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不是“烧”出来的,估值不是“买”出来的
货运本身是个性化强、难以标准化的市场,这也意味着货运平台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对每一单提供个性化服务。
来源:亿欧网
题图来自“公开图库”
近期,共享出行企业扎堆上市。
据公开消息显示,滴滴已于4月9日在美国秘密递交上市申请;嘀嗒出行于4月13日重新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4月24日,哈啰出行正式提交招股书,拟于纳斯达克上市。
“共享出行第一股”花落谁家暂未可知,但共享出行领域这三家代表企业的举动却引发了市场极大关注,同时再一次搅动市场,带来一些“有意思”的变化。
从业务布局来看,滴滴业务涉猎较广,哈啰出行其次,嘀嗒出行业务范围最窄。从目前公开资料显示的估值来看,滴滴以“至少1000亿美元”无疑占据鳌头。
当主营业务增长到一定程度,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尝试向外探索更多可能性是可取的方式,也是现在大部分公司都在采用的策略。滴滴在这方面算是“行家”,从“滴滴外卖”,到“橙心优选”,再到“滴滴货运”,同时发展了自动驾驶、共享单车等业务,另有坊间传闻滴滴着手造车及发力电商,意图多业务拓展破局。
滴滴的“疯狂创新”有用吗?
从目前的估值来看,资本市场是认可的,每个业务板块原有的行业翘楚也难以抵挡资金充裕的滴滴。
近期,滴滴货运在北京市场开始疯狂补贴,意图在货运市场分得一杯羹。据相关人士透露,此次滴滴货运补贴采用阶梯状,每日略有不同,数额相当之高,司机端高达450元/天。
相关人士透露,新司机加入只需注册滴滴货运即可获得200元现金奖励,贴车贴可再获得100元奖励(连续6个月),注册成功后使用APP还可获得100元现金奖励,正式开始接单后还有每单不一的奖励金(15元、20元、40元、50元每单等)。同时奖励政策划分也极其清晰,包括全城成单奖、专业市场奖、热区成单奖、高峰成单奖、单单大奖、专属司机奖励,合计达到450元,“这还未加入调度补贴和订单实际费用等。”相关人士表示。
在司机端补贴的同时,用户端同样优惠力度不薄。以100元的订单为例,用户可享受最高50元的优惠,可以理解为滴滴在充分满足司机和用户两端的需求,主动补贴“用户少花钱”和“司机多赚钱”之间的部分。
相关人士表示,虽然补贴高,但在北京五环外,依然面临无车可叫、运力不足的问题。
但从实际效果来看,补贴对货拉拉和快狗打车都带来不同程度的冲击,两者均已在同城货运领域耕耘多年,滴滴货运的补贴使其被动应战,为保住市场份额,货拉拉和快狗打车等竞争对手不得不同样开启补贴优惠活动。
近期,据网上资料显示,货拉拉启动了拉货福利月活动,补贴总金额达5亿元;快狗打车也在北京开启全城爆单奖励,以4月25日为例,每单补贴20元,上不封顶。
滴滴货运、货拉拉、快狗打车的疯狂补贴,看似让利消费者和司机端,但这种市场竞争行为只能“烧”出短期市场份额,却“烧”掉了长期的市场公平与底线,背后也有可能衍生出行业虚假繁荣,如补贴刷单、恶意竞争等问题将进一步扰乱市场秩序。
从另一角度来看,同城货运的消费主要分为B端和C端,其中B端主要包括工业终端、商品零售门店等;C端指向终端消费者,为其提供搬家、货运等服务。由于C端的搬家等需求和订单频次低,补贴再多也面临客户留存难的问题,于是货拉拉和快狗打车都从C端入手、向B端扩展,将服务不断提升以撬动B端市场。
货运本身是个性化强、难以标准化的市场,这也意味着货运平台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对每一单提供个性化服务。
烧钱补贴的方式,短期内可以引导消费者选择某一互联网平台,看上去是抢占了市场份额,但这样的低价倾销抢占用户,对同城货运市场造成的冲击却是持续的。各家平台无奈只能跟随烧钱,导致服务质量难以提升,行业难以健康发展,后果最终要由消费者买单。
“资本为王”只会导致无休止的烧钱大战,中小公司难以为继,大公司苦不堪言。各大公司莫不如将精力和资金用于提升服务体验上,在精心打磨经营商业模式的同时,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而不是一味粗暴竞争,扰乱市场秩序。
对货运行业来说,烧钱补贴不是长久之计,提升服务体验才是唯一出路。企业的业务拓展和模式创新值得借鉴,但不能不遵循市场发展规律地一意孤行,最终站到行业和消费者的对立面。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