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违约,政府介入、一行两会深夜发声,释放什么信号?|| 深度
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住建部先后发声,对于恒大违约一事,各方早就心中有数。
作者/陈欣苗 来源/无冕财经
苦撑半年,恒大还是违约了。
12月3日晚8点,恒大(03333.HK)公告称无法履行一项2.6亿美元的担保义务,并“可能导致债权人要求债务加速到期”,鉴于目前的流动性情况,本集团不确定是否有充足资金继续履行财务责任。
▲恒大公告截图。
约一个小时后,广东省人民政府即发公告,表示对此高度关注,立即约谈恒大实控人许家印,并应恒大请求,同意向恒大派出工作组,督促推进企业风险处置工作,督促切实加强内控管理,维护正常经营。
此后,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住建部先后发声,对此表示支持,并再次强调恒大属于个案风险,对房地产行业和金融市场冲击有限。
12月6日,二级市场上,中国恒大(03333.HK)大跌,截至收盘报1.8港元,暴跌20%,股价创出11年新低,市值为237.68亿港元。
恒大宣布违约,从中央各监管部门到地方政府深夜接连表态,意味着什么?
自救艰难
此番违约之前,恒大还是在努力自救。
不久前的11月,恒大将持有的恒腾网络(00136.HK)剩余18%股份出售,套现近21.27亿港元;9月,恒大以99.93亿元出售其所持的盛京银行19.93%股权。
据不完全统计,6月以来,恒大通过出售恒腾网络、恒大冰泉、盛京银行、高新投集团等股权,合计回笼资金约320亿。
比较神奇的是恒大物业的出售。这项核心资产本将以200亿港元卖给合生创展,但后来却因双方在付款方式上的分歧而告吹,直接接盘方仍未敲定。
也就是说,除了上述恒腾网络等边缘资产外,恒大对恒大物业、恒大汽车这两项核心资产的处置仍然是“拖”字诀,土地资产、房产项目更未有进一步出售的消息。
不过,许家印也下场处置资产,将回笼的资金注入恒大,向外界传达信心。当然,这是作为股东给公司的借款,以后还是要还的。
公开资料显示,7月1日至今,许家印通过个人股票抵押、房产及私人飞机出售等方式筹集了约70亿现金;11月末,许家印及其妻子丁玉梅共同出售恒大12亿股票,合计套现约26.76亿港元,均用于公司纾困。
资产处置之外,恒大重要的资金来源——销售回款,却也是几近停滞。
7月以来,恒大的销售额便进入下滑通道;1-11月,据克而瑞数据,恒大销售额4421亿元,同比去年减少约36%,而前10个月销售额4428亿元,也就说11月销售额出现了负增长,据说是退房所致。
为了凸显责任心,恒大屡次在公开场合强调要“要全力复工复产保交楼”。此前的11月14日内部会议上,许家印还称,希望通过千方百计出售资产、抓回款来确保复工复产。
只是,资产出售缓慢、回款堪忧,复工复产的难度不可谓不大,加之不断到期的债务,恒大犹如一根紧绷的弦。
违约影响几何?
违约消息一出,市场议论纷纷,恒大要“躺平”吗?
从实际情况上,恒大的处境确实十分艰难。
近半年来,其销售持续低迷,偿还债务的资金多来自资产处置,包括处置下属公司股权、许家印清理个人资产输血等,过去半年资产处置筹资约400亿元,但相对近2万亿的债务,可谓杯水车薪。
资金捉襟见肘,近几个月恒大的债权利息几乎都在30天宽限期限截止日勉强打款。此番违约,亦可说是必然,撑到如今,恒大自身已无能力解决流动性问题。
据恒大公告,此番未能履行2.6亿美元的私募债担保义务,可能导致债权人要求债务加速到期,公司已与境外债权人保持积极沟通,并将制定境外重组方案。
仅从规模上看,恒大此番境外债务重组,将是中国房地产发展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重组的复杂程度和难度不容小觑,所需时间亦难以估量。当下恒大未到期的美元债约192.36亿美元,即境外债总额超千亿。
这也仅是美元债,作为当下国内发生债务危机金额最大的企业,恒大此次违约可能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也意味着目前正处于应对处置恒大流动性风险的关键阶段。
“此次违约直接说明恒大现金流遇到较大困难,尽管此前使出浑身解数自救,但仍难以摆脱现金流断裂的结果。”一位业内人士对无冕财经(ID:wumiancaijing)研究员表示。
其进一步分析称,违约的后续影响比较大,首先,恒大的企业信用可能进一步恶化,进而影响销售端,融资难度亦更大;其次,恒大产业链上的企业在后续合作中支持力度会降低,从而对保竣工、保交付产生影响;再者,美元债违约,债主可能集中要求提前还债,产生“挤兑”风险,进一步加大偿债压力,后续恒大资产处置的压力也会更大。
从监管层的即时反应来看,恒大可能出现债务违约,已在预期之中。从中央各监管部门到地方政府的一系列表态、动作,可一窥其对这一庞然大物的判断。
政府工作组入驻意味着什么?
恒大违约信息发出后约一个小时,广东省人民政府即发公告称已约谈许家印,并应恒大请求,为有效化解风险,保护各方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同意向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派出工作组,督促推进企业风险处置工作,督促切实加强内控管理,维护正常经营。
▲广东省人民政府网站截图。
“向恒大派出工作组,首先是出于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防止风险向其他企业、产业链以及金融端等传导,将恒大作为个案处理。”上述业内人士对无冕财经(ID:wumiancaijing)研究员表示。
从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住建部等部门的表态,亦可显示监管当局希望将恒大风险锁定,不让之蔓延到行业的决心。
央行称,个别房企出现风险,不会影响中长期市场正常融资功能;证监会称,恒大集团风险事件对资本市场稳定运行的外溢影响可控;银保监会亦强调恒大问题是市场经济中的个案现象,总体上恒大事件对金融行业的外溢性可控。
同时均表态称支持广东省政府向恒大派出工作组,并将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工作,继续促进房地产行业和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默契十足。
不仅如此,监管层再次强调恒大属“个案”,系其自身“经营不善、多元化盲目扩张”,亦再次表明,恒大问题,仍逃不出“自救”范畴,接下来,保交付仍要持续,资产处置亦不能停。
广东省政府此番派驻工作组,充当的更多是监督与引导者的角色。
据凤凰网房产援引知情人士称,事实上恒大各地公司已经由当地政府牵头成立了“专班工作组”监管资金和付款,此前仅有恒大总部一直没有工作组的进驻。
“工作组进驻后,肯定会先摸查恒大的真实情况,包括现金情况、融资来源、债务缺口等,针对性更强、更明确,为后续恒大债务危机的解决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此前,恒大的表外负债始始终成谜。随着工作组进驻,恒大真实的资产负债情况或将很快揭晓,恒大危机的处置也将有序进行。
企业处于困境时,政府应企业请求进行帮助、指导曾有先例。比如一年前,海南省人民政府进驻海航集团,进驻一年后,海航正式宣布破产重整,实现债务软着陆。
等待恒大的,又会是什么?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