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28次回购股份,股价反弹又将如期而至?
地产巨头抄底自家股票,换做你会怎么做?
进入2016年以来,在香港主板上市的碧桂园(02007.HK)连续28次在港股回购股份,累计回购金额超过6亿港元。最近的一次回购发生在4月5日,单日回购500万股,平均回购价格为3港元。如此长时间持续回购股份,在碧桂园历史上尚属首次。2015年下半年以来港股——尤其大型地产公司回购频频出现,颇值得关注。
回购背后:碧桂园估值长期低位徘徊
根据在港交所发布的公告计算,碧桂园28次共计回购约2.04亿股,总金额约6.07亿港元,成交均价约2.96港元。其中最低回购价为2.89港元,最高3.03港元。碧桂园回购价精准的锁定在3港元左右。更重要的是,昨天碧桂园发出公告,将近期回购的股份予以注销。
面包财经发现,多次频繁回购的背后,碧桂园的估值已经长期徘徊在低水平。根据最新发布的2015年业绩,碧桂园2015年收入1132.2亿人民币,股东应占核心净利润97.1亿元。每股净利润约折合0.51港元,每股净资产4.52港元。回购均价对应的市盈率不足5.9倍,市净率不足0.66倍。如果以2015年下半年暴跌后的低位计算,当时市盈率仅4倍左右。
港股地产公司市盈率普遍较低,市净率也大都在1倍以下,碧桂园的市盈率和市净率从绝对值来看,在港股大型地产公司中并不算低。但港资大型地产公司通常兼营较大比例的商业地产业务,或者主营商业地产。由于香港财务准则的要求,商业地产公司利润中通常会包括大量来自投资物业重估的利润。这是导致香港地产公司市盈率和市净率长期偏低的一大原因。但碧桂园业务以住宅为主,利润受物业重估影响较小;并且由于人民币贬值,2015年遭受了16.4亿港元汇兑损失,如果扣除这一因素,碧桂园的估值水平会更低。
尽管碧桂园当前面临负债率较高,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去库存等压力。但其当前拥有超过1亿平方米的土地储备,2016前三个月合同销售金额达到428亿。近期银行贷款和债券市场利率急剧下行,碧桂园趁机调整债务结构,降低负债成本。
2016年1月8日,在开始本轮回购前,碧桂园曾发布公告称:董事会注意到股份价值被显著低估。从此后碧桂园的回购动作来看:很显然,碧桂园董事会认为3港元左右的股价是被低估的。风云突变的房地产市场中,碧桂园的持续回购是不是在抄自己的底?你看明白碧桂园到底在做什么了吗?
重温:恒大百亿回购之后,股价两次翻倍
回购股票的房地产公司不仅仅是碧桂园。另一个地产巨头恒大地产,最近三年斥资过百亿回购股票,位列港股榜首。恒大地产的股价也随着回购剧烈波动。其中有两个阶段股价翻倍还多。
面包财经研究了过去近三年恒大地产66次收购的详细记录,绘制出恒大地产平均回购成本与股价走势的对比关系:
从2014年至今,恒大地产回购股票合计接近170亿港元,回购股份超过38亿股,超过总股本的四分之一,是港股历史上回购力度最大的巨型地产公司之一。
恒大股票回购大部分在股价处于低位时进行,在大比例回购后,股价多次出现翻倍。2014年7月恒大斥资超过58亿港元回购股票,回购均价3.31港元。2014年年底,恒大股价一直徘徊在3港元附近,进入2015年之后持续上涨,最高达到8.4港元。较平均回购价上涨超过150%。
2015年中期,A股股灾发生后,恒大股价大幅下挫,一度跌至3元附近。恒大从7月8日开始大比例回购,此后几个月在回购上投入的资金超过100亿港元。其中7月8日,单日回购金额超过14亿元,最低回购价3.31港币。2015年11月下旬,恒大股价一度涨到6.8元,较三个多月前的最低回购价已经翻倍。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回购进行之后股价都会大幅上涨,恒大地产上周收盘价为5.67港元,而2016年1月,恒大的回购均价约为6.43港元,当前价格低于回购价。
大手笔回购股票,实际上是观察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对公司真实态度的一面镜子,不少富有经验的港股投资者会从回购中寻找投资机会。
李嘉诚:五亿回购成股价见底风向标
不仅是内地房产巨头在回购。首富李嘉诚旗下的长实地产2016年3月份也连续两次回购股票,总金额超过6亿元。
面包财经微信公众号(ID:mbcaijing)曾在长实首次回购后即写了一篇题为《李嘉诚公司逾5亿进场扫货 牛市要再来?》的文章,剖析李氏的逻辑。现在回头看,自长实回购后的两周内,长实的股价已经较之前上涨超过10%。
面包财经首次发文讨论长实地产股价的问题其实是在2016年2月初,文章名称为《香港地价跌到不足南京一半,李嘉诚公司暴跌1400亿》。当时长实的股价在39元附近,处于历史最低位,两个月后就涨到了50元以上。从那篇文章发表至今,长实地产的股价已经上涨约25%。
当时那篇文章广为流传,经过各大主流网站转发后,阅读量过千万,面包财经微信公众号后台的阅读量也在48小时内超过40万+,由此衍生出来的跟风报道则遍及全网。
不过可惜的是,后来很多跟风报道的媒体实际上有意或者无意中曲解了那篇文章的含义,并且只将关注点聚焦在前半句地价问题上,却忽略了长实地产的股价已经被低估。
不知道你当时看到那篇文章的时候关注的是前半句还是后半句呢?读完之后只是将地价问题作为谈资,还是立刻去研究长实地产的财务数据并且做出投资决策?不管你是否曾经在40元以下买了长实的股票,都不妨在面包财经的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给我们,分享你的投资心得。
如果你真的读到面包财经那篇文章之后,在40元以下买了长实地产,其实功劳也完全归于你自己。因为在那篇文章在香港资本市场流传也甚广,而在该文发表后的一个月内,长实股价多次跌破40元,并没有涨多少,真正大涨是在一个月之后。由此可见,绝大部分读过那篇文章的人,并没有因此立刻去买长实的股票。能注意到该文所提及的股价问题,只能归功于读者自身的明睿。
面包财经充其量是陈述客观事实,将财报和资本故事剖开给读者看。真正令人忧心的是,很多侵权者在盗版面包财经内容时,为了规避法律责任,采用截取式、篡改式、拼接式等抄袭手法,没有完整的传达原文含义,误导读者,遗漏了原文很多重要的信息。
发第二篇《李嘉诚公司逾5亿进场扫货》时,直接在标题里写名了李超人进场抄底。不知道有多少人跟着超人进场呢?
如果要读原汁原味的文章最好还是到面包财经的公众号上直接看吧!
本文作者:面包财经(ID:mbcaijing)
免责声明
本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请勿根据本文内容作出任何投资决策。作者及面包财经不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承担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
本文为面包财经原创 未经授权 不可转载
内容及商务合作请联系:hezuo@mbcaijing.com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野马财经立场。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