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屠洪刚儿子借网贷度日,难道是看到了“农民工升舱”的广告?
网传屠洪刚儿子借网贷度日,难道是看到了“农民工升舱”的广告?
12月21日,有网上爆料称屠洪刚亲生儿子屠某葆在某网贷app上贷款20万。

从被曝出的聊天记录来看,屠某葆是因为创业失败,不得已才借的网贷。
不过,当前除了一张无法证实真伪的聊天记录外,尚无其他证据能证明该事件的真实性。
网传屠某葆的聊天内容颇为有趣:借了网贷,却不知道是不是按时还款就可以了。
这与奇葩网贷广告中的社会民众很相似,只知道网贷能借钱,却不知道网贷借了之后还要还钱。
不久前,某巨头的网贷广告引发了舆论一阵抨击。
视频内容大致是:“一位农民工打扮的人士在飞机上求助空姐,说他母亲想吐,能不能开个窗透透气。周围的人嘲笑他没常识,不知道飞机不能开窗户。空姐向其推销升舱服务,升舱费用1290。
但后排一位看起来很有钱的西装大哥,霸气地说了一句:升,升舱的钱我来出!随后拿过农民工的手机,在某金融平台上借了15万,并告诉农民工,“这是你在京东金条上备用金,可以随取随用”。

该广告出现后,舆论大哗,该巨头也发表了致歉信。
然而,该巨头不是第一个发布奇葩网贷广告的企业,也不是必然不是最后一个。
短视频的风靡,为网络贷款公司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广告渠道,互联网巨头、持牌金融机构、助贷平台,你方唱罢我登场。
让收废品的小哥,让修鞋的去借网贷,让卖菜的去借网贷、打工的去借网贷,网络贷款在短视频平台上已经不能再叫贷款了,俨然就是一本致富经:你没钱,不要紧,借了不就有了吗?
所有贷款公司的短视频广告都默契的隐去了一点:借,不是赠与,借的钱是要还的。
贷款公司都怕借出去的钱,收不回来,但相比于借款人不还钱,它们更怕没人借钱,毕竟有人借钱是“1”,有人还钱是“0”,没有“1”,“0”再多也无济于事。
换句话说:网络贷款机构又陷入了一个“赚快钱”还是“赚大钱”的矛盾之中:是应该培育市场、教育市场,与市场共生;还是过度榨取市场,让市场恶性循环?很显然,多数机构选择了后者。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