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被华尔街盯上,中概股有多危险?|| 深度

2022-04-30 13:14:09
无冕财经
关注
2022-04-30

美国打压下,中概股市值蒸发20万亿,中美互联网公司间的差距拉大,中概股的命运会如何?

图片


来源/无冕财经  作者/施燕芬  编辑/陈涧

中概股困境持续。

据观察者网,4月22日,美股投资人将马云列为新的诉讼对象。去年,由于阿里股价暴跌致使其投资受损,他们发起对阿里巴巴的集体诉讼。

有分析认为,华尔街起诉马云,有向中国科技公司整体发难的意味。

3月以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分5批将40家中国企业纳入“预摘牌名单”,涵盖医药健康、生物制造、互联网娱乐、汽车、房地产等行业。观察者网预计,未来全部191家中概股均将进入退市清单。

事实上,自从2020年特朗普政府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HFCAA)》,对外国企业在美上市提出额外的信息披露要求,中概股就频频遭受打压,面临退市风险。

中概股的命运会如何?

图片

市值大缩水,差距被拉大

微博、百度、爱奇艺、富途控股、搜狐、知乎、理想汽车、贝壳等公司,都进入了“预摘牌名单”。

图片

▲美方已经发布5批预摘牌名单。

SEC方面指出,如上述企业认为其判断有误,需要在公示日15天内向组委会提交申请,并附加相关证据。其中的证据,包括中国政府对公司的影响力,以及执政党相关人员在公司任职情况等。

显然,中国互联网公司都无法对此进行披露。最早一批纳入名单的企业已经进入了“确定摘牌名单”,同时他们将会在披露2023年年报后(2024年初)面临退市。

尽管离实质退市大限还有两年,但投资中概股的机构开始陆续离场,中概股面临前所未有的抛售压力。

曾经看好投资中国的芒格,一改此前态度,大幅抛售中概股,甚至不惜浮亏40%。今年第一季度,芒格旗下公司Daily Journal减持阿里巴巴30.206万股,持仓比例由27.65%下降至15.35%,持股数量降至30万股,仓位直接砍半。

3月15日,有华尔街代言人之称的摩根大通,一口气下调28只中国科技股评级及目标价,其中阿里巴巴目标价直接砍半,从180美元下调至65美元。同时,摩根大通措辞严厉表示,从6至12个月的股价前景来看,中国互联网企业“不可投资”,股价难以预测。

但前一个月,摩根大通还坚定看好阿里、腾讯等中概股。

一时间,中概股股价风声鹤唳。

据“牛弹琴”,HFCAA出台以来,仅阿里巴巴市值就跌去超6000亿美金,整个中国互联网行业市值蒸发达20万亿人民币。

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2年3月19日,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共有281只,总市值约1.2万亿美元,较去年高点市值已缩水近六成。

市值蒸发背后,中美互联网科技公司的差距正在拉大。

2021年,腾讯、阿里、百度等中概股“盈利五巨头”,累计净利润约为644亿美元,而苹果净利润为946.8亿美元,微软为612.71亿美元。

2020年底时,腾讯市值非常接近Facebook,阿里市值也超过谷歌的一半,当时,全世界的投资者都认为,中概股中可能出现与美国互联网巨头一较高下的公司。

图片

▲中美科技企业市值差距拉大,图片来自网络。

但如今,腾讯市值仅相当于苹果的16%、微软的19%;阿里的美股市值仅相当于亚马逊的17%、谷歌的16%。

差距将继续拉大。据“互联网怪盗团”分析,假设未来三年内,美国互联网巨头均能维持20%左右的净利润增速,而中国互联网巨头只能维持10%以内的净利润增速,中美两国互联网巨头的利润差距会拉大0.3倍,市值差距会再扩大0.5倍乃至1倍。

图片

中概股何去何从?

华为事件以来,美国政府持续对中国科技企业采取监管措施,影响着中概股企业的走向。

中企赴美上市已经明显踩下刹车。小红书、哈啰出行、七牛云、Keep等撤回赴美IPO计划,喜马拉雅、货拉拉则取消赴美IPO。

据证券时报消息,上海一中型美元基金投资机构投资人认为,“现在即使是不掌握大众消费者数据的、面向B端的企业,我们也不建议他们在这个时候赴美上市了,因为这个阶段美股中概股的估值很低,加上SEC也强化了中概股的信息披露监管,企业在美股未必能获得好的估值。”

据投中网报道,今年以来,VC刹车,4个月没投一个项目,美元基金出手跌7成。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一季度外币投资和案例数分别为458.77亿和232起,同比分别下降72.7%和55.1%。

在“预摘牌名单”的压力下,中概股选择回港股上市或者私有化。

当前名单中,爱奇艺、富途控股、贝壳、搜狐没回港股上市,百度、微博完成了二次上市,而理想汽车、知乎实现了双重上市,港股、美股两地主要上市。

目前,港交所已有二十多家中概股回归,根据中金研报数据,目前还有另外的25家公司可能在未来3-5年内满足回港上市条件。

“燃财经”认为,在港二次上市的企业,因为不充分满足在港上市标准,一旦在美资本市场退市,港股上市地位也可能受到冲击。

而并非所有的企业都符合港股上市的要求。长桥海豚投研表示,“一些估值严重偏低,同时难以符合港股二次上市要求的公司,往往会受到一些机构基金的青睐。他们会希望低价进去,将公司重组运作成为一个符合上市要求的新公司,然后再高价退出。但这种方式对于公司的小股东并不是很友好。”

据“燃财经”援引CIC灼识咨询赵晓马的话称,“尽管私有化的成本和难度更低,也能对公司的市值进行快速止损。然而,私有化交易通常伴随着高杠杆,可能增加企业财务负担并打破原有的负债平衡,从而严重影响企业后续融资。”

不到万不得已,中概股公司都不会轻易私有化。但倘若审计问题最终无法解决,中概股公司要想继续留在美国,就只能选择低级别的市场交易,例如粉单市场。

尽管瑞幸目前仍保持着不输主板股票的流动性,但粉单市场交易量总归是低位,融资能力相当有限,显然不是中概股公司的最佳归宿。

不过,退市还只是后话,随着中美关系缓和,中概股就能寻找到出路。当前,中概股需要找到的是华尔街的信任。

3月31日,微博宣布股票回购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回购至多5亿美元的ADS,预计将从现有现金余额中为回购提供资金。

没被纳入“预摘牌”清单的中概股,则掀起回购潮,以向投资者释放积极信号。唯品会、微博、迅雷、金山云、正康国际等多家中概股均发布公告称,计划未来一段时间内回购股票。

此前的3月22日,阿里巴巴宣布到2024年3月底前将股票回购规模从150亿美元大幅增至250亿美元,创中概股回购规模纪录,最高回购规模相当于近1/10的市值。

无论如何,中概股没有放弃。

参考资料:

1、燃次元《 中概股们,能否“落叶归根”》

2、互联网怪盗团《 中美两国互联网巨头的差距正在进一步拉大》

3、证券时报《调查丨中企暂停赴美IPO“后遗症”蔓延 美元基金进退维谷》

4、投资界《VC刹车:4个月,没投一个项目》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

无冕财经
487文章
·
0评论
·
4粉丝
九段财经媒体人创办的新媒体,奉守专业主义,为优质的商业阅读而生,作者遍布国内国际近20个热点创投城市,深度调查,一手原创采写,只为“互联网+转型,创业,投资”案例发声!
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