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新三板挂牌门槛隐性提高或将抹杀部分科技型、轻资产企业!
虽然目前没有任何文件直接表明挂牌门槛标准提高,但主办券商作为新三板挂牌企业的第一道过滤网
8月3日,股转系统召开主办券商内核工作指引培训会议,对主办券商推荐挂牌企业的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至此,新三板企业挂牌门槛隐性提高成为行业不争的事实。
虽然目前没有任何文件直接表明挂牌门槛标准提高,但主办券商作为新三板挂牌企业的第一道过滤网,主办券商审核标准的提升,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意味着新三板企业挂牌门槛的提高。
上述要求的提出,引起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一种好现象,利于提升新三板整体的企业质量,也有业内人士持反对性观点,认为门槛的隐性提高会抹杀一些“好”的企业,不符合一些人士对新三板的认知。对此,我们掘金三板采访了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听听他是怎么看待隐性门槛提高对企业的影响?
或将抹杀一部分科技型、轻资产企业
这位业内资深人士认为,可以从企业本身的一些基本面出发,看门槛隐性提高对企业的影响。
这位业内人士他说:“从整体上来说,门槛隐性提高对企业是利好消息。”同时他认为,除传统金融领域外,如果市场没有一个合适的门槛,会使一部分“乱七八糟”的企业都进驻市场,导致市场混乱,甚至出现“好的”企业不愿意进驻市场的现象,这样不利于企业自身水平的提高。
在他看来,门槛隐性提高是一种必然的趋势,符合新三板可持续经营的定位。同时,也是对新三板一个大的战略定位。
同时,他也指出,门槛的隐性提高也存在不利的一方面,反对一刀切,要区别对待。他认为,其中营收的规定,肯定会抹杀一部分科技型和轻资产企业,如生物制药类等。
“生物制药等企业前期投入往往都比较大,但如果研发成功,一般发展前景都很可观,如果对该类企业采取一刀切式,从一些方面来说不利于这些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他认为对新三板机构投资者来说,也会错失一些好的投资机会。
挂牌门槛隐性提高成不争事实
“早在新三板企业挂牌数量爆增时,主办券商就开始逐步提高他们对企业服务的门槛了。”一位业内人士向掘金三板说到。他同时表示,之前也许只是一部分券商提高了对企业挂牌服务的门槛,但在股转系统召开主办券商内核工作指引会议后,意味着所有券商对挂牌企业的门槛均有所提高。
8月3日,股转系统召开了《主办券商内核工作指引》会议,对挂牌企业存续期满两年、持续经营、公司治理健全、股权明晰等四项挂牌条件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其中首次提出存续期的起点应从公司开始有持续收入时开始计算,而不是在公司成立时就开始计算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会上股转系统对持续经营能力的认定也作出了新的介绍,指出要分行业进行判断。对于非科技型创新型行业,要求经营规模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且不能连续亏损;科技型创新型行业,虽然不要求“不能连续亏损”,但如果两年一期营收加起低于1000万的,将列入观察名单,要求出具期后报表。研发型企业如制药行业,没达到营收1000万的,则需要净资产在3000-5000万元之间,以支撑研发期经营。
而在财务方面,此次监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在挂牌前处理清楚关联方资金外,挂牌后,涉及1000万元以下的资金占用也会被股转公司处自律监管措施;而1000万以上的就会被证监会予以行政处罚。
从制度方面来说,上述要求的提出,间接打破了新三板市场准入不设财务门槛、不受所有制性质限制、不限于高新科技企业的“三不”制度。
截至目前,虽然没有任何文件明确表示挂牌企业门槛准入标准提高,但主办券商作为新三板挂牌企业的第一道过滤网,主办券商审核标准的提高,意味着新三板企业挂牌门槛的隐性提高。
(本文为掘金三板原创,如需转载,请在正文前署名,否则视为侵权)
免责声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授权野马财经发表,不代表野马财经立场。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