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链一策一批”利好中小微融资,盛业发力正向保理响应号召

2023-09-07 17:00:18
2023-09-07

“一链一策一批”利好中小微融资,盛业发力正向保理响应号召

中小微企业融资正迎来多项政策红利。日前,工信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开展“一链一策一批”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行动的通知》,要求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建立“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对接协作机制,鼓励金融机构结合产业链特点,立足业务特长,“一链一策”提供有针对性的多元化金融支持举措。

盛业作为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一直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坚守数字金融主业,不断提升科技实力与平台服务能力,助力基建、医药、能源等产业供应链生态安全稳定,帮助中小微企业融资疏通,从而实现规模、收入、效益同步增长。

截至2023年6月30日,盛业日均供应链资产余额约12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53%。平台累计处理的供应链资产规模约1,770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21%。平台累计客户数量达13,655家,较去年同期增长20%,中小微客户数量占比超98%。主营业务收入及收益为4.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

其中,正向保理业务规模占比超92%。盛业首席战略官原野在业绩发布会指出,中国供应链金融行业蛋糕很大,市场规模约37万亿,参与者众多。盛业未来实现业绩稳健增长且真正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关键,是正向保理业务。该业务是以交易数据为基础,是由供应商直接发起融资申请,而不是由核心企业反向发起。盛业的差异化优势是“重交易、轻主体”的风控和业务逻辑。

工信部此前指出,我国中小企业具有“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中小企业的韧性是我国经济韧性的重要基础。但是,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中小微企业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小微企业存在天然的弱质性,主要表现为发展不确定、信息不对称和规模不经济。

“有些中小微企业过于小和分散,主体信用评级不高,较难达到传统金融机构授信准入门槛。传统金融机构也很难下沉到具体交易环节,去了解中小微企业的各种交易信息。”原野表示,盛业可以在中间起到桥梁作用,通过科技能力去了解更多交易维度的数据,防止虚假交易风险,在更多交易环节给供应商提供融资支持。

中期业绩公告显示,盛业通过先进的数字科技和高效的智能风控手段,不断提高优质资产与普惠资金的连接能力,多举措化解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在数字金融方面,盛业向各地具有国资背景的保理公司输出成熟的科技系统和平台服务,并借助当地优质国企的增信背书和产业生态,优化资金成本和提高杠杆倍数,引“金融活水”服务实体经济,从而推动业务规模加速拓展。截至2023年6月30日,盛业平台链接资金合作方增至122家,同比增长34%,已成为金融机构践行普惠金融的优选合作伙伴。

与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不同,盛业采用“重交易 轻主体”的风控逻辑和业务逻辑,可以大幅提高中小微企业普惠金融的可得性。盛业通过深度绑定核心企业的产业场景,运用数字科技打造产业端数字生态,可以帮助中小微企业在数字生态中建立自身的数字信用和交易画像。

因此,盛业对中小微企业的信用状况评价,不再单独考虑中小企业本身,而是基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对供应链参与成员进行整体的信用评估,选用中小微企业与核心企业间真实贸易信息等从侧面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信用等级,从而可以为更多的中小微企业提供灵活便捷的供应链金融服务。

安信证券最新研报指出,盛业随着平台化发展战略持续推进,业务版图不断扩张,生态布局成效显著。未来资金 方与供应链生态重要参与者的加速整合,将进一步推进公司平台化发展及产业协同共赢。维持“买入”评级,给予目标价5.62 港元。

来源/西部新闻资讯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