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宁生物债务压力山大,刘家父子急圈钱?
2008年,在中央专案组两次约谈后,魏东开始变得沉默寡言、情绪抑抑。4月底,忽然从中海紫金苑的九楼跳下。
原创/花朵财经
2008年,在中央专案组两次约谈后,魏东开始变得沉默寡言、情绪抑抑。4月底,忽然从中海紫金苑的九楼跳下。
魏东是谁?
十多年弹指一挥,他的赫赫威名已经逐渐在江湖淡漠。但在生前,魏东被誉为天才少年,资本江湖上最后的大佬,以中央财经的一介研究生,14年建立了市值300亿的“涌金系”。
仅举一例。
1995年3月27日,国债期货市场多空对决,时年28岁的魏东是中经开的旗帜人物,研究生毕业刚刚两年,对战证券教父、上海第一家证券公司万国证券创办人管金生。此役万国证券亏损近60亿元,管金生被判入狱17年。
胜利果实被魏东为首的中经开瓜分。此后魏东从中经开辞职,拿着分到的钱从资本到实业纵横捭阖。
魏东生前的最后一个布局,就是入股科伦药业。
2008年3月科伦药业掌门人刘革新启动股权改革,以40元每股的价格引入魏东的湖南涌金。
刘革新何许人也?
出生于1951年的刘革新,原本是湖北武汉黄陂人,也就是辛亥革命黎元洪的老乡。但与黎元洪出身穷苦不同,刘革新的父亲是高级工程师,在当年可是难得的人才,母亲则从事教书工作,也是知识分子。违背少不入川的古训,年幼的刘革新随父母来到成都。
出身于书香门第,有着书生的履历,本科毕业后,刘革新成了副科级干部,1985年,又完成了重庆医科大学药理学硕士课程。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下,书生下海成风,刘革新也没再走体制之路,但也没创业,而是做职业经理人。辗转数年后,1992年,刘革新成为中美合资企业四川奇力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
尽管从商,刘革新身上却仍然带着书生的痕迹,甚至有点文艺青年。在满满的企业日程后,刘革新居然还喜欢摄影,等待良久只为捕捉最美好的刹那。还爱看书,几乎每天阅读。发送短信消息也不一样,刘革新要求自己写出的内容深刻有文采并展现个人风格,重要短信甚至修改十遍以上。
刘革新说:文如其人,通过两三条短信消息基本能判断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知识水准和待人接物的能力。
爱音乐,专门接受美声声乐训练,穿过两个音阶毫不费力。爱美酒,三斤白酒灌倒一地英雄。
企业管理呢?刘革新认为,基本的管理经验就像公式一样,就那么几条,至于管理类的书反而不用看太多。把握好人、财、物、产、供、销这六个管理要素,特别是最核心的人力资源条件,员工忠诚、敬业、不要太笨,基本就没啥大问题。企业发展是有惯性的,人品不坏就不至于危害企业,经验和知识都是可以慢慢积累的。
尽管如此,刘革新对自己也没有盲目自信,他说企业内部其他人基本不可能比得过他,但是团队的力量肯定可以超过他。
这样的书生当然是有尊严的。看到普京秀肌肉,刘革新也开始健身。
当美国资方流露出看不起中国员工时,据说刘革新愤而辞职。
又有另一个说法,刘革新和团队亲眼看见美国人并不比中国人聪明,但是在中国投资了一丁点钱之后,4年间汇回美国50倍利润。或许这才是当时数位高管包括副总程志鹏、财务总监潘慧一起辞职的原因。一个人行事可以凭意气,一个团队的选择必定是周全考虑过的。
辞职后怎么办呢?
靠老婆。刘革新老婆还真是有能力,东拼西凑借来100万,让科伦药业的创办有了起步资金。
1996年,一个特别寒冷的冬天,科伦药厂靠租来的设备和厂房开始运营。
那么机遇在哪里?
1995年底,中国医药产业投资领域允许民间资本进入。治疗性大输液市场在中国刚刚兴起,每个医院都有自己的制剂室,大药厂都不愿意生产大输液产品,小药厂又没有足够的技术,需求远远大于市场供给,这就给了科伦药业难得的机遇。
考验刘革新的时刻到了,如何选择突破口呢?
