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讯飞,树上花开?
投资者“心中的花”早已含苞待放,“树上的花”也要开了?
人工智能公司科大讯飞正处于变化之中。
2月7日,该公司发布公告称,董事长刘庆峰自2月8日辞去总裁职务,并聘任吴晓如为总裁,负责常规经营管理工作,任期自2月8日起至第五届董事会届满之日止。刘庆峰辞去总裁职务后,继续担任董事长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提名委员会委员。
除了高管变动以外,科大讯飞去年1月高位发布定增公告,拟向公司实控人刘庆峰及其控制的企业言知科技募集20-26亿元资金,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公告显示,证监会已受理这一预案。
近期,科大讯飞再次迎来机构的密集调研。事实上,科大讯飞作为人工智能“国家队”之一,一直处于舆论的焦点,但由于此前长期“增收不增利”,加上业务复杂度高,机构持仓比例并不高。
与广阔的行业前景相比,科大讯飞的千亿市值看起来中规中矩。
01
“树上的花”和“心里的花”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所长黄燕铭2014年提出了“花的理论”,即:股票价格不是树上的花,而是人们心里的花;股票价格反映的不是客观世界,而是人们的内心世界。
这个理论后来又被延展为“三朵花”:树上的花,是客观世界;心里的花,是内心世界;纸上的花,是人类区别于一般动物而特有的、以文字和语言为载体的符号世界,符号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渠道。
黄燕铭的理论在证券分析师圈子里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尽管有人批评“三朵花”理论陷入到博弈思维中,但不得不承认这个框架在解释现实方面有强大的说服力。
不同的行业对“树花”和“心花”的权重不同,业绩增长稳定的传统行业“树花”的影响更高一些;在科技行业,“心花”的影响则要大得多,而一旦“树花”开了,就容易形成戴维斯双击。
科大讯飞身处人工智能热门赛道,投资者“心中的花”早已含苞待放,奈何“树上的花”迟迟未开。
02
后台科大讯飞
大部分人知道科大讯飞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但对于它的业务并不十分了解。加之其主营业务分散繁多,这让投资者对其定位造成了难度。
人工智能是工具,只有和具体场景结合到一起才能发挥其价值。科大讯飞一直在探索应用场景,对一家2B业务为主的企业来讲,场景意味着营收。
2019年,科大讯飞营收排在前五的业务板块分别是智慧教育24%、消费者产品20%、智慧城市20%、智慧政法13%、开放平台12%。
2016-2020年上半年科大讯飞分业务收入占比(新时代证券)
2016年以来,营收占比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智慧城市业务,增长较快的是教育业务和开放平台,消费者业务保持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业务中既有针对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的产品,也有针对C端用户的产品。
科大讯飞智慧教育产品体系拆分(华西证券)
目前,投资者期待最高的是教育板块业务。既2019年底中标蚌埠、青岛西海岸新区两笔总额超24亿元的智慧教育大单后,2020年再次拿下昆明市五华区人工智能因材施教示范区项目、宣城市旌德县智慧教育大项目。
2020年上半年在其他板块收入增速纷纷下滑的情况下,教育板块逆势增长。
2016-2020上半年科大讯飞分业务收入增速(新时代证券)
无论如何,2B业务(含2G)在科大讯飞的营收中均占据绝大部分份额。即便把教育板块中2C业务归入消费者业务中,2019年公司2C业务占比也只有32.3%,其余近7成是2B业务。
在人工智能领域,科大讯飞大多数时候扮演的是赋能者的角色,为某一个具体的行业或管理者降本提效。可以说,科大讯飞是这些行业的后台。
03
如何“立地”?
与同行的竞争我们放在一边,会不会出现行业从业者不需要科大讯飞的赋能,而去自己开发人工智能产品的情况呢?科大讯飞又该如何避免种情况的发生?
回头看一看科大讯飞主要的业务领域,教育、医疗、政法、城市管理……这些业务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民生属性强,服务主体以公营机构为主,没有完全市场化或根本没有市场化。
科大讯飞场景赛道及产品矩阵(国海证券)
而在人工智能被广泛应用的智能音箱、商品或资讯的智能推荐等领域,科大讯飞都不是主要玩家。
“顶天立地”是科大讯飞的发展战略,“顶天”指保持核心技术的全球领先,“立地”指技术必须能够产业化。离开了“立地”,“顶天”将无用武之地。
2017年的贵州数博会上,马云、马化腾和李彦宏三人关于人工智能曾有过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争论”。马云认为,数据最重要,数据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原材料;李彦宏认为,数据不重要,技术和创新更重要;马化腾则称,场景比数据和技术更重要,有了场景数据自然会产生,也会驱动技术再发展。
事实上,马云、马化腾和李彦宏所谈论的正是人工智能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包括基础层的数据、技术层的算法和应用层的解决方案,这几个环节缺一不可。(当然,他们没有提到算力,这正是中国被“卡脖子”的环节。)
站在行业框架中,算力不是科大讯飞的主营业务,算法能力毋庸置疑,数据及场景则是影响科大讯飞未来发展的关键。
在某些领域,科大讯飞可能永远不可能占据优势,如电商和资讯的“千人千面”,而在有些领域科大讯飞正在完成“卡位”,这是科大讯飞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智慧教育是科大讯飞最有希望占据领先的领域,因此也是投资者最期待的领域。科大讯飞目前在智慧教育领域正是通过算法优势进入场景,在这一过程中积累数据再对算法进行优化,巩固市场优势,形成“算法-场景-数据”的发展路径。
科大讯飞商业模式(华西证券)
在上述过程中,科大讯飞的竞争壁垒不断强化。
而要增强业绩的确定性,科大讯飞就必须掌握更多数据——更大的数据量和更多维的数据结构。2C业务非常重要,也是科大讯飞从后台走向前台的依托,教育和医疗的最有希望。
2019年,刘庆峰称人工智能进入了2.0时代,判断依据包括3点:第一要有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案例,而不是凭空想象。第二,相应案例应具备规模化推广能力,而不是面子工程和样板工程。第三,要有能够用统计数据证明的应用成效的。
概括刘庆峰的观点,人工智能1.0时代的主要任务是场景探索,2.0时代则是规模化应用。规模化应用则意味着营收的放大。
果然,刘庆峰年初豪言在人工智能2.0时代要实现科大讯飞的千亿收入,带动万亿的产业生态,成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领导者。
从实控人高位包揽定增到高管变动、机构密集调研,再到喊出千亿收入的目标……也许,科大讯飞“树上的花”真的要开了。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