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泰康33亿抄底阳光城!“十年对赌”千亿净利润
在2020年确定的六大目标中,阳光城将引入战略投资人放在了第一位,如今这一阶段性目标已经达成。“险资”加盟,既是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在2020年确定的六大目标中,阳光城将引入战略投资人放在了第一位,如今这一阶段性目标已经达成。“险资”加盟,既是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撰文/ 廖凯
编辑/ 卢泳志
9月9日,阳光城发布公布称,将引入泰康人寿、泰康养老作为重要投资人,从公司第二大股东上海嘉闻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处受让公司13.53%的股份,交易价格约33.78亿元,并且签署了10年对赌协议,对赌净利近千亿元。
从交易价格来看,此次交易价格达到6.08元/股,较当日收盘价6.75元/股,约有10%的降幅,与近期阳光城7月最高7.95元/股的价格相比,降幅超过20%。
去年10月,“中民投”彻底退出阳光城,引入战投成为阳光城2020年新的战略需求,几度寻觅之后,如今终于迎来新的战略投资人。
01
险资长期加盟,业绩10年对赌
公告显示,泰康人寿及泰康养老通过协议受让的方式,从公司第二大股东上海嘉闻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处受让公司13.53%的股份,共计约5.55亿股,股份转让价款约33.78亿元。其中,泰康人寿受让8.53%股份,泰康养老受让5%股份。
此次交易完成后,阳光城第二大股东将由上海嘉闻变更为泰康集团,对于此次交易,资本市场较为看好,在大盘行情不好的情况下,连续两个涨停板。
这次战投,双方更像是一个“长期合作伙伴”的姿态,签订了10年的对赌协议和补偿协议,以及提供两个董事席位。
对赌协议对于阳光城的业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规定阳光城须在前五年,即2020年-2024年实现不低于15%的归母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且累计归母净利润不低于340.59亿元。在2025年-2029年的承诺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1.72亿元、111.90亿元、123.08亿元、129.24亿元和135.70亿元。十年之间,对赌净利润达到了942.23亿元。
协议还表示,如果任一年年度复合增长率低于15%,前5年累积实际归母净利润小于累积承诺归母净利润340.59 亿元,以及2025-2029年业绩未达标,需要阳光城对泰康进行相应现金补偿。
签订此协议的同时,阳光城也承诺促成公司员工持股计划,以受让上海嘉闻持有的8000万股份,并将向员工持股计划提供部分资金支持。另外,完成员工持股计划是泰康人寿和泰康养老从共管账户中释放剩余15%股份转让价款的先决条件。
阳光城在公告中也指出,这是各方共同认可经营管理稳定性及管理层激励对上市公司长远发展的促进作用。
泰康方面在公告表示,此次交易完成后,愿与阳光城长期合作,发挥自身优势拓展上市公司融资渠道、增强上市公司竞争力,以达成并实现与上市公司长期共同发展的战略愿景与长远目标。
02
快速增长,降杠杆诉求被“催化”
2019年业绩发布会上,阳光城总裁朱荣斌曾表示,中民投完成交接之后,公司手上有了比较大的主动权,接触了多家有意向的机构。
不缺意向机构的阳光城,最终选择与泰康牵手。这份对赌协议一方面是泰康的定心丸,另一方面则是阳光城挑战。
阳光城近年来的快速增长,或许是它做出这样对赌协议的底气。
风云地产界(微信公号:fydcj888)发现,最近三年阳光城进入快速增长期。2017-2019年,阳光城分别实现了销售额915.3亿元、1628.56亿元和2110.31亿元,从进入千亿阵容到突破2000亿大关,仅用时一年。
同时,这三年时间,阳光城也分别实现了净利润20.6亿元、30.2亿元、40.2亿元,同比增幅均在30%以上。
今年以来,面对疫情的不利因素,阳光城业绩在众多房企中依旧表现较好。半年报数据显示,阳光城实现销售额900.09亿元,净利润17.03亿元,同比增加17.53%,对于全年2000年的销售目标充满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高速增长,会给房企带来了较大的资金压力,负债也会保持在一定高位状态。
阳光城虽然近年来保持高速增长,但从2017年末以来,一直处于降杠杆当中。虽然资产负债率和净负债率下降明显,但依然保持在一定高位。按照之前网传的“三道红线”融资新规,这两条线均已越线。
按照新规,阳光城有两线超出阈值,有息负债规模年增速不得超过5%,对于公司未来的融资和发展,都将会是一个不小的阻碍。
贝壳研究院高级分析师潘浩认为,提升企业资本地位,是行业发展的趋势,融资端的集中度不断加剧,房企未来融资处境将更加艰难。而“险资”背景加持的泰康,有利于阳光城资本地位提升,增加资本市场融资能力与抗风险等级。
在业内人士看来,泰康的引入是阳光城财务资本优化的机遇,但十年的业绩对赌,仍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野马财经网,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