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沃汽车上市,吉利十年书写并购教科书
沃尔沃汽车瑞典上市,是近20年瑞典,今年欧洲规模最大IPO。
沃尔沃汽车瑞典上市,是近20年瑞典,今年欧洲规模最大IPO。
作者/冯婉瑜 来源/野马财经
10月29日,沃尔沃汽车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上市。
1927年这个品牌的第一款车上市;1959年,它发明了三点式安全带,成为世界通行的设计标准;1966年一辆沃尔沃1800S行驶500万公里,里程之长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这是沃尔沃汽车给世界留下的印记。
这个94年的老品牌命途多舛,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一度濒临破产。最终吉利控股集团出资18亿美元买下了它,在11年后其单独上市。
吉利控股集团CEO、沃尔沃汽车董事李东辉和沃尔沃汽车CEO汉肯·塞缪尔森,分别在杭州和瑞典两地,敲响开市的钟声。沃尔沃汽车以每股53瑞典克朗的价格发行B类普通股,交易代码为“VOLCAR B”。
值得关注的是,沃尔沃汽车股票获大幅超额认购。IPO首日,沃尔沃汽车股价更是涨超22%,目前在59瑞典克朗每股的价格。
十年耕耘
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在十年前这笔交易的双方知名度差距过于悬殊。
2010年的吉利,是一家中国本土低端汽车制造商。全年汽车销量只有40万多辆,品牌知名度不高,盈利能力也不强。沃尔沃汽车那一年全球销量只有33.5万辆。但这个标的在当时仍是一家净资产超过15亿美元、具备造血和持续发展能力的跨国汽车公司。仅沃尔沃品牌价值就接近百亿美元,还拥有4000名高素质研发人才队伍与体系能力。
《中国青年报》为这笔交易做了报道,其中写道:“这一天,对于中国汽车工业来说,也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天。中国年轻的自主品牌吉利汽车跨出国门,进行了一项或将改变中国乃至世界汽车格局的收购,有着80年历史的沃尔沃品牌从此打上了中国的烙印。更重要的是,吉利收购的不仅仅是沃尔沃汽车100%股权,还包括知识产权和其他相关资产。”
但就在2009年,上汽花40亿元收购而来的韩国双龙汽车申请破产,天价教训在前,外界对“吉沃案”的未来不免疑虑重重。
彼时,沃尔沃汽车全年营收957亿瑞典克朗,年亏损达到51.9亿瑞典克朗。李书福立下目标:两年实现沃尔沃汽车扭亏。
他没有食言。回过头看,2020年,沃尔沃汽车营业收入达2628亿瑞典克朗,营业利润达85亿瑞典克朗。全球销量达到66万辆,市占率稳步提升,并在最大的两个市场(中国和美国)实现销量增长。2021年上半年,沃尔沃汽车营收达到1411亿瑞典克朗,同比上升26.3%;营业利润132亿瑞典克朗,利润率达到9.4%,全球销售38万辆汽车,同比增长41%。与此同时,沃尔沃汽车连续12个月销量近77.5万辆,已接近十年前定下的80万辆的全球销量目标。
吉利同样高速发展。吉利控股集团连续10年入榜《财富》世界500强,2021第239位,相比2011年攀升232位。在英国品牌评估机构Brand Finance发布的“品牌综合价值最高十大汽车集团”榜单中,吉利控股集团位列第九,成为唯一上榜的中国汽车集团。吉利汽车营收从2010年140.69亿元跃升到2020年为921亿元,净利润55.7亿元。吉利汽车成为首个实现乘用车产销突破1000万辆的中国品牌车企。
一次豪赌,让两个汽车品牌获得新生。
出海范例
从世界汽车发展史上来看,跨国并购成功的少失败的多。中国汽车业界近年来的整车并购案,目前成功的仅有吉利并购沃尔沃汽车,其他全部铩羽而归。
