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巨头IPO!市场份额仅1%,上市只为圆“万店梦”?
跑步上市,是百果园重塑水果零售市场的全新起点。
来源:海西商界(ID:haixishangjie)
“三到五年之内,百果园上市应该是大概率事件。”2015年,天图投资CIO冯卫东曾这样预测道。
而同样的想法,在百果园掌门人余承勇的口中,除了“5年上市”外,还有一个“2020年拥有10000家门店”的远大理想。
资本造就的水果连锁巨头
水果连锁企业中的“独孤求败”,是我们从许多水果零售从业者口中,得到的对百果园业内地位的“标准评价”。
“不得不承认,百果园对于价格敏感度低的中产及中产以上人群,是有一套专属套路的。这一点,也是他们敢于下场生鲜赛道的重要筹码。“谈到百果园的核心竞争力,一位业内人士如此评价道。
讲好自己的品牌故事,重点在于首先要有一套能够自圆其说的理论依据作为支撑。对于水果连锁企业而言,“好吃”毫无疑问是打动消费者选择进行购买、甚至长期进行复购的首要考量标准。
百果园深知“老王卖瓜”式的盲目自夸不可取,想要做到让“好吃”有理有据,就必须将“好吃”的标准进行量化——于是,一套基于“糖酸度、鲜度、脆度、细嫩度、香味、安全性”的水果分级差异化定价标准便诞生了。一时间,“A级果”、“B级果”等水果评级标准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事实证明,这种标准化筛选与差异化定价相结合的新颖形式,完全切中了当下城镇水果消费市场由自发式散户经营向标准化规模经营进阶的发展节点。
找准消费者在产品品质与价格之间的平衡点,百果园在中高端水果消费领域不仅打响了自己的名号,更在接下来短短数年的时间里成为了“行业风向标”。
“百果园考虑上市,这是方向,目的是让资本进入后,让产业能做得更好。”2019年百果园总经理徐艳林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曾表示。
扎根水果生鲜领域20年,百果园收获的不仅有全国超过7000万社群用户,资本的青睐也成为其着眼上市的重要信心来源。
自2015年首次引入外部投资、且以现金收购+交叉持股的形式并购了行业老二果多美起,到去年3月全国因疫情按下暂停键之时,品尝到“资本的力量”后的百果园先后经历了8轮融资——在百果园成为行业霸主的路上,资本的不间断输血永远是其无法回避的充分必要条件。
时至2020年末,近4600家门店、超过124亿的销售额依然足以让百果园睥睨业内,但在余承勇和投资人看来,眼前的这点点星光,还远非他们心中的星辰大海。
“降维打击”下的艰难求变
都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而把触手伸向社区团购的互联网巨头们,在这个被疫情冲击得支离破碎的2020年轮番出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在挥舞着钞票肆意收割用户的同时,也把战火一并烧向了百果园等水果生鲜领域的“原住民”们。
巨头们动动手指的“小打小闹”,“原住民”们则表示很受伤:整个2020年,百果园全国新开设门店数量仅为120家,而这一数字在2019年则达到了980家——短短一年的时间内,新增门店数量缩水近9成的发展态势下,百果园的10000家门店宏伟蓝图俨然成了痴人说梦。
疫情阴影下,人们的日常消费习惯被深刻改造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随着外卖订单量的激增,美团、饿了么等平台看准了同城生活线上消费的巨大空间,生鲜配送、商超购物功能一再升级,“营销战”、“补贴战”的硝烟弥漫到社区团购层面,甚至企图将网购对线下购物的颠覆,复制到日常生活消费领域。
正所谓“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互联网巨头们在拓宽自己业务领域的同时,“跑马圈地”间所散发的浓郁垄断气息,也成功引起了决策层的警觉。
反垄断风暴随之而来,社区团购由显性热闹,开始转向了“温水煮青蛙”式的退烧期。
抓住这次官方下场打断巨头们垄断“施法”的良机,百果园为自己争取到了极其宝贵的防守反击时间。
由于水果零售赛道自身高度分散、低利润、成本支出大的特性,在路边摊、农贸市场果农等长期野蛮生长的状态下,先天基本不存在垄断风险;在全国近万亿元规模的水果零售市场面前,百果园市场占有率也只有1%。
因此,对于百果园这样的水果连锁领域企业而言,电商化转型是对抗互联网巨头冲击的重要战略。但是从目前的结果来看,不得不说,事事对标亚马逊的百果园,电商转型之路走得并不成功。
无论是2019年开发的独立生鲜平台“百果心享”,还是去年试图囊括“肉禽蛋奶、酒水饮料”等消费品的综合和生活消费平台“熊猫大鲜”,不仅在单纯复制中高端定位到生鲜领域及日常消费领域的尝试中折戟沉沙,期间还接连出现“三无退货无法原路退回”、“员工短信辱骂恐吓消费者”甚至“APP侵害用户权益”等严重问题。
电商化进程的困难重重,也让百果园认识到,现阶段发挥比较优势的重要性,要比盲目追求赶超策略靠谱得多。毕竟在自己熟悉的战场,百果园有更多机会能打出漂亮的“翻身仗”。
电商化运营版块尚有时间不断试错,可要为线下门店布局增速,资本的持续注入必不可少。挂牌上市,于百果园而言,已然刻不容缓。
突击上市,向“万店梦”发起冲刺
从2020年6月正式获批境外上市,到11月转向A股、接受民生证券上市辅导,为上市做最后冲刺的百果园,终于在2021开年将五年之约的“上市梦”成功照进现实。
“创业板改革后,在制度灵活性以及估值比率方面,事实上是远高于港股的。”关于百果园在早早拿到赴港上市许可的情况下、年末“急转弯”选择A股,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在《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解读道。
关于A股改革的制度优势,其实从新年以来不断传出的劣质股被强制退市、停牌的新闻中便可见一斑——净化市场投资环境,提升上市公司综合竞争力在今后将会成为常态,市场的健康发展,终究是需要让资本流向真正为社会创造实际价值与财富的企业。
在上市的最后阶段选择深圳交易所,对于百果园这家扎根于深圳的企业显然具有多重的积极意义:
可以想见的是,作为国内“首家上市水果连锁企业”,在国内水果消费日益增长、高品质水果消费市场逐渐扩大的情况下,行业龙头百果园的强势入局,必然为国内水果消费市场未来的长足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而在背靠更为广阔的国内资本市场,百果园也终于可以放开手脚,朝着心中的梦想快步奔跑。
尽管百果园的上市本身,带有几分“欲弑恶龙,先饮龙血”般的无奈,但作为水果零售业“国内上市第一股”,百果园迄今为止所取得的成功不容忽视。资本市场的浮沉中,余承勇与百果园的“万店梦”究竟能否实现,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