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饱线下挣扎!这家券商系公募中期巨亏近亿,尾部基金公司陷困局
公募行业“马太效应”加剧。
来源/新经济E线
对外界而言,基金公司“捧着金饭碗讨饭吃”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然而现实中这一幕却真切的发生了。
新经济e线注意到,透过密集披露的上市公司半年报,旗下各家参、控股基金公司的中期成绩单也浮出水面。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今年来随着公募牛市的纵深推进,头部基金公司的盈利能力得到进一步强化,但仍有一些中小型基金公司在温饱线下挣扎。
统计表明,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超过十亿元的基金公司共计有7家,分别包括易方达基金、汇添富基金、工银瑞信基金、兴证全球基金、广发基金、富国基金、华夏基金。
居首的易方达基金上半年净利润和非货币基金管理规模分别高达18.41亿元的和10657.68亿元。据广发证券半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6月末,易方达基金总资产199.12亿元,净资产108.68亿元,2021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7.73亿元,同比增加93.29%,上半年净利润18.41亿元,这也是目前公募基金公司中上半年年净利润最高的一家,同比大增75.67%。同期,汇添富基金和兴证全球基金净利润增速更是双双超过100%。
相比之下,从已经亮相的基金半年报来看,包括东海基金、南华基金、中信建投基金等在内的中小型基金公司仍没有实现盈亏平衡,个别甚至亏损加剧。特别是中信建投基金今年中期净利润更是亏损近亿元。截至8月27日,在已披露今年上半年业绩的基金公司中,中信建投基金这一成绩单位列倒数第一。
中信建投基金巨亏背后
与券商系公募中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等头部基金公司业绩惊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信建投基金经营状况明显急转直下。可以说,今年中期中信建投基金巨亏近亿元,这与公募牛市的氛围格格不入。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公司业绩大幅跳水?要知道,早在去年中期,中信建投基金尚且实现净利润人民币950.57万元。(未经审计)
中信建投半年报节选
来源:中信建投半年报
8月27日,中信建投披露的2021年半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中信建投基金总资产人民币91235.25万元,净资产人民币49353.03万元,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7014.12万元,净利润人民币-9939.84万元(未经审计)。
对此,中信建投在半年报中并没有细说。仅仅提及,2021年上半年,中信建投基金正在逐步回归公募基金的主营业务,即公募基金产品的投资、销售、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截至目前,中信建投基金的主营业务分别包括基金募集、基金销售、特定客户资产管理、资产管理、中国证监会许可的其他业务。
就在今年4月,中信建投拟受让原股东江苏广传广播传媒有限公司所持中信建投基金20%的股权事宜获证监会批复核准。本次股东变更完成后,中信建投的持股比例将增加至75%,并实现控股。
新经济e线调查发现,包括公募和非公募资产管理业务在内,中信建投基金资产规模已连年出现滑坡。对比中信建投2021年和2020年两份半年报,从中信建投基金旗下公募基金和非公募基金规模变化情况来看,前者报告期内规模均实现了增长,而后者却缩水严重。
截至今年上半年,中信建投基金资产管理规模人民币550.00亿元,较2020年末下降0.57%,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人民币366.91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37.48%;中信建投基金专户产品及基金子公司元达信资本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专户产品管理规模人民币183.09亿元,较2020年末下降36.05%。
另据中信建投2020年中报表明,截至2020年6月30日,中信建投基金资产管理规模人民币718.31亿元,较2019年末下降10.46%,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人民币217.20亿元,较2019年末增长26.29%。
同样,尽管去年上半年公司公募基金业务规模有所增长,但非公募业务规模仍大幅下降。去年中期,中信建投基金专户产品及基金子公司元达信资本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专户产品管理规模人民币501.11亿元,较2019年末下降20.49%。
可见,中信建投基金非公募资产规模已连年缩水,从2020年中期的501亿元大幅跳水至今年中期的183亿元。一年下来,中信建投基金非公募资产规模骤降318亿元,同比降幅超过六成,高达63.48%。这也是导致公司近两年来资产规模逆势下降的重要原因。某种程度来讲,中信建投基金大幅清理非公募资产业务或是其今年中期巨亏的“导火索”。
尾部基金公司深陷困局
新经济e线注意到,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尽管近年来公募行业出现井喷式发展,但内部发展却极度不平衡,尾部基金公司已深陷规模和盈利的双重困局。
南华基金资产规模
来源:Wind
据南华期货2021年半年度报告显示,2021年6月30日,南华基金总资产11048.09万元,净资产10431.49万元;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255.14万元,净利润亏损1236.47万元。今年中期,南华基金净利润亏损进一步扩大,甚至已超去年全年亏损额。
Wind统计表明,截至8月29日,在现有146家基金公司中,包括货币和非货币基金在内,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天弘基金均突破了万亿元大关,分别为15430.22亿元、10784.88亿元、10579.13亿元。另有四家基金公司超过9000亿元,分别是南方基金、汇添富基金、华夏基金、博时基金,旗下全部基金资产规模分别达9970.08亿元、9714.97亿元、9581.94亿元、9121.73亿元。
与此同时,若以500亿元作为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分水岭的话,共计多达74家基金公司都没有达到这一标准,占比超过五成。在尾部基金公司中,包括明亚基金、国融基金、国都证券、华宸未来基金、合煦智远基金、瑞达基金、达诚基金在内的7家基金公司全部基金资产规模均在十亿元以下。其中,最少的明亚基金旗下基金资产规模仅录得5200万元。
而基金管理规模在10亿元至20亿元之间的基金公司也有6家,分别为凯石基金、博远基金、湘财基金、益民基金、天治基金、弘毅远方基金。另外,包括同泰基金、江信基金、兴华基金等在内的22家基金公司管理基金资产规模也在百亿元以下。
在基金资产规模100亿元至200亿元的区间中,合计有15家基金公司,分别为渤海汇金证券、长安基金、恒越基金、九泰基金、格林基金等;200亿元至300亿元之间,分别有华泰证券资管、泰信基金、惠升基金、淳厚基金、国泰君安资管等10家资管机构;300亿元至400亿元以下的基金公司也有10家,分别是新疆前海联合基金、德邦基金、诺德基金、国金基金、汇安基金等;另有4家基金公司规模介于400亿元至500亿元以下,分别包括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太平基金、东方基金、长盛基金。
此外,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受制于规模和盈利效应的双重困局,部分中小型基金高层出现持续动荡。
8月27日,鑫元基金发布公告称,公司副总经理兼首席信息官陈宇因个人原因在8月26日离职,这是继今年4月公司总经理职位调换之后的第二位离任高管。加上此前公布的北信瑞丰基金、华宝基金、浙商基金等,本月已有多家中小型基金公司高管出现离任潮。
作为券商系公募基金公司,今年来华融基金高管动荡加剧,包括董事长和总经理在内的高管于今年3月和6月相继出走。截至目前,公司基金管理规模仍徘徊在50亿元左右。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如今行业“马太效应”加剧,中小基金公司人才流失严重,较小的管理规模掣肘了其发展空间,加大了突围的难度,想要走出生存困局,绝非易事。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