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人一年营收6千多万 看创新层最“迷你”公司怎么玩
很难相信,如此“迷你”的新三板企业,在2015年交出了6261万元的营收业绩
3500万打造动漫大电影《司徒大佬》,这是本月中旬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上签出的首单,有趣的是,背后的参与方之一是一家只有18位员工的新三板创新层企业——智合新天(北京)传媒广告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430322)。
很难相信,如此“迷你”的新三板企业,在2015年交出了6261万元的营收业绩,专注户外广告领域近10年,如今向电影院线广告市场进发,同时投身动画电影投资,依然信心满满。智合新天董事长邓柏对掘金三板谈到,进了创新层我们还是希望做更多事情,既然我们的客户需求在变,我们也应该寻求新的突破。
随广告业生态同步升级
目前传统媒体渠道的广告收入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根据央视市场研究(CTR)发布的《2015中国广告市场回顾》,传统五大媒体广告花费全线下滑,报纸广告和杂志广告的跌幅分别达到35.4%和19.8%,而传统户外的跌幅仅为0.2%。
你可以不看电视,不看报纸,不上网,但是你不能不出门,而出门就会看到户外广告。同时,户外广告的千人成本,与其他媒体渠道相比也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虽然户外广告的优势依然存在,但是增长比较困难了,典型的广告主汽车和房地产在这块的广告投放有所下降,我们传统的买广告牌子然后为客户做广告的经营模式,正在经历转型升级。”董事长邓柏说到。
作为北京最大的单体广告媒体拥有者,目前储备了北京市东四环、北四环、王府井及京承高速等高价值路段,超过6000平米的大型户外广告资源。然而从今年开始,公司已经开辟电影院线广告这个新的“阵地”,未来还将进入互联网广告领域。
上述报告提及,2015年影院视频广告和互联网广告的投放增长分别达到63.8%和22%,而这一趋势今年还将持续。
邓柏谈到,电影贴片广告和互联网广告的利润高,很可能在三五年内占到公司营业收入的40-50%,目前公司通过与电影公司合作,以及参股一些技术公司的方式进入这些领域。
围绕广告主的精准化投放
今年5月,智合新天与中影正式签约,成为进口数字3D大片的独家广告代理公司。中影希望借助智合新天在广告客户、媒体销售方面的优势资源,就2016年由中影数字发行的进口大片的贴片广告业务展开深度合作。
“事实上,我们的优势在于过去10年积累的对于广告主的深刻了解,”邓柏向掘金三板说到,“我们的客户来自汽车品牌、房地产、3C数码产品等,过去我们提供的渠道集中在户外,未来我们可以提供电影贴片的渠道,甚至互联网领域,更加精准地为广告主进行投放。”
贴片广告主要是与电影发行商合作,绑定进口优质影片,根据影片的上映档期在每部电影开始前的倒数五分钟开始播放。长期电影贴片广告市场被几家公司垄断,而随着智合新天获得中影股份数字发行的全部贴片资源,智合新天将成为国内电影贴片市场上重要的角色,行业的市场格局也将发生变化。
根据介绍,智合新天已经买断四部好莱坞进口大片的贴片广告权,独家拥有40条贴片的广告经营权。而随着未来整个中国电影市场的扩张,这块的想象空间巨大。
邓柏谈到,目前公司只有18位员工确实创造了很大的收入,但随着进入新的业务领域,会补充优秀的销售人员,来扩展客户群体,尤其在适合电影市场投放的消费品、游戏产品等方面。
进入动画电影市场
毕业于中央美院版画系的邓柏对于文化产业有着天然的嗅觉,从2016年电影贴片广告开始,进而打开与中影在电影文化领域的全方位深度合作。
“我们从今年开始投资动画大电影,相比于真人电影来说,动画电影的成本相对较低,我们除了会去直接投资类似《司徒大佬》这样的优质IP以外,还会利用我们的客户优势,帮助影片做营销相关的业务,比如宣发、推广、广告植入等,当然还有衍生项目我们也会去尝试。”邓柏谈到。
根据介绍,公司今年的营收目标是超过8000万,公司在传统媒体稳步增长的基础上,新增电影业务板块,新增营收预计占比约35%。
邓柏认为,今年整个宏观经济形势不好,对公司来说是积累的一年,积累资金和项目,不做大的投入,为经济回暖做好铺垫。
(本文为掘金三板原创,如需转载,请在正文前署名,否则视为侵权)
免责声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授权野马财经发表,不代表野马财经立场。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