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暴涨140倍的鸡肉盛宴

2019-08-27 15:02:20
猫财经
关注
2019-08-27

8月21日,民和股份(002234.SZ)发布了2019年的半年报,财务报表中的利润数据和现金流数据都呈现出了有趣的走势。

作者 | 猫妹小姐姐 

来源 | 猫财经 (maocaijing)


8月21日,民和股份(002234.SZ)发布了2019年的半年报,财务报表中的利润数据和现金流数据都呈现出了有趣的走势。


财报显示,民和股份上半年的营业收入为15.63亿元,同比增长1.3倍,净利润为8.69亿元,同比增长46.2倍,扣非净利润为8.67亿元,增长了140倍!



这样的业绩弹性,在上市公司中不说绝无仅有,也是极其罕见的。然而,对于民和股份来说,这却是很正常的情况。如果投资者整理出其近五年来的收入和利润数据,就会发现民和股份的业绩走势一直十分刺激,动辄几倍、十几倍的增减并不罕见。



民和股份成立于1997年,今年已经是其上市的第11年了。一般来说,成立了这么久的公司应该已经步入了成熟阶段,有了稳定的收入和利润,业绩不应该如此忽上忽下,如同坐过山车一般。


同时,民和股份今年以来的股价走势也可谓波澜壮阔,跟它的业绩一样精彩。如果在今年第一个交易日买入民和股份,到8月23日也该有205.4%的收益率了。



同样属于肉鸡养殖产业链的上市公司益生股份(002458.SZ)、仙坛股份(002746.SZ)和圣农发展(002299.SZ)年内的涨幅也分别达到了201.3%、91.2%和73.1%,堪称一场“鸡肉股盛宴”。


如果深入地了解肉鸡养殖产业链,就会发现这场“鸡肉股盛宴”的背后,不仅有养鸡股极具特色的收入特性,还有一个在四年前就已经埋下了伏笔的,“鸡口”危机的故事。


养鸡大省的养鸡大户


民和股份位于山东省蓬莱市,是我国最大的白羽肉鸡养殖企业之一,主要业务分为两部分:销售鸡苗和销售鸡肉制品。鸡苗的经营范围主要为山东省全境和辽宁省的部分地区,鸡肉销售则面向全国。据天眼查数据,民和股份共控股5家公司,分别从事种鸡养殖、商品肉鸡养殖和利用鸡粪进行沼气发电。



据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山东省是全国粮食和肉蛋奶的主产区,肉鸡养殖规模占全国的30%,且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较高,全省规模化肉鸡养殖比重为74.71%。主板上市的5家肉鸡养殖企业中有3家都来自山东,另外两家分别是益生股份和仙坛股份。


民和股份是我国最大的父母代肉鸡笼养企业。据方正证券研报显示,民和股份2017年孵化商品代肉鸡苗2.8亿羽左右,自有肉鸡年均出栏量为2500万羽。引用中国畜牧业协会2017年的数据,我国商品代雏鸡年产量为42.62亿羽,民和股份鸡苗市占率为6.6%,白羽鸡年出栏量42亿羽,民和股份肉鸡市占率为0.6%。在养殖业这样高度分散的行业中,民和股份已属于市占率最高的企业之一。


通过研究民和股份鸡苗业务的收入可以发现,其鸡苗业务的生产成本一直较为稳定,父母代种鸡的存栏量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由此可见,影响民和股份鸡苗业务收入与利润的首要因素是雏鸡的价格。



对比2014年以来山东地区的肉用雏鸡价格走势和民和股份的利润变化,可以发现二者之间有着很高的一致性。


山东地区雏鸡价格走势(元/只),数据来源:山东省畜牧兽医局


反观鸡肉制品方面的收入就没有鸡苗业务那么惊心动魄了。大概是因为民和股份自有的肉鸡养殖场能够控制引进的鸡苗数量,从而随着市场的需求和价格的波动灵活地调整养殖计划。因此,鸡肉制品业务的利润率虽然每年存在波动,但没有出现鸡苗业务那样的大起大落。


全国平均鸡肉价格(元/公斤),数据来源:农业部


既然决定了民和股份利润的因素是雏鸡与鸡肉的价格,那么又是什么决定了雏鸡与鸡肉的价格呢?


一场潜伏了四年的危机


完整的白羽肉鸡产业链十分漫长,为了保持白羽鸡稳定的性状,从育种到养殖商品代肉鸡,共需要3代的种鸡培育。



我国自1980年引入白羽鸡以来,一直采用引种祖代种鸡的方式进行育种。因此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白羽鸡产业链都是从养殖祖代种鸡开始的。直到2016年11月,益生股份首次从法国哈伯德公司引种曾祖代哈伯德白羽种鸡的企业,这种局面才被打破。


2013年是我国祖代白羽鸡引种的高峰期,全年共引种了154.2万套种鸡,2014年也引种了118.1万套。这其中95%的种鸡都来自美国,剩下的5%从法国、波兰、新西兰、英国和西班牙进口。随着2015年美国爆发禽流感,我国全面停止了从美国引种白羽鸡祖代种鸡。2016年至2017年,禽流感又在欧洲逐渐蔓延开来,我国又停止了来自欧洲的进口种鸡。


