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暴雷、金主欲离场、评级遭下调的协信远创何去何从?
想要“回天”恐怕不太容易。
花朵财经原创 早在五年前就提出2020年销售规模突破千亿目标同时宣布启动上市,一举将总部从重庆迁到上海,彼时意气风发的吴旭如,可能没想到协信远创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协信远创是协信控股旗下的地产平台,曾与早已做到千亿规模的龙湖和金科并列为“渝派地产三强”,如今债务暴雷、卖股求生的协信控股,恐怕早已难以望龙湖金科之项背了。 债务暴雷 3月9日,18协信01私募债到期,协信远创似乎坐实了“到期无法兑付”的消息。据上交所公布的信息,“18协信01”债券发行总额7.1亿元,票面利率7.5%,期限3年,每年付息一次。” 3月10日,协信远创在官网刊发声明,称有关公司新闻报道夸大和失实,并将原因归咎于大股东新加坡城市发展集团(以下简称:CDL)决策延迟,严重影响公司融资、处置资产等改善公司经营和现金流措施的及时实施。 但据最新的消息,有持有该债券的人表示,在11日收到了利息,但是本金仍未兑付。 顺便一提,去年3月,协信远创就曾出现“技术性违约”事件,公司债“18协信01”付息资金迟到一天才到账。 而解决不了的近忧不止这一桩。 16协信03也将在3月17日到期,该债券的发行总额20亿元,期限5年,票息6.5%。 事到如今,及时组织资金兑付将到期的债券,已是公司当务之急,协信远创“没有钱”的窘境,恐怕很难用大股东天高皇帝远决策延迟的话来掩饰。 春江水暖鸭先知,伴随的资金难以为继,协信远创的人事也愈发动荡,在3月9日前,就有爆料称协信远创资金高管离职,几名员工被带着协助调查。 评级遭下调 2月8日,评级机构联合资信已对协信远创发行的债券发出警示,将协信远创及债券评级下调至AA-,并将其列入可能下调信用等级的评级观察名单。 联合资信发布的信用评级公告显示,协信远创发行16协信03、16协信05、16协信06、16协信08和18协信01的债券余额合计30.35亿元,将分别在今年3月至9月到期。 2月23日,协信远创在上交所披露公告,将上述5只债券的信用等级下调至AA-,并将其列入可能下调信用等级的评级观察名单。 联合资信认为,公司产品结构中持有办公、商业项目占比高,住宅类产品占比较低,去化周期偏长,现有盈利能力不足以应对即将到期的债务。 雪上加霜的是,据初步统计,2020年,协信远创实现全口径签约销售金额约180亿元,同比下降约15%。截至2020年6月,公司债务规模达到373.63亿元,其中短期债务166.05亿元,货币资金仅26.21亿元。 半年内集中到期,销售疲软,协信远创的资金压力不言而喻。 面对压力,虽协信远创计划通过转让项目、推动销售回款等方式筹措资金,但目前无明确方案。 而这一次,协信远创很难再找到援手。 大股东预言成真欲离场 协信远创的大股东新加坡城市发展集团(文中简称“CDL”)曾说过:“买协信可能是一笔失败的投资”,而这句预言,似乎正在一步步应验。 近几年,用出售资产以充盈资金链,是协信远创自救中尤为重要的一环。 2018年,协信远创将持有的重庆大竹林项目大部分股权卖给了融创; 2019年7月,协信湖州项目出售给广东海伦堡; 2020年1月,将重庆龙兴的协信哈罗国际60%股权转让给阳光城,同年3月协信昆明文旅项目传出停工消息。 这还不够。 为了纾解债务问题,2020年4月,创始人吴旭不惜将控股权低价卖出——CDL以44亿元收购协信远创51.01%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吴旭的持股比例降至29%。 顺便一提,绿地控股是协信远创第三大股东,源于2016年绿地对协信远创的一次援手,绿地控股通过股权转让及增资收购协信远创40%股权,交易对价49.67亿元。而据媒体报道,在2016年11月,绿地控股就转身将所持协信远创股权质押给广西国资委。 而CDL在中国境内的这宗收购,也并不是皆大欢喜,媒体报道,在收购协信远创的时候CDL董事会内部部分成员是反对的,甚至起了争执,而如今协信远创这般“不争气”,难免令人有:CDL会不会用离开来“及时止损”的疑问。 自身经营不给力,遭遇债务暴雷,协信远创想要“回天”恐怕不太容易。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