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会是电商的另一种打开方式吗?

2021-08-23 20:29:35
壹DU财经
关注
2021-08-23

从泛娱乐到消费,短视频平台和电商只差“兴趣”来链接。

图片


作者/Apple 编辑:清风  来源/壹DU财经

夜深了,哄睡完双胞胎后,95后全职妈妈终于迎来一天中最自由的时刻。她还舍不得睡,拿出手机,刷朋友圈、刷抖音。因为喜欢做饭,抖音给她推荐了不少美食类的博主,当看到视频中蒜香鸡翅出锅,小林跃跃俗试。正好博主的店铺里有炸鸡粉卖,于是立马下单。

图片


“其实就是随便看看没想买东西,看人家博主做得真好,完全忍不住。”小林说,自从去年抖音上能买东西后,她买了不少,厨具、孩子的玩具、衣服等等,“每次刷抖音都会被种草,然后就忍不住想买。”

相比于女性消费者倾向于实物消费,男性在抖音购物的习惯可能不太一样。西安的余先生从小喜欢唱歌,他在抖音关注了不少唱歌的博主,一开始只是听博主们介绍发音和某首歌的技巧,时间长了他萌生了学唱歌的想法,在抖音买的第一款商品也是声乐教程.

“小时候没有机会学,现在这个年龄也没时间去线下(学),”他觉得课程物超所值,学的时候会让5岁的女儿一起,“现在小闺女学会了不少歌,音准很不错。”

从中可以看到当前消费者对于电商的一种认知变化:以往,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买商品的路径是:产生需求到电商平台搜索商品,找到合适的再下单购买;今天,不少消费者开始在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闲逛”,他们会被自己感兴趣视频中出现的好物“种草”,最终完成下单购买; 

如果说前一种是需求消费,那么后一种可以称为兴趣消费。而从前者到后者,或将是国内电商模式的又一次迭代,兴趣电商正是那条掀起行业波澜的“鲶鱼”。

中国电商分几种?

如果想探究兴趣电商,首先需要了解电商及其发展历程。

电商,是电子商务的简称。百度百科的解释是“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活动。”其中,电子是一种手段,商务才是核心。

阿里巴巴可以说是国内电商的“开山鼻祖”。1999年,35岁的马云带着“十八罗汉”从北京回到杭州,决心“做一件伟大的事情”。一个多月后,阿里巴巴网站正式上线,后来,人们习惯把1999年称为电子商务的元年。

图片


随后的故事线开始清晰,电商平台的类型和玩家也日益丰富。

1999年,当当上线;

2000年,卓越网上线;

2002年,eBay并购易趣网进军中国市场;

2004年,京东多媒体网正式开通;

2005年,腾讯拍拍网上线;

2007年,网盛科技推出“生意宝“,开垂直B2B转型综合B2B先河;

2008年,百度”有啊“上线; 

2009年,马云宣传将阿里巴巴和淘宝平台打通,构建B2B2C模式; 

2010年,聚美优品上线; 

2012年,淘宝商城更名天猫独立运营,“双十一”进入消费者视野; 

2014年,京东和阿里双双上市,它们占据了当年中国线上零售85%的市场; 

2015年,拼多多上线,定位为C2B拼团的第三方社交电商平台; 

2016年,马云提出“新零售”概念; 

2017年,网易严选上线,这是国内首个ODM模式的电商品牌; 

2019年,“直播电商”开始出现; 

2020年,抖音“兴趣电商”问世;

图片


回顾中国二十余年的电商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3条清晰的发展脉络。

一是随着互联网迅速普及,国内电商行业呈现出几何级数的发展态势,并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是在电子商务与传统经济的不断碰撞与融合中,催生了一大批全新的模式和业务:B2B、C2C、C2B、 ODM等。

第三,从消费者方面看,他们正在从需求购买走向兴趣购买。

为什么是兴趣电商?

淘宝、天猫、京东等平台,在模式上各不相同,但从消费者的角度看,他们都属于“搜索电商”。

什么意思呢?比如小林要给儿子买件衣服,她打开淘宝,搜索“男童 秋装”关键词,这时候,淘宝平台会基于关键词向她展示搜索结果,她还可以根据品牌、材质、参考身高等条件进行筛选,系统进行二次筛选。在这个过程中,小林是基于“某种固定的需求”,在电商平台进行“搜索”,最后完成购买。