当时儿童没有专用输液产品,医院只好也给儿童用成年人的500毫升注射液,用不完就只好扔掉。刘革新让科伦专门生产100毫升注射液供儿童使用,迅速打开市场。当年策划、当年投资、当年建设、当年生产,然后,当年就盈利。
由此可见,刘革新不仅有文艺青年细胞、职业经理人的细致,还有企业家敏锐捕捉市场机会的能力。
投资,首先就是投人。这或许是涌金系魏东,投资刘革新科伦药业的原因?
刘革新也不负所望,涌金系2008年入股,2010年科伦药业就上市了。一路走来,科伦药业已近300亿市值。
只是魏东再也看不到了。
而到今年,刘革新已经70岁,垂垂老矣,科伦药业的大厦是否后继有人?
尽管有多方吹捧刘革新之子、富二代刘思川,据说为了接班老爸,放弃了做考古学家的梦想,23岁英国研究生毕业后就进入科伦药业预备接班,刘革新也说二代的位置要早点树起来早点巩固,但实际表现可能并没有对外说的那么好。
从刘思川自身来说,在英国本科读的商务教育,一年制研究生读的是国际贸易,正是富二代混学位的常用专业,如何与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沾得上边?在对刘思川的宣传中,但凡有一点值得说的地方,都拿出来夸了,甚至高中就读于成都七中也要说出来,但始终不说在英国读的是哪个学校,大概是见不得人的了?相对于老爸的医药科班出身,刘思川从未受过医药相关教育,可以说是一窍不通。
成果究竟如何呢?
在刘思川接班的过程中,2015年,创业元老程志鹏辞去全部职位。
2020年科伦药业创新药研发的核心人物薛彤彤离职。
2021年刘革新曾经特别看重、给予800万年薪、还认为对科伦药业的医药贡献远超年薪的王晶翼,公告辞职。同时公司副总经理葛均友辞职。
无论如何,刘思川在处理人才上,肯定是有大问题,奈何其父刘革新非要用他接班。
刘革新的日子也不太好过。
近日公告显示,刘革新累计质押科伦药业2亿股,新增质押4236万股,合计将近8亿元。
或许,科伦药业并无外界所想象的那么光鲜?此前,在一次采访中,刘革新曾透露自己一年差不多吃一千颗安眠药。
2020年科伦药业负债率攀升到60%左右,短期借款40亿左右,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52亿,长期借款3亿多,应付债券19亿多,其他流动负债14亿元。这期间,科伦药业的利润又是同比下降的。
在国内医疗行业逐渐不建议抗生素输液治疗,而医药集采逐渐推行的背景下,刘革新、刘思川的科伦药业如何突围?
川宁生物申请创业板上市或许正是棋子。
川宁生物是输液赛道科伦药业控股的子公司,本次拟分拆上市,发行2.2亿股,只是不知募得的资金会不会被挪用?
川宁生物本身问题也不少。
首先主营产品红霉素、青霉素、头孢类基本各贡献三分之一收入,但全部是抗生素类,在目前不鼓励使用抗生素的医药环境下,以前那种滥用抗生素的做法一去不复返,川宁生物又能取得多大的发展呢?
其次利润波动大,2018年净利润3.91亿元,2019年却不到1亿元。很大程度上这与川宁生物较为依赖大客户有关,接近四成的销售额由前五大客户贡献,2021年一季度前五大客户甚至贡献了六成的收入。
同时,川宁生物还较为依赖供应商,前五名供应商占去了采购额的六成。销售依赖大客户,采购依赖主要供应商,川宁生物对价格的把控就会削弱,利润自然会受影响。
更为缺德的是,川宁生物经常违规排污。
2017年,川宁生物恶臭气体排放超标、水污染物排放超标。
尽管有环保部门警戒处罚,川宁生物在2018年依然违规超标排放恶臭气体,同年9月川宁生物排放水污染物也超过上限。
2021年,川宁生物擅自改变林地用途、非法侵占林地。可见其经营利润从何而来。
尽管如此,刘革新、刘思川还是想尽快把川宁生物扔到市场上圈钱。
或许是因为不仅科伦药业负债高企,川宁生物债务压力也很大。川宁生物负债率52%,2020年末,其他应付款为44亿元,主要是来自科伦药业的拆借款。今年一季度,川宁生物短期借款9.4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等6.3亿元,合计需要应对短期债务15.7亿元。
这的确是压力山大,难怪川宁生物毫不掩饰本次募集资金的目标主要就是还钱。
钱还了,刘家父子的麻烦是解决了,但是限抗令下,投资者的麻烦可能才刚刚开始?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