国的互联网技术在全球领先,它为资金和需求充当了“媒婆”。
之所以称互联网技术为“媒婆”,李稻葵表示,中国经济当下有两拨人,一拨人非常着急,他们的企业有现金,但是目前找不到投资方向,是买房子还是买股票还出国投资?另一拨人也很着急,是想创业的,但是他们找不到投资的资金来源。
李稻葵打了个比方,“这就像是年轻漂亮的小姑娘和高大帅气的小伙子找不到对象,急需要媒婆来介绍”。
在金融领域,资产配置需要的“媒婆”素质要求较高,李稻葵提出主要是两类技术:
一、人工智能帮你分析各种客户的需求,能够最好地让需要资金的和有资金的人能够最好地结合在一块,同时控制风险,比如使用大数据;
二、需要安全的迅速的数据交流,它是金融交易的基础,“因为金融交易非常的敏感瞬间,上百万的资金就可以换手,安全性很重要,所以区块链技术正在各国的央行高度的重视”。
全方位变革到来
智能金融带来的绝不仅仅是便利,是普惠,原有的金融逻辑也将面临挑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王忠民认为,智能时代的到来将带来两方面的思考:
一是原有的金融逻辑是否能够通过特殊算法在秒级的范围内变换成一种投资的策略?如果能够完成,那么将突破想象力,在瞬间搜索到原有的逻辑来应对现有的状况;二是深度学习是否能智能化?在原有的逻辑上衍生出新的逻辑,意味着一个新的智能投资时代的来临。
由此,王忠民谈到了智能投资时代将带来的三个重大影响:
一是交易方面,凡是基于微量流动性和微量利益的都可以通过智能金融获得充分的发展,由此产生充裕的流动性,带来天量级别的交易量都不为过,同时,未来金融的衍生金融工具一定会在智能金融中表现出淋漓尽致的延展性;
二是去中介化方面,当欺诈行为可以通过搜索和监管来发现时,这类行为会消失,那么托管行业会受到冲击,第三方将转换服务内涵和服务形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三是监管方面,当智能金融时代来临,如果市场中的金融制度设计存在弊端,智能金融就可以瞬间将其无限放大到能发现的地步,从而推动监管进行修改,而传统的准入式监管、量化规定价格式监管已经不能适应智能时代的要求,这时,监管只需要遵守一个逻辑——限制不可发生的负面行为。
然而,智能金融的变革也需要传统机构、监管层的的配合与支持。如中欧-世界银行中国普惠金融中心主任王君以和金融大数据十分相关的征信系统为例表示,目前中国的征信系统存在系统固化的弊端,从国家的角度来看,需要建一个更为合理的、符合市场需要的结构。
征信系统如此,金融市场又何尝不是,更何况智能金融的基础也包括征信系统。在众多嘉宾的期待中,智能金融能否加快前进的脚步,值得期待。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