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薪青年”:要理财 不要“精致穷”
股价低迷
撰文 | 慕克
出品|大摩财经(ID:damofinance)
2月2日晚,阿里巴巴(BABA.N/9988.HK)发布了2020年第四季度(2021财年第三季度)财报。在这份“净利润同比增长27%,营收同比增长37%”的靓丽财报发出后,资本市场却用脚投票。当天美股收盘,阿里股价下跌3.85%。
周二,港股市场也做出了一致回应,港股阿里巴巴盘中一度下跌5%,尾盘受蚂蚁传闻影响意外拉升,全天收涨0.38%。
财报显示,阿里巴巴在报告期内:
营业收入2210.8亿元,相比去年同期1614.56亿元,同比增长37%;
调整后净利润592.1亿元,相比去年同期464.93亿元,同比增长27%;
归母净利润794亿元,同比增长52.44%,其中蚂蚁贡献了7.3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47.54亿元);
调整后每ADS收益22.03元人民币;
月活跃移动用户(MAU)9.02亿,年度活跃消费者达(ACC)7.79亿,单季净增2200万,创8个季度以来的新高。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12个月,淘宝特价版的年度活跃消费者(ACC)超过1亿;2020年12月,淘宝特价版的月活跃用户(MAU)也突破1亿。
四季度阿里总收入2211亿元,同比增速36.9%;净利润794亿元,同比增速52.44%。但从利润率增速来看,可以看到公司成长放缓。
阿里的经营利润率(25%下降至22%)、经调整EBITDA(35%下降到31%)和EBITA利润率(31%下降至28%)同比均有3至4个百分点的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的收入和利润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来自去年阿里收购的高鑫零售。去年10月,阿里斥资36亿美元,增持高鑫零售(6808.HK)股权至77%,将后者并表。
剔除合并高鑫零售的影响,阿里在报告期内的收入同比增长27%,低于去年二、三季度33.78%和30.28%的收入增速。
阿里的业务分为四大块:核心商业、阿里云、大文娱、创新业务。从收入增速来看,只有以零售为主体的核心商业同比增速达38.2%,高于第三季度的29.3%。其他三大板块的收入增速全部低于三季度。
核心商业业务中,包含饿了么的本地生活服务出现收入增速大幅下滑,由三季度的29.3%降至10.1%。对此,市场十分担忧阿里能否抵御老对手美团的竞争。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一直在投资的物流板块终于实现盈亏平衡。得益于快速发展的跨境及全球零售商业业务,菜鸟网络四季度收入113.6亿元,同比增长51%,实现了正向的经营现金流。
阿里云是本季财报的亮点之一。相比2019年同期3.56亿元的亏损,该业务首次实现了EBIT转正,盈利2400万元。对标亚马逊,市场对云计算业务未来成为阿里的第二引擎有所期待。
更积极的一面是,阿里重新回到了用户增长的路上。截至2020年底,阿里的年度活跃用户(AAC)为7.79亿,比9月底新增2200万,手机月活用户(MAU)9.02亿,首次跨过9亿大关,比9月底新增2100万。
去年三季度,阿里物流和云计算增速都曾创下历史新低,环比只增加了1500万和700万,市场一度质疑阿里的用户增长是否已经触及天花板。
阿里把本季用户增长归因于淘宝特价版,并声称下沉市场的策略还是能带来增量的。但也有投资者对此不买账,认为淘宝特价版带来的新增用户的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不高,对利润贡献将十分有限。
阿里作为电商市场的头号玩家,本季财报看起来像是大象奔跑,但其核心业务增速已经明显放缓。作为阿里的新老对手,京东(JD.O/9618HK)和拼多多(PDD.O)昨日美股分别大涨4.55%和4.62%,今日港股京东也已收涨告终。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