东西方企业文化如何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李书福的答案是不融合,保持独立性。
收购之初,李书福对瑞典政府、福特和沃尔沃管理层作过如下承诺:瑞典哥德堡总部不变,欧洲的产能、生产设施不变,在瑞典的研发中心地位和作用不变,与工会、供应商和经销商签订的所有协议不变。此外,他还承诺,沃尔沃的知识产权及生产体系、营销网络、管理团队及品牌运营均保持独立。
收购后第一次董事会议,在座董事从国籍上看,有瑞典、丹麦、德国、加拿大还有中国。一个充分多元的决策系统保证了沃尔沃的独立性,考核晋升制度也基本沿用原来。
吉利放手借力,巩固了沃尔沃原有市场和品牌认知,之后的打开中国市场,合作开发则是水到渠成。
自中国加入WTO以后,产业变迁的规律不可阻挡地使全球汽车产业的中心从西方移向东方。被吉利收购后,中国已成为沃尔沃汽车第二本土市场,并很快取代美国,成为沃尔沃汽车全球最大单一市场。
2010年,沃尔沃汽车在华销量仅为3万辆,2019年达到154559辆,是收购前的5倍。中国在沃尔沃汽车全球销量的比重,从2010年的8%增加到2019年的22%。
10年过去,沃尔沃汽车在中国的员工从188人跃升到8000人。目前,沃尔沃汽车在中国有3家整车工厂和1家发动机工厂,拥有一座研发中心和一座设计中心。沃尔沃汽车在中国拥有1700家供应商,本地采购已占沃尔沃全球采购30%以上。
并购换来了品牌,换来了产业,更重要的是,换来了中国形象。
国际并购中,存在“七七定律”,即有70%的并购都未能实现预期的商业价值,而其中,70%的原因是并购后的文化融合失败。吉利和沃尔沃汽车的企业文化不是强制融合,而是彼此独立,充分发挥出各自的独特优势。
可以说吉利并购沃尔沃汽车10年发展是中国汽车工业全球化发展的写照,这一收购全面提升了中国企业海外形象。没有吉利并购沃尔沃汽车,就没有中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车企。十年并购的成功经验,成为吉利入股宝腾、路特斯,携手戴姆勒的重要背书。
战略猜想
从外国先进车企那里学来技术和知识产权,是国人当年对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的期许。从目前来看,成果颇丰。
2013年9月,吉利控股集团欧洲研发中心CEVT开始运营,依托哥德堡优势研发资源,开发全新的中级车模块架构和和相关部件。
此后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合资的新时代高端汽车品牌领克上线,2017年11月,领克第一款车型领克01正式上市,截至目前,领克累计销量已突破57万辆。
智能电动车狂潮刮起,吉利与沃尔沃汽车亦联合投资成立极星电动汽车目前在欧洲、中国、美国的10个市场同时开展运营,在全球范围内有50个极星空间展开零售工作。
双方在目前共享SEA浩瀚、SPA2电动车架构基础上,已经启动下一代纯电专属模块化架构的联合开发,实现核心技术成果的共享和规模化优势。沃尔沃汽车、吉利及快速增长的领克、极星品牌都将共享该架构。双方还将在三电和智能网联方面实现技术共享,共用电池包和电驱系统,并通过联合采购降低成本。
下一个十年,做智能纯电豪华市场的领导者,是沃尔沃汽车的目标。
从行业来看,燃油车已进入倒数计时。2021年上半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达255万辆,纯电动汽车占比约七成,其中中国电动汽车销量超120万辆,稳居榜首,占据全球电动车市场的半壁江山。国内互联网公司如小米、360已跑步进入这一赛道。
沃尔沃汽车正在全面加速电气化转型,全面推进智能电动科技能力建设,吉利控股集团继续保留沃尔沃汽车的第一大股东地位。相信其公司底蕴和技术积累将助力领跑。
下一个十年,我们静候佳音。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