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事件之后,首家中国公司赴美IPO

2021-07-21 11:20:52
财通社
关注
2021-07-21

见知教育成为了“滴滴事件”发生后,国内首家在美递交招股书的中国公司。

来源:财通社

近日,见知教育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招股说明书,计划在美国上市,并至多筹集5000万美元资金。这也意味着,见知教育成为了“滴滴事件”发生后,国内首家在美递交招股书的中国公司。

实际上,这已是见知教育第五次尝试上市。在此之前,中概教育股的全线重挫还历历在目,而同样主打在线教育的见知教育,选择在这样一个时间点上市,显然也给未来增添了一些不确定性。而高企的营销费用与部分产品毛利率较低的运营状态以及网络安全审查的风险,同样让人对其未来的资本想象力打上问号。

四次冲击上市未果

成立于2011年的见知教育,前身为森途教育,曾于2016年5月在新三板挂牌上市,不过上市一年多后便退市了,对于退市原因,见知教育在招股书中表示,新三板教育的股票流动性相对较低,公司偏向于寻求境外或者香港上市。

后来,公司又曾先后于2018年10月3日、2019年4月30日、2020年2月28日、2020年9月18日四度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皆以失败告终,值得注意的是具体的失败原因从未有过公开披露。

图片


资料显示,见知教育依托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国内高等院校及其他机构客户,提供数字教育内容和智能教育解决方案。集团总部位于北京,并在上海、广州建立分子公司。截至2021年3月31日,见知教育的教育内容库包含超过25000个在线视频课程,总计时长约4500小时,其中70%以上为自主开发,覆盖创业指导课程、专业技能培训课程、技能提升课程和专业认证测评。此外,见知教育亦将自己的数字教育内容嵌入自主开发的在线学习平台,通过全渠道销售系统提供给C端客户。

见知教育目前的业务主要分为教育内容服务以及IT相关解决方案这两部分组成。其中教育内容服务是B2B2C和B2C两种模式,其中B2B2C模式指的是为国内高等院校以及其他机构客户提供在线学习平台的订阅服务,高等院校可以允许学生通过本地校园网络免费访问见知教育的数字教育内容,对于这部分用户,见知教育会收取校方预付的年服务费用。

规模较小员工还未破百

据Frost & Sullivan(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按2020年为高等教育机构提供数字内容的收入计算,见知教育现是中国第七大高等教育数字内容提供商,2020年占有1.1%的市场份额;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在线高等教育机构职业培训服务提供商,2020年占有65.5%的市场份额。

虽然目前国内为高等教育提供数字内容的市场头部效应较为明显,市场规模前二加起来的市场份额超过了50%,并且随着时间发展市场整体规模也呈增长之势。但见知教育也自知扩大增长的困难,在招股书中见知教育称:“高等教育机构通常更愿意与已知的内容提供者继续合作,而不是频繁更换提供者,因此新进入者想要获得高等教育机构的信任,说服客户更换供应商并不容易,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图片


同时从规模来看,见知教育也并不具有明显的优势。

截至2021年3月31日,见知教育员工数总共99人,其中管理层8人、销售和市场营销岗位15人、运营和制作4人、行政6人、财务9人、研发团队57人。能够看出,目前的见知教育还是以研发团队为主,想要扩张的话,以其目前的人员规模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并且,见知教育的收入很大一部分依赖于数量有限的客户。今年一季度,见知教育的前三大客户一共贡献了48%的营收,这也成为了其经营的巨大隐患,如果无法挽留这些客户,见知教育的收入状况就将受到严重影响。

不可知的政策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在营销费用暴增的同时,见知教育的毛利率却未出现相应的增长。

招股书显示,见知教育教育内容服务板块的营销及推广成本占比从2017年的49%增长至2019年的72%,支出规模从5633万元增至16646万元,增幅高达195.51%。同时据招股书还披露,见知教育2021年一季度销售和营销费用为265.3万元,比2020年同期的118.3万元大增124.3.%,同时销售和营销费用占总收入的比例也由2.2%增长到2.7%,增长速度较快。

而根据,2020年赴港上市的招股书显示,2017年、2018年与2019年,其毛利率分别为32.7%、43.3%、35.5%,呈现出不规律波动的态势。同时,见知教育的主营业务即教育内容服务的毛利率也在持续下滑。招股书显示,该项业务2017-2019年的毛利分别为:1.23亿元、3.14亿元,4.80亿元,毛利率分别为36%、27.4%、20.7%。

并且,该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2019年为8814.4万元,等到了2020年3月就只剩下了2094.9万元。随后至2021年3月,该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则又增长至3366万元,整体而言处于比较波动的状态。

除了盈利风险,潜在的政策风险也为见知教育的未来蒙上了阴影。

图片


7月10日发布的《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中提到,掌握超过100万用户个人信息的运营者赴国外上市,必须向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申报网络安全审查’的条款。根据媒体报道,目前已有公司因此放弃了赴美上市计划。然而从公司业务规模判断,见识教育及可能会受到相关审查。

而据《2021年(上)中国在线教育投融资数据报告》披露,今年上半年,在线教育行业融资总金额99.9亿元,同比去年同期150.8亿元下降33.75%,可以看出在资本层面在线教育的火,已经在逐渐扑灭。特别是今年以来,在线教育收紧政策频频出台的背景下,即便是成功上市,见识教育未来的走势同样充满悬念。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

财通社
215文章
·
0评论
·
1粉丝
财经信息服务商,投资顾问专家。
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