但在兴趣电商这里,小林的购买路径变得非常不一样。她在睡前漫无目的地刷着抖音,看的内容可能是剧集介绍、综艺亮点、也可能是穿搭、育儿技巧,抑或是她感兴趣的美食。

叮,她突然发现某个美食博主的做饭视频,比如推荐了某款寿司模具,做出来的饭团极其可爱,正好击中小林的内心,她灵机一动,心想正好买来给儿子做辅食,于是下单了。

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小林从一开始并没有购买的打算,只是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在看“内容”,当内容中提及某项“商品”时,小林觉得自己也可以拥有,正好博主有店铺,于是交易闭环完成。也就是她被“兴趣”驱动了。

而这个“内容”是如何触达小林的呢?同样是基于“兴趣”。

图片


在抖音“关注”和“推荐”中,博主的调性会有某种神秘的关联。比如你关注了美食类的博主,那么抖音的推荐技术也就是算法,就会根据你以往的观看轨迹给你“推荐”相关联的内容。

这里的算法依据什么呢?

比如你是“看一下就滑走了”“看完某个视频,还关注了博主”,比如你还点赞了、转发了、下单了,那说明你对这些内容的“兴趣”等级是不同的。这时候,后台就会给你贴个“标签”,“美食””育儿”或者是“音乐”,收集到这些标签后,你会发现“推荐”里会有一系列同类型或长尾效应的内容出现。

举个例子,你关注了某个健身达人,并在他的种草下购买了某款瑜伽垫,你同时还关注了“35岁以上女性减脂误区”的内容,那么恭喜你,你的“推荐”里将会出现“减脂餐”“蛋白质粉”甚至“产后骨盆修复”“育儿”等内容推荐,相应的种草产品随后也会和内容一起到来。

走完这些“套路”,恭喜你,平台已成功完成你的精准画像,你也会成为某个或某几类产品的精准用户。

其实这在淘宝中也有过相似的推荐逻辑,只不过,淘宝推荐的是“商品”,而抖音、快手、小红书推荐的是含有这类商品的“内容”,而这些内容,正是你的“兴趣”所在。

有多大空间?

70后的余先生自称“古人”——2021年前,他从未在淘宝或其他电商平台消费过,甚至没有注册支付宝。比起网上买东西,他更喜欢实体店。但他时常也会被老婆吐槽,比如在商场购买某个一线品牌的运动服,8折的价格让他觉得很便宜,但老婆会质疑他为什么不去“唯品会”,3折不香吗?

今年以来,这位“古人”有了明显变化,自从在抖音上购买的声乐课程被老婆、女儿赞美后。他在兴趣消费的路上就越走越远,抖音给他推荐了不少音乐类的内容,同时还有不少儿童玩具、亲子阅读类的内容。

余先生不光为女儿下单了巴克球、巴拉巴拉小魔仙公主裙。还在刷到主持人张泉灵讲亲子阅读的视频内容后,下单了视频中推荐的图书《青蛙与蟾蜍》

“抖音甚至比我还了解我自己。”余先生戏言,“比如我可能不知道5岁的孩子应该看什么书,喜欢什么玩具,但电商平台不但知道,还推荐给我了。”

图片

在抖音平台上,余先生和小林的案林并非孤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为“兴趣爱好”和“有意义的干货”买单。

从消费者端来看,传统的消费行为取决于三个要求,需求、触点和信任。但短视频有魔法的一面就是它可以将之改变成“触点、需求、信任”。当短视频平台的用户通过内容与商品产生触点后,只要内容能打动消费者,需求也就产生了,如果正好这个内容的生产者是消费者长期关注与信任的达人呢?成交也就顺理成章了。

短视频平台的布局,对应的是消费者对“有趣”“有用”内容的偏好变化。一开始短视频平台的内容更多是泛娱乐信息,满足的是用户的娱乐需求。后来,短视频创作者有变现需求,企业有品牌曝光、带货需求,平台有电商转型需求,这时候供应端的基底已经具备,只欠用户的“兴趣”引导。

正因如此,抖音、快手、小红书平台上负责生产内容的达人们,通过短视频内容和直播的形式吸引着数量可观的粉丝,做着不错的生意。

快手2020年的电商业务流水有3800多亿。而抖音,相关媒体报道,2020年抖音电商GMV超过5000亿。今年“抖音818新潮好物节”中,单场支付金额破千万(含破亿)的直播间就高达177个。

视频对情绪、对意义感的召唤能力比起文字、图片、语音要强得多。尤其是传统的广告投放效果难以量化,除了“品牌曝光”再无其他直接关联的指标的当下,以兴趣为导向的电商,很可能给电商行来带来一场革命。

图片来源于公开网络,侵删。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

壹DU财经
95文章
·
0评论
·
0粉丝
多一度热爱,深一度观察。
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