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异地存款”!央行熄灭地方银行疯狂扩张引擎

2021-02-10 14:45:10
金角财经
关注
2021-02-10

地方银行全国扩张的野心,这次直接被堵死了。

来源:金角财经(ID:F-jinjiao)

作者:金一边


地方银行全国扩张的野心,这次直接被堵死了。


2月7日,央行对全国的金融机构提出了要求,尤其是银行。其中,影响极为深远的一条是“地方银行不得以各种方式开办异地存款”。


当然,这里的“各种方式”,还包括通过互联网获取存款。这给近年来疯狂扩张的地方银行,直接熄灭了引擎。


而央行给出的理由,则是地方银行应该“回归服务当地的本源”。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国内的地方银行经历了一段高速扩张期。在这段日子里,这些地方银行的存款总额、总资产规模等等全都实现了暴增。


这背后,实则是地方银行不断想方设法突破政策壁垒,比如与互联网企业合作,上线互联网存款产品,又或者直接在异地开设网点,直接吸纳存款。


种种方法,都是在和监管层捉迷藏。但现在,监管层不想再玩了。


地方银行的偏门


很多白领与打工人,都有参与地方银行的“异地存款”。


前几天,重庆的地方银行富民银行就开始做一个特殊的动作,询问用户是否为在重庆生活或工作的中国居民。这让许多用户都被吓了一跳。


但这样的事情,之后或许会越来越多。


异地存款业务,曾经是地方商业银行寻求业务增长的重要门路。


无论是通过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开展互联网存款业务,还是直接在异地开设网点吸纳存款,都是实际上开展了异地存款业务。


2017年开业的吉林亿联银行,是东北首家民营银行。开业之初,一度亏损。2018年亏损了1.49亿元。


但也是这一年开始,亿联银行研发了"增亿存""用亿存"等10多款创新存款产品,在陆金所、小米金融、京东金融等平台上线,很快,其各类存款产品累计销量超过150亿元。


图片


通过互联网存款业务,地方银行在线上就能开展异地存款。二者实际上就是互为表里。外面互联网存款的表皮,里子还是异地存款。


二者合力之下,众多地方小银行所吸纳的存款飞速上升。


就拿各地的城商行来说,它们数量庞大,股东既有当地政府,也有当地影响力大的企业们。


2019年,城商行由于互联网存款的暴涨,129家城商行总资产规模37.7万亿,营业收入8956亿,净利润合计2548亿元。


可见,互联网存款也好,异地存款也罢,都是给地方银行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让他们获得了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和“工农国建”四大行一较高下的机会。


然而,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打擦边球,危害无穷


地方银行不得跨区经营,是一个早就说过的话题。


但在许多地方银行耳中,常常充耳不闻。


2019年1月7日,1月14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推进农村商业银行坚守定位 强化治理 提升金融服务能力的意见》,要求农商行原则上不得跨区经营 应专注服务本地。


但意见也仅为“原则上不得跨区经营”,并没有以强硬姿态堵住地方银行们的其他路径。于是,才有了后来的互联网存款爆发。


但以互联网存款为代表的异地存款业务,却给整个金融系统埋下了不小的风险。


2019年的城商行存款暴涨后,129家城商行的利润和总资产的确均有所增加,但是,令人担忧的是资产利润率。37.7万亿的总资产规模,换来的利润率仅为0.675%。


而招商银行8万亿资产,2019年的净利润为928.67亿元,资产利润率接近1.2%。


拿着多出数倍的资金,却无法挣回相应的利润,可见资金利用中的浪费有多严重。


图片


这还是次要的,资产利润率只是表面上的区别,更重要的是城商行的不良贷款率快速上升。


据银保监会披露,从2015年至2019年,不良贷款率从1.40%增至2.32%,不良贷款余额从1213亿元,增至4074亿元。


不良贷款的存在,实际上就是预示着银行将要发生风险损失。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首要目标,就是把不良贷款减少到最低限度。但从部分地方银行的表现来看,这一风险已经不小。


这背后,则是不顾一切做大存款规模的苦果。


注定负债的金融游戏


地方银行无论是开展互联网存款,还是开办异地网点,都面临着一定的成本。而在异地开设网店越来越收紧的时候,互联网存款成了这些银行的不二之选。


但互联网平台不会白白将流量送给地方银行,而是要收取“过路费”。


银行在平台销售互联网存款产品,不可避免要支付“导流费”,在互联网平台的口径中,这称作“科技服务费”,这是一种前端收费模式,只要用户通过APP进行了存款,它就可以向银行收费。至于后续资金怎么使用,则是银行的事。


此外,银行在互联网平台销售存款产品时,除了需要付给平台渠道费用,往往还向储户许以重利。


所谓”互联网存款“,为了争取用户,其利率都达到了4%以上,而且大都是5年期的利率。


此外,地方银行吸纳存款后,还需要向央行上交9.4%的准备金。


也就是说这些城商行接近5个点融来的存款,至少有10%近似无息地直接存到央行,以便达致存款安全性。


再加上需要付给平台的渠道费用,其实际的资金成本只多不少,甚至早已超过6%的年利率。


这么贵的钱,正经生意谁能借?所以,会来借的多半不是什么靠谱的项目,比如租金贷。


图片


去年底,蛋壳爆雷后租金贷发生连环爆炸,一批长租公寓出现危机,这些危机都被各自合作的城商行兜底。


这不是城商行在场景金融的首次翻车,再早些被曝光的校园贷、整容贷款,再到泛滥的其他网贷形式,背后不仅是金融机构对场景合作机构业务模式的风险缺乏深入洞察与风险防范预案,更是这些银行们急于平衡成本的无奈。


年利率压力下,银行要维持正常运转,基本都不会把揽到的这些钱投给回报低,周期长的实体企业,它们更多会把这些揽回来的钱贷给或者投向高杆杆、高回报的投机领域,高杠杆、高回报,毫无疑问意味着高风险。


一旦风险发生出现坏账,用户的钱,根本收不回来。但如果他们不把钱贷出去,大笔资金放在手上,又没办法偿付储户们的利息。


换言之,搞异地存款和互联网存款,一味追求吸纳存款,会把银行们卷进爬不出的泥潭,而银行存款利率,是整个金融市场的基石。


再不治理异地存款和互联网存款,会被卷进危机的,远不止几家银行那么简单。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

金角财经
405文章
·
0评论
·
2粉丝
城市新中产读本,拆解经济事件背后的逻辑。
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