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上演肉搏战!产品库存积压严重,逾五百只基金急等发行档期

2021-11-12 17:49:21
新经济E线
关注
2021-11-12

基金发行压力与日俱增。

来源/新经济E线


图片


新经济e线注意到,2021年以来,公募基金发行经历了开年时期的天量发行,再到今年二季度以来整体趋稳,近期,公募基金发行却持续处于相对低迷状态。

 

特别是刚刚过去的10月成为了年内基金发行的一个冰点。当月成立的新基金数量跌破百只,共计仅录得97只,发行份额1203.17亿份,双双创下今年以来的最低值。不仅如此,爆款基金发行数量也大幅减少。当月,发行份额超过50亿份的仅有易方达、汇添富和华夏基金的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ETF。此外,10月以来共有5只产品公告发行失败。

 

具体从全年偏股型基金(含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在内)的发行来看,2021年1月为发行的高峰,单周发行总额一度突破1500 亿元,而随着蓝筹股泡沫破灭后,6-9月单周主动型基金发行额维持在600亿元左右,但10月长假后的三周每周成立的偏股型基金份额降至100亿元以下,整体的发行情况处于低位。

 

虽然在10月下旬,整体出现了500 亿元以上的发行份额,情况有所回暖,但11 月上旬仍然延续此前相对弱势,发行数量与发行额再度下滑。Wind统计表明,截至11月10日,当月新成立基金数量和发行份额分别仅有51只和543.67亿元。

 

此外,今年以来142家公募机构累计上报1856只基金产品,合计获批1619只产品。截至11月10日,另有158只基金正处发行期。

 

不过,眼看距离2021年全年结束仅剩下一个多月时间,但目前仍有多达514只基金产品正在急切等待发行档期。可见,年末一场贴身搏战已不可避免。

 

基金发行档期难求

 

据新经济e线了解,当前,包括头部基金公司在内,对各大发行主体来讲,基金发行档期难求已是普遍现象。“僧多粥少”恐怕是最贴切的一个表述。究其原因,业内认为,主要是蓝筹股泡沫破灭以及近期无风险收益率下行幅度逐步趋缓,叠加公募基金赚钱效应下降和销售渠道推广积极性降低等多重效应使得公募基金的发行量逐步走弱。


图片

来源:Wind

 

统计表明,截至11月10日,在苦等发行档期的514只基金产品分布在118家基金公司当中。其中,待发基金数量位居前三的基金公司旗下基金产品均超过了20只,最多的一家有25只,余下两家分别有23和20只。

 

同期,已获批后正在等发行基金产品介于十只(含)到二十只(不含)以上的基金公司共计有10家。上述13家基金公司积压待发的基金数量累计达212只,占比超过四成。此外,另有21家基金公司待发基金数量分别介于5只(含)至9只(含)之间,合计为141只,占比近三成。

 

在头部基金公司中,最多的一家年内共计上报了82只基金产品。今年以来该公司有75只基金产品获得批文。当前,公司有8只基金产品正在发行,有20只基金产品获批待发。也就是说获批待发的基金占获批基金数量的比例超过四分之一。

 

紧随其后的一家基金公司今年以来累计上报70只基金产品,同期有58只基金产品获批。目前公司有5只基金正在发行,23只基金产品获批待发。获批待发的基金占总获批基金数量的超30%。

 

同样,今年发行火爆的ETF也出现了待发产品大量积压的情况。主要是去年股票ETF一度审批放缓,部分基金公司密集申报的产品后来纷纷获批,市场供应量大幅扩容。

 

截至11月10日,今年上报产品263只,但年内获批产品却多达368只。其中,正在发行ETF的产品有45只,另有104只ETF仍在等待发行,占全部获批数量之比接近三成。而且,在上述产品中,甚至有不少基金超过了获批后6个月内发行的“大限”,面临快速推向市场的压力。

 

对此,有市场人士指出,基金发行环境的冷热与市场情绪也密不可分。以偏股型基金发行为例,三轮牛市的顶点均对应偏股型基金的天量发行。其中,2007年10月对应单周的基金发行额接近600亿元,2015年6月牛市的高点基金发行额突破1300亿元,而2021年1月蓝筹股泡沫的时间段当中单周基金发行额突破1500亿元。

