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农商行撤回A股IPO:股权成“拦路虎”?有股东沦为失信公司
排队四年多,厦门农商行悄然撤回A股IPO申请。究其原因,股权问题或是厦门农商行上市前途“蒙尘”的关键原因。该行前十大股东中,有股东被法院强制执行、限制高消费,甚至还有股东已沦为失信公司,所持厦门农商行股权也曾被全部冻结。
来源/科技金融在线
排队多时,中小银行从A股突然撤回IPO计划的例子近年来屡见不鲜,撤回原因不尽相同。如今,从A股撤回IPO计划的银行再添一例。
日前,厦门农商行悄然撤回A股IPO申请。究其原因,股权问题或是厦门农商行上市前途“蒙尘”的关键原因。
近年来,厦门农商行曾陷多起股权司法拍卖。前十大股东中,有股东被法院强制执行、限制高消费,甚至还有股东已沦为失信公司,所持厦门农商行股权也曾被全部冻结。
此次主动撤回IPO计划,意味着厦门农商行历时四年多排队的上市旅途就此搁浅。同时也指明该行有意优化股权结构,以备他日重回奔赴资本市场的赛道。
排队四年撤回IPO申请
2月18日,证监会官网披露的沪市主板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企业基本信息情况表显示,已收到厦门农商行IPO撤回申请。在此之前,该行IPO进程为“预先披露更新”状态。
事实上,随着中小银行谋求上市步伐的加快,厦门农商行登陆资本市场的决心由来已久。
早在2017年,由农信社改制不到5年的厦门农商行,便已于同年5月在厦门证监局完成上市辅导备案,接受中信建投证券辅导上市。
辅导半年多后,厦门农商行于当年年底向证监会提交了IPO申请,并顺利获得IPO受理。
彼时,招股书显示,厦门农商行计划在上交所上市,拟公开发行股票总数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超过25%,且不低于10%。
如今,厦门农商行突然撤回IPO计划,距离其当初上市排队时已过去了四年多时间。对于撤回原因,厦门农商行向媒体表示,主动调整上市计划是基于股权优化目的,意在利用调整期着力梳理并优化股权,为下一步稳健发展和再次申请上市筑牢基础。
股权成上市“拦路虎”?
资料显示,厦门农商行前身为全国首家地市级统一法人联社——厦门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该行是在有着60多年发展历史的厦门农村信用社基础上整体改制而成的股份制商业银行。2012年7月16日,厦门农商行正式挂牌开业。法定代表人为谢滨侨,注册资本约37.34亿元。
目前,厦门农商行有63家支行、1家直属营业部、1家专营机构(全国首家同业业务中心)。主发起设立3家村镇银行以及厦门金融租赁有限公司。
股权结构方面,厦门农商行股权较为分散。2020年年报显示,该行股东总数达3935户,其中法人股102户,自然人股3833户。
截至2021年9月末,厦门农商行持股比例在5%以上的股东只有四家,且都是国有企业,分别为厦门象屿资产管理运营有限公司(持股8.01%)、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持股6.96%)、厦门国际会展控股(持股6.95%)、厦门国贸金控(持股5.81%),四大股东合计持股比例达27.73%。
值得一提的是,股东数量众多的情况下,厦门农商行的股东质量却令人担忧。
2020年年报显示,在厦门农商行的前十大股东中,有四位股东所持该行股权处于质押状态,质押比例均超过了90%。
具体来看,第五大股东福建奥园集团所持厦门农商行股权被质押的比例为94.79%、第六股东中融新大集团被质押比例为94.23%、第七股东厦门宏信伟业投资被质押比例为99.63%、第八股东厦门誉联集团被质押比例为93.43%。
其中,第六股东中融新大集团所持厦门农商行的全部股权还被冻结。
中融新大集团作为厦门农商行的第六大股东,所持该行股份约1.76亿股,持股比例为4.72%。但据企查查显示,中融新大集团目前已沦为失信公司,其自2020年10月以来,已被法院先后11次列为失信被执行人(俗称:老赖),限制高消费65次。
同时,中融新大集团目前还有16条被法院强制执行记录,被执行总金额约21.79亿元。
与第六大股东同病相怜的是,厦门农商行第七大股东厦门宏信伟业投资也有被法院强制执行的记录。
去年11月,厦门宏信伟业投资遭到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执行标的约1.22亿元。同时,该公司还有被5次限制高消费的记录。
被法院强制执行后,在阿里司法拍卖平台上,一次性上线了厦门农商行上百笔股权拍卖信息,被拍卖的股权合计约有1.07亿股,而持有者正是厦门农商行第七大股东厦门宏信伟业投资。
股东质量的不佳,让厦门农商行股权屡屡陷入被质押、冻结、司法拍卖的境地,这一系列较为突出的股权问题,或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该行此次登陆资本市场的步伐。
不过,厦门农商行回应,此次调整上市计划,只是调整了阶段性的工作步伐,其继续申报上市的总体方向和决心未有变化。
业绩不稳 不良率略升
近年来,排队上市的中小银行撤回IPO申请的例子时有发生。比如此前曾提出撤回A股上市申请的盛京银行、徽商银行、哈尔滨银行、广州农商行等等。对于撤回原因,各家银行也不尽相同。
不过,撤回归撤回,但中小银行对冲击A股的热情丝毫不减。截至2月20日,仍有12家中小银行处于上市排队状态,其中10家处于“已预披露更新”状态。
厦门农商行此次撤回IPO计划,除了股权方面存在隐忧之外,其业绩情况也不是很乐观。
据招股书显示,2014 年至 2017 年,厦门农商行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9.35 亿元、28.34 亿元、30.56 亿元、29.82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96 亿元、9.09 亿元、10.25 亿元、10.06 亿元。
年报显示,2018 年至 2020 年,厦门农商行的营业收入分别为 34.94 亿元、36.66 亿元、33.5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1.15 亿元、11.79 亿元、8.29 亿元。
可以看到,厦门农商行近年来的业绩情况并不是很稳定。其中,2017年和2020年的业绩,均较上年相比出现了下滑的情况。
进入2021年,厦门农商行在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约14.4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9.20亿元减少了24.71%;上半年实现净利润约5.26亿元,同比增长6.58%。出现增利不增收的情况。
根据该行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2021年1月-11月,厦门农商行实现营业收入25.09亿元,净利润8.62亿元。截至2021年11月末,该行总资产规模为1285.31亿元。
业绩不稳的情况下,厦门农商行的资产质量也略微上升。
数据显示,2019年末、2020年末、2021年11月末,厦门农商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0.96%、0.85%、1.29%。
拨备覆盖率则由2019年末的284.33%下降至2021年11月末的193.17%,不到三年下降了47.2%。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