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并进”的呷哺呷哺:故事精彩但攻守两难
湊湊很好,但依旧“难撑”呷哺呷哺的野心
文|螳螂财经(TanglangFin)
作者|图霖
已经过去的2020年,对于火锅市场而言,无疑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寒冬。
继海底捞宣布2020年净利润预计同比下滑九成之后,3月31日,呷哺呷哺发布的2020年度财报显示,其营收为54.55亿元,较2019年减少9.5%,经调整纯利为1.3亿元,较2019年减少67.1%。
与海底捞的“增收不增利”相比,呷哺呷哺的营收和净利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疫情重压过后,呷哺呷哺“小火锅打江山,大火锅稳江山”的策略,似乎正在走向“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窘境。
一、边扩张边升级,呷哺呷哺有点忙
“螳螂财经”在财报中看到,呷哺呷哺超40%的门店都位于河北、北京等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地区。因而,尽管三月份开始,呷哺呷哺就逐渐恢复了营业,但直到下半年,才开始慢慢从疫情阴霾之中走出来。
从营收来看,在呷哺呷哺的三大板块“呷哺呷哺、湊湊以及调味品销售”中,只有呷哺呷哺的收入出现了下滑。
财报显示,在2020年,呷哺呷哺的收入为35.01亿元,较2019年的47.27亿元减少了25.9%;凑凑的收入为16.9亿元,较2019年的12.04亿元增加了40.4%;调味品的销售额为1.48亿元,较2019年的0.9亿元增长了64.4%。
当然,即便收入出现下滑,但呷哺呷哺餐厅仍旧是整个呷哺呷哺集团收入的主要来源,占比高达64.2%。这与当前呷哺呷哺门店数远高于湊湊有很大关系。
2020年,呷哺呷哺新开门店91家,湊湊则仅为38家。截至2020年12月31日,呷哺呷哺门店总数为1061家,湊湊门店总数为140家。对比十分明显。
不过,将去年的开店数据与前年相比较,就会发现,呷哺呷哺集团对于湊湊品牌的重视程度明显在上升。据2019年年报,呷哺呷哺新开门店为189家,是2020年新开门店的一倍多,而湊湊新开门店为54家,只比2020年多了不到三分之一。
2015年,湊湊作为呷哺呷哺“进攻”中高端市场的重心,正式面市。现在看来,它也确实很争气。不仅在疫情严重的去年,完成了营收逆势上涨,在呷哺呷哺总营收中的比重也在稳步上升。2019年,湊湊占总营收比重为19.9%,而在2020年,这一比重已升至31%。
这意味着,湊湊正在逐渐扛起整个呷哺呷哺的营收“大旗”,对中高端市场持续发力,也将成为呷哺呷哺接下去的重要目标。
当然,呷哺呷哺餐厅作为目前的主营收“担当”,自然不会被忽视。在湊湊餐厅扩张之余,呷哺呷哺对这些“老店”也进行了升级。
2020年下半年,呷哺呷哺正式推出“LIGHT-POT”新模型店。
更何况,呷哺呷哺所谓“火锅+茶憩”的新模式,对于海底捞而言,复制难度并不高。譬如,今年海底捞也推出了自助奶茶,甚至还可以在奶茶或果茶的基础上不限量地加奶盖、西柚粒、奥利奥碎等。这对于爱好奶茶的消费者来说,同样极具吸引力。
此外,从整个火锅市场来看,竞争格局其实仍旧相对分散。以市场体量规模为例,即便是市场份额最大的海底捞,占比也仅为2.2%左右。因而,呷哺呷哺即便是超过了海底捞,也很难在整个火锅市场处于绝对垄断地位。
“螳螂财经”认为,回到呷哺呷哺本身,“大小并进”模式之下,也暴露出了不少潜在问题。
譬如,老顾客在流失,新顾客却还在观望。
众所周知,呷哺呷哺是做单人小火锅起家的,“一人一锅”的简约模式加上不算昂贵的价格,曾让呷哺呷哺在短时间内积累了大量用户。但“成名”以后的呷哺呷哺,与门店“逼格”一同提升的,还有客单价,这就让呷哺呷哺流失了很大一批老粉丝。
而作为新业态的“LIGHT-POT”,从定位上看其实也十分尴尬。既失去了过去小火锅的经济实惠,又做不到湊湊这种大火锅的高端精美。
换句话说,原本消费者吃呷哺呷哺就是为了省钱,但现在的呷哺呷哺已经不再有价格优势了。而如果要吃“高端精美”的大火锅,呷哺呷哺面临的是像海底捞、巴奴这样实力强劲的对手,很难培养出像以前那样的“忠实用户”。
再譬如,服务需要升级,但人员储备却投入不足。
呷哺呷哺餐厅由于是“一人一锅”,顾客更多是“自助式用餐”,对于服务员的要求可能并不高。但湊湊餐厅对标的是海底捞,以更优质的服务打动顾客,才能对得起“中高端”这个称号。
但目前呷哺呷哺在人员储备的投入上,力度显然还不够。
根据财报显示,呷哺呷哺2020年的员工成本为14.8亿元,较2019年的15.44亿元,下降了4.3%。
反观以服务“出圈”的海底捞,2020年的员工成本为96.77亿元,较2019年的79.93亿元,上涨了21.1%。同时,海底捞管理层还于2020年第三季度起,全面提高中国大陆门店一线员工基础工资的标准,每月增加200元-1600元不等。
在最注重服务的餐饮行业,呷哺呷哺在升级了门店的同时,更需要通过员工激励等手段,进一步升级服务,才更有利于接下去的扩张。
还有,扩张计划虽好,却面临供应链过于集中的问题。
去年遭受疫情重创,对于呷哺呷哺而言,吃的最大的亏就是门店过于集中在北方,因而在2021年,呷哺呷哺势必会将门店逐步扩张至其他区域。根据呷哺呷哺的计划,未来三年,华东、华南将是呷哺呷哺扩张的重点地区。
但“螳螂财经”看到,一个比较尴尬的问题是,呷哺呷哺供应链多集中在北方,包括中央厨房也位于北京。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制约呷哺呷哺的扩张速度。
“欲成大事者,必固其基”。在一展宏图之前,尽快修炼好“内功”,或许才是当下的呷哺呷哺最需要做的。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欢迎来到财经爱好者聚集地,同好共同交流请添加微信:tanglangcaijing01
此内容为【螳螂财经】原创,
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核实版权归属,不作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泛财经新媒体。
•微信十万+曝文《“维密秀”被谁杀死了?》等的创作者;
•重点关注:新商业(含直播、短视频等大文娱)、新营销、新消费(含新零售)、上市公司、新金融(含金融科技)、区块链等领域。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