 

整体而言,偏股型公募基金的发行与行情的关联度呈现出同步变化的趋势,形成行情向好-居民资金蜂拥而至-增量资金进一步入场推升行情的拉升的正循环。如2019 年来大市值蓝筹股票的持续上涨使得公募基金的赚钱效应得到强化,因此,此前配置银行理财产品的居民端资金大量流入到公募基金当中。

 

鉴于今年A股市场大幅震荡,部分基金净值回撤较大,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基金发行难度增加,加之新发基金数量众多,导致部分公募机构手中出现产品批文积压的情况。

 

前五大新发规模超千亿

 

另据Wind统计显示,截至11月10日,按成立日期计算,年内新成立基金数量已超过了去年全年,达1533只,较去年全年新成立基金1387只相比,新增146只,再度刷新历史纪录。不过,新基金发行份额较去年尚有近6000亿元的差距。年内发行份额共计25253.25亿元,较去年全年创纪录的31248.94亿元相比,二者相差5995.69亿元,但整体仍处于历史相对高位。


历年各类公募基金平均发行规模及趋势(亿元)

图片


新经济e线注意到,今年来头部基金公司的吸金能力同比大幅提升。若按季度为标准进行排序的话,前十大基金公司中,新发规模居前的广发、易方达、南方、华夏、汇添富前5 家基金公司在2021 年前三季度首发规模均超千亿元,其余前十大基金公司首发募资均超700 亿元。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前十大公司的基金发行规模合计占比达46.23%,较2020 年的41%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同期基金发行数占比略超三成。

 

在同期有发行产品的基金公司中,除募集规模排名前10 的基金公司外,首发募资规模超200 亿的公司共20 家,100-200亿的公司共19 家,此外,有27 家基金公司的募资规模不足10 亿元,表明基金公司的新发募资能力差异巨大。

 

从2021年前三季度发行规模来看,市场募资规模前10产品的金额均超百亿元且为主动管理型,其中主动权益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分别为5 只和3 只,混合债和中长期纯债券型基金各1 只。其中,广发行业严选、南方兴润价值、广发均衡优选、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博时汇兴回报募资金额居前5,首发募资规模分别为148.7 亿元、148.7 亿元、148.5亿元、148.5 亿元、147.2 亿元。从公司层面看,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旗下热门产品均为3 只。

 

据中信证券研报统计,截至今年前三季,新成立基金中,混合型、QDII 及FOF 平均募资规模增长明显。分类统计2021 年前三季度各大类基金的平均发行规模,大类基金中涨跌互现。平均募资有所提升的大类产品线中,混合型、QDII 型(不含指数及另类)、FOF 型在首发中持续升温,2021 年前三季度的平均募资有一定增长,平均募资金额分别为17.3 亿元、19 亿元、17.3 亿元。

 

相比之下,主动权益型、债券型、指数及指数增强型的平均募集规模较上年度不同程度的下降,分别降至23 亿元、18.6 亿元和7.1 亿元。

 

债券型细分品类方面,混合债券型平均发行规模有小幅增长,增至13.67 亿元,中长期纯债型有小幅下降,从2020 年的24.8 亿元降至23.9 亿元。被动管理型产品线中,股票指数增强型和QDII 股指型的平均募资规模增幅显著,分别增至12.44 亿元、9.13 亿元,股票指数型、债券指数型平均募资规模有所下滑。

 

值得关注的是,进入四季度以来,头部基金公司新产品发行仍在进一步发力,领先优势有望继续扩大。截至11月10日,居首的广发基金年内新成立基金份额已超过1900亿元,达1920.79亿元。紧随其后的易方达基金为1636.58亿元,余下南方基金、汇添富基金、华夏基金三家分别也达1256.6亿元、1203.28亿元、1177.15亿元。前五大基金公司新成立基金合计7194.4亿元,较年内全部募资25253.25亿元相比,占比近三成。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

新经济E线
216文章
·
0评论
·
0粉丝
新经济e线立足于数字中国生态,聚焦新金融、新科技、新场景等新兴产业,传递新经济领域专业、权威的一线声音。
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