于是,新西兰成了中国祖代肉种鸡的唯一来源,但新西兰一国的种鸡产量无法满足养殖业的需求。据中国禽业协会的数据,我国的在产白羽鸡祖代种鸡存栏量的供求平衡线为80万套。而我国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的祖代白羽鸡引种量分别为72.02万套、64.86万套和68.71万套,不到2013年巅峰时期154万套的一半,且均低于存栏量的供求平衡线。


然而,肉鸡养殖的产业链是漫长的,祖代种鸡的缺口需要一代一代地向下传导才能影响到身为孙辈的商品代肉鸡。


祖代种鸡的生命周期为65周,父母代种鸡的生命周期为66周。因此,禽流感疫情刚刚在全世界爆发的时候,最后一批来自美国和欧洲的祖代种鸡们还活跃在工作岗位上,疫情的爆发并没能直接威胁到我国的鸡肉产业。


中国禽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3~2016年,我国的祖代白羽鸡存栏量虽然逐年降低,但尚且高于保证供需平衡的红线。2017年,全国的祖代种鸡存栏总量才开始出现了缺口。



祖代种鸡的培育周期为24周,父母代种鸡的饲养周期为25周,从祖代鸡的饲养到鸡苗出厂刚好需要52周,到商品代肉鸡出栏,共需要60周。也就是2017年产生的祖代种鸡缺口,在一年后才会演变为鸡苗的供给缺口,再过两个月,才会导致肉鸡供给量不足。并且这样的供给不足,养殖户无法控制,也几乎无力扭转。


鸡苗和鸡肉的供需缺口迅速导致了价格的浮动。Wind数据显示,2017年白羽肉鸡和鸡苗的价格开始出现波动,并在2017年开始稳步上升,2018年全年一直保持上涨,直到今年上半年达到了历史高点。



据民和股份的财报,在今年5月初,公司的白羽肉鸡的鸡苗卖出了10元/羽的建国以来最高价,而在2018年上半年,全国的鸡苗平均价格仅为2.7元/羽,140倍的利润同比增长,由此而来。


贪婪与恐惧


鸡肉,作为一种刚需产品,价格的决定因素十分朴实——生产量与消费量。


而鸡苗作为畜牧业的生产资料,价格的决定因素就相对有些复杂了,基本上取决于养殖户对市场的信心。这个信心包括了对鸡肉消费量、肉鸡出栏量、禽类传染病爆发的概率、近期的养殖成本等等多种因素的预期,因此鸡苗的价格更像股价——取决于人性的贪婪和恐惧。


整理Wind数据可以发现,白羽雏鸡的价格走势总紧紧跟随着白羽鸡的价格,且无论价格的走势平缓还是剧烈起伏,鸡苗价格的波动总是大于出栏肉鸡的价格波动。在白羽鸡价格上涨的阶段,鸡苗与出栏肉鸡的价差不断缩小,养殖户们抱着肉价价格会不断攀升的期待不计成本,买入价格已经翻了几倍的鸡苗。当今年上半年,已经达到了高点的肉鸡价格开始回落,白羽肉鸡市场崩盘的传言在养殖户中间流传开来,鸡苗价格便瞬间开始暴跌。



据山东省畜牧兽医局数据,山东省肉雏鸡的平均价格在5月的第一周达到今年来的高点8.72元/羽。然而,就在8周后,肉雏鸡的价格又跌至了今年以来的最低价2.44元/羽,据农业期刊《北方牧业》报道,部分中小鸡苗场的实际成交价格在1~1.8元/羽,已经跌破了成本价。


如果了解肉鸡养殖的行业特性,便不难理解民和股份那忽上忽下精彩纷呈的业绩表现。


“鸡肉行情能够持续多久”成了市场近期热议的话题,各家券商纷纷就白羽鸡产业链和三大养鸡上市公司的业绩发布研报,普遍认为非洲猪瘟对鸡肉市场形成了利好,基于鸡肉对猪肉的替代功能,鸡苗、鸡肉的价格都将止跌反弹,甚至还有“十元鸡苗将再现”的论调。


固然没有人能够预测未来,但从统计数据上来看,随着禽流感的阴霾逐渐消退,国人的鸡肉消费量的确出现了稳步回升的势头,且相较于2015年的消费量高峰,还有很大的回升空间。



据方正证券研报显示,一套祖代种鸡每年可以繁殖出45套左右的父母代种鸡,每套父母代种鸡每年又能产商品代蛋110只,也就是说每套祖代种鸡最终可以繁殖出4950羽商品代肉鸡,而每羽白羽鸡的出肉量为1.9公斤。依据这个公式,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从每年的鸡肉消费数据推算出养殖业的种鸡和鸡苗需求量,从而预测各个养鸡股的业绩。


这场鸡肉盛宴能够持续多久,让我们共同拭目以待。





点赞
收藏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0条评论

    暂时没有人评论

猫财经
131文章
·
0评论
·
2粉丝
